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条你不知道的《蜀素帖》结字规律

 lx朵儿 2021-01-08

最近一段时间学习和研究米芾的《蜀素帖》,发现了一些规律,具体分析如下:

一,左右结构,上下切割

如上图'深'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之间的留白很大,有明显的开合关系。但是这个字如果上下分割,不难发现它还是一个空间上放下收,下边空间的笔画的密集度要高,上面的笔画疏一些。

再如“拾”字,提手部分,包括合的部分,它们的重心都是往下的,上面的部分留白较大还是比较明显的。

“能”这个字空间处理亦是如此,下面笔画比较密集,上面笔画相对来说空间打的比较开。

所以说从中可以得到一个规律,左右结构的字,还可以按照上下结构的方式进行切割,形成一种上放下收、上疏下密的一种结体形式。

二,上下结构,左右切割

其实,这种处理方式和上一条是辩证关系。

如“书”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但是从它的竖向笔画切割下来去看的话,可以明显的发现它的右侧相对来说比较密,左侧相对来说比较疏,且自然的避免出现横画的平行线。

再如上图中的“舆”“声”“霜”字,右侧红色框住部分,笔画密,左侧相对疏。

从上述中得到一个结论:上下结构的字,除了上下的这种疏密以外,还可以从左右的角度来切割,形成左疏右密的形式。当然,也可以左密右疏。

三,偏旁和主体部分大小互换

这里讨论的依然是左右结构的字。

把左侧偏旁部分写偏大,右侧写小。如“坦”字,按照常规的书写,应该是土字旁要收,右侧的部分要大,但从上图看很明显,米芾把左侧部分放大,右侧部分收小,整个字就变得生动有趣。

再如“便”“相”等。

这种处理方式给今后的创作带来一个新的思路。

四,用牵丝改变字结构

把左右“变”半包围结构。

“绛”的绞丝旁顺势带到了右侧,产生了这种半包围结构的感觉,改变了字的原有的结构。

再如“泽”、清”,打破它原有的这种界限分明的左右结构,得到了一种重新结构形式。

五,勾的角度影响字内空间

平时学习和临摹时,勾画很容易被忽略,其实通过上图两个“有”字,不难发现,勾的角度对字内空间有很大影响。斜勾空间小,平勾空间大。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思考与总结,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

抛砖引玉,不是金科玉律,真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主讲人:吕英儒

您的支持和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