分享

“甘露呈祥”——走,到武汉甘露山看灯去

 印象黄陂 2021-01-08

  

文 | 王治海 & 图 | 甘永泽

1980年农历正月十三,学校放假,我邀请曾在黄陂“共大”一起耕读过的两名同学——姚世廉和田星上我家,到甘露山看灯去。

黄陂人把元宵节称之为灯节,玩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采莲船等是闹元宵最好的庆典方式。

午饭后,我们走出校门,自南向北一路步行:经过水塔某空降兵驻地,穿过黄陂县城(今前川街)后,拐向东跨越黄陂大桥(今双凤大桥),来到鲁台山下,到山顶观瞻了那临空欲飞的双凤亭,下山后沿着滠水东边的堤岸向北约行300米,到一泄洪闸处下堤,然后踏上前(川)王(家河)公路,一路北进。

我湾在甘露山脚下,属王家河甘露山村。我们到家时已近四点钟,父亲看到我带同学前来,很是高兴,忙去张罗晚饭。

此时,湾子四周的锣鼓声频频响起,爆竹声也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这是各湾在举行传统的灯节“开光”(祭神)仪式,仪式过后,就拉起队伍出行,上甘露山祭拜山神。

离吃晚饭还有一段时间,田星提议,何不先去看灯,看完灯回来吃晚饭也不迟。并说前些年他曾被生产队派到这儿劳动过一段时间,现在故地重游,正好去怀怀旧呢。我和姚世廉表示同意,就一同前往。



太阳渐渐西沉,锣鼓声愈来愈密集,爆竹声不绝于耳,各湾玩灯的人群已拉起长队,手举着龙灯、头顶着狮子、敲起鼓、打着锣、提着灯笼、燃起爆竹……浩浩荡荡地向甘露山进发。

田星兴致最高,他先是急匆匆地到曾经战斗过的所在地去怀旧,然后转头和我俩一道,跟着玩灯的队伍到甘露山上去看灯。

甘露山地处王家河、六指、鲁台(今前川)三个乡镇交界处,山周边散落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村落。各湾的风俗不尽相同,有的喜欢玩龙灯,有的擅长舞狮子,有的二者兼备。由于这一年是首开玩灯(“文化大革命”期间已中断十多年)的民风民俗,许多湾子还没来得及组织准备(如我湾),甘露山周边仅有十来条灯上路了。

天完全黑下来,一路上那点燃的灯笼犹如一条条火龙从山脚向山顶慢慢移动。我仨人跟着灯,从东面上山,一步一步向甘露山主峰攀援。估摸半个小时后,我们登上了主峰,进入了传说中的“甘露城”。

“甘露城”地势平坦,约二平方千米,由于受“大跃进”时期开山毁林的影响,山顶没有树木,只留有被开垦过,且种过农作物的垄畦的痕迹。此时,从四面八方登上主峰的灯有十来支,由于都是来自于山周边的村民,乡里乡亲的,彼此都很熟悉,大家见面后互打招呼,气氛和谐、热烈。

这时有人提议,何不趁龙、狮在此相会之际,来一场玩龙灯、舞狮子的庆典活动呢?这个建议马上奏效,并立即付诸行动。各湾头人(主事的)聚在一起商量好后,把八条龙灯、八只狮子分别分作四组,双双对舞。



庆典开始,锣声、鼓声、钹声频频响起,爆竹齐鸣。呐喊声、喝彩声、鼓掌声……此伏彼起。年长者见面打躬作揖,年轻人握手言欢,手提灯笼的孩童跑前跑后,尽情撒欢,年轻的姑娘和俊俏的小媳妇打扮得花枝招展,谈笑风生……

玩龙灯、舞狮子是力气活,各湾选拔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玩灯时,他们都把上一辈手把手传授的玩灯绝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对舞的龙灯双双逗着圈子上下翻滚,左右摆动,灵活地变换姿势;狮子时而前进聚首,时而退后分开,时而跃起、摇头晃脑,眨巴着眼睛;时而趴伏在地上,转动身子,用头拱拱身躯和尾部,咧开嘴巴嬉笑……人们的欢呼声一遍又一遍地响起,甘露山充满了一派祥和的气氛。

