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都律师涉外服务蓄能蓄势砥砺前行

 昵称52776266 2021-01-08

线上培训破解服务短板

树推典型赋能行业发展

首都律师涉外服务蓄能蓄势砥砺前行

从持续开展涉外法律服务“扬帆培训”第五期“法律英语写作在线课程”,到发布北京律所境外分支机构分布图,再到近日接连发布《北京市律师事务所“走出去”调研报告》《北京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汇编Ⅰ》……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年,北京市律师协会对律师行业开展涉外法律服务的关注和培育工作不仅没有放缓,而且成果丰硕。

在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看来,疫情下我国各级政府卓越的应对能力让世界对中国充满信心,未来随着全球秩序趋稳,经济复苏必然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机会,这也给律师的涉外法律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抓住当下的时间窗口,蓄能蓄势,迎接新变化新挑战”。

线上沟通成常态


在境外疫情仍然高发的当下,线上沟通成为常态,英语写作水平成为涉外法律服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国浩律师(北京)事务所律师梁洁莹告诉记者,她在2020年参加了北京律协举办的“法律英语写作在线课程”,教学内容不仅涉及法律写作的过程、引用标准、写作原则、写作风格,还有跟实操相关度很高的说服性写作和法律意见书、客户咨询、合同订立等,可谓干货满满。

  梁洁莹所说的“法律英语写作在线课程”,是北京律协2020年面对疫情推出的重要应对举措之一。课程于2020年7月开班,包括15个小时的视频课程,以及18个课程PPT和其他书面材料,涉及法律英语写作的所有类型。

  事实上,针对写作领域的培训只是北京律协立体化培训体系的一个缩影。数年来,北京律协历经几届班子的共同努力,已构建起以涉外法律业务为主线,覆盖专业知识、执业技能、业务能力、工作方法、礼仪着装等多方面的培训体系。

树推典范解困境


在司法部此前公布的《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拟入选名单》中,北京律师有170位,在入选律师人数排名前10位的律师事务所中,有7家来自北京,两项均位列全国第一。

  为进一步梳理北京市律师事务所“走出去”的现有相关政策,了解北京市律师事务所跨境发展的客观困难,发掘北京市律师事务所“走出去”的成功典范,北京律协2020年对外发布了《北京市律师事务所“走出去”调研报告》。

  该报告主要分为六部分,包括律师事务所“走出去”在线调研分析、深度专访分析、国内相关政策制度研究、重点国家(地区)外国律所设立分支机构实务问题及调研结论和建议等内容。其中的深度专访分析,通过复盘受访律所“走出去”的历程,挖掘律所“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和落地建议,及其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调研后发现,有88%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律所在境外提供综合业务类型服务,核心业务包括并购、不动产与建设工程、银行与融资等。”北京律协副秘书长李凯称,当前北京律所已经由“集中关注中国港澳台地区和欧美发达地区”的跨境发展策略,转而更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作为重头,调研还发现了当前北京律所“走出去”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人才、管理、外汇、税务等问题。据李凯介绍,在实践中,当中国律所作为总包从客户处收取费用后,可能因外汇管制导致无法及时向境外合作律所汇出。在税收方面,尽管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一般企业“走出去”的税收优惠政策,但目前专门针对律所或者律师“走出去”的税收政策还比较少。调研过程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期待国家税务部门可以对律所境外业务给予税收优惠,外汇管理部门可以提供换汇审批、换汇额度、外汇汇出等方面的支持。

合力共建谋发展


为全面总结北京律师涉外法律服务经验,在北京市司法局的指导和支持之下,北京律协2020年启动了“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筛选出50个优秀案例汇编成册,并对外发布了《北京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汇编Ⅰ》。

  汇编收录的案例涉及判决和裁决的境外承认与执行、反垄断、海外并购、外商投资、知识产权争议等诸多法律领域。通过梳理案件代理过程,分析各案的争议焦点,多层次、多角度解读了涉外法律服务项目的难点与亮点。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跨国企业通过境外诉讼阻挠其业务发展的情况。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俊林就代理了这样一起案件,国内某科技公司在进行海外业务拓展的过程中,遭遇到美国某科技公司的多重打击,对方先后在多个国家提起诉讼,这让还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国内公司难以招架。对此,王俊林另辟蹊径,在国内对美国公司提起了反垄断调查,形成了400多页的证据材料,给对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最终,双方达成一揽子和解协议,握手言和。

  “我们希望通过案例汇编的发布,为从事涉外法律服务的律师提供实务参考,开阔代理思路。”北京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市律师行业党委书记王群说,下一步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律协将着手建立与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长效沟通机制,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努力推动发展涉外法律服务的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涉外法律服务搭建合作平台,并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健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储备机制等,不断提升首都律师涉外法律服务能力,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法治保障,为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作出贡献。


文章来源丨法治日报

记者 | 徐伟伦

编辑徐千惠 郭奥

司法部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