庆典结束,我们随着人流依依不舍地下山,到家时已近11点钟。田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赋诗五首给我,以留作纪念。我半开玩笑地说:“李白斗酒诗百篇,你田星观灯诗五首,来得好快,佩服!”仨人在说说笑笑中吃过晚饭,方才就寝。

按照当地过灯节习俗:正月十三是接灯、开光、出行、祭拜山神的日子。正月十四灯在头人供奉一整天。正月十五闹元宵是最热闹、最隆重的日子:玩灯、上庙、敬香、拜沿门狮子、说彩、恭贺……

元宵节那天,各湾玩灯的干将早早地聚集在村前的稻场上,在前辈的悉心指导下,对锣、鼓、钹、勾锣、马锣……等一系列乐器的击打要领进行演练,特别是对玩龙头、舞狮首者进行专门训练,并反复叮嘱,不能在玩灯的关键时刻掉链子,惹人笑话。



下午两点钟后,各湾把灯从头人家请(抬)出来,摆放在稻场早就摆好香案的供桌上。头人在供桌上点燃香烛,在火盆里燃上黄表纸,然后跪下顶礼膜拜,口中念念有词: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祭拜完毕,该是玩灯者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稻场四周插满彩旗,迎风招展;稻场上鼓乐喧天,爆竹轰鸣;老年人跑前忙后,生怕哪个后生在玩灯的环节上出了差错;儿童跑前蹿后,手舞足蹈;年轻的媳妇让孩子骑在肩上,笑逐颜开……

说彩的一般是湾里的文化人,彩辞里一般都带有祝福的字样:“狮子盘(玩)得笑盈盈,特来恭贺发财人……”“狮子盘得笑嘻嘻,好运连连添福气……”等等。

甘露山是这一带最大的山脉,素有“甘露呈祥”的美誉。主峰西南面的山脚下曾建有甘露寺(“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毁),主峰向北延绵的笔架山上也曾有一龙王庙(破“四旧”时拆除),二者当年可是香火鼎盛,大凡到甘露山玩灯的都要到此祭拜山神。

由于是改革开放伊始的首个灯节,人们对此极为重视。甘露山周边湾子的男女老幼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大都跟着灯向甘露山纷至沓来。值得一提的是下午三点钟左右,离甘露山七、八里之遥,与蔡榨、六指接壤的中咀村周边韩姓八个湾子的玩灯队伍,排成一条长龙也自东向西朝甘露山方向迤逦前行。



队伍进入甘露山村后,每路过一个湾子,龙灯、狮子就到湾里摆好的香案前吃香火(香烛、鱼肉之类的祭品),稍作短暂的表演,就离开到别的湾子去。与龙灯、狮子一同前来的还有采莲船,划船的是一位化妆成小丑的中年男子,坐船的是一个装扮成俊俏媳妇的小男孩。

小丑围着采莲船边划边唱:“采莲船唛哟哟,呀外哟,依嘛啦子哟,划着……”语言诙谐;坐船的小男孩则嘻皮笑脸,忸怩作态,惹得围观者捧腹大笑,拍掌叫好,并且纷纷从家里拿出点心和水果,递到有专人担着礼品的箩筐里。

夜幕悄悄拉上来了,甘露山四周上山的队伍提着灯笼,排成了一条条长龙,纷纷向甘露山汇聚拢来。此时,山上、山下点燃的灯笼犹如天上的星星闪烁跳跃,锣鼓震天响,爆竹声响彻云霄,腾空而起的烟花绚丽多彩……

正月十六,吃罢午饭,我们仨人又从甘露山南麓经过,上学去了。后来听说,由于人们余兴未尽,这年的灯节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方才作罢。

四十年过去了,当年在甘露山看灯的情景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回味无穷。“甘露呈祥”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舆地纪胜》卷49黄州:甘露山“在黄陂。陈高宗时,甘露降。曾于南司州建甘露寺。”这个美丽的传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变成现实。特别是武汉甘露山文旅城的开工建设,将给甘露山注入新的活力。我感到,一个真正的“甘露呈祥”的时代到来了。

本文作者王治海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王治海,男,黄陂王家河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怡情于山水,钟情于文学创作。自号曰:甘露山人。

· END ·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黄陂  品味黄陂
投稿&联络:admin@mulanguli.com
喜欢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