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血的友谊

 晨曦深处 2021-01-08

曾经血的友谊

来到北海,一直想去东兴口岸看一看,尽管知道疫情期间封关,但自己压根就没有过去的想法。

从北海驾车两个小时到东兴,在地图上锁定的第一个位置就是大清国钦州界碑。在一棵大榕树下,看到了海石凿成的界碑,石碑表面已经风化,略显凹凸不平,但当时四品顶戴钦州直隶州知州李受彤所书的“大清国钦州界”这几个红字鲜艳夺目,散发着一股俨然不可夺、巍然不可侵的凛凛正气。这时候自然想起了范诗银的《观大清国钦州界碑时感》“北仑何日界江南,粗石亭前水接天。我到国门迟六步,唯听烟雨说当年”。

离界碑十几米就是胡志明亭。在周围林立高楼下,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小亭子曾经有过昔日的辉煌。亭边一块大石头上刻着几行字,记录了胡志明来这里并慰问附近幼儿园的故事。以国家元首的名字作为亭名,我是第一次见到。

透过北仑河边高墙上开出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杂草丛生的对岸,几道铁丝网隐约可见,对面的楼房清晰可见,没有人,昔日繁华的友谊大桥只有风和风吹过的影子。

百十米远就走到了中越友谊园,但路边的一个图案真是雷人,一块画有骷髅的牌子上赫然写着“小心雷区”,不远处还保留了一半烧焦的破房子,旁面写着“战争遗址”。

看着这两个场面,怎么会不想起1979年那场战争。当时我还在开封读书,大广播了听了邓小平的“告全国人民书”,还真有点懵。看了战后的纪录片,听了英模巡回团的报告,看到我们援助的枪炮反过来绞杀我们的勇士,心里真是憋屈。

来到中越烈士纪念碑前,向烈士深深鞠躬后,心里沉甸甸的。他们当时是联手抗击了外国入侵者,如果健在,会不会成为后来战场上的对手。无论政治风云怎么变换,我们的勇士,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献出了生命,常年地守候在边关,和那巍然屹立的界碑一样,向世人宣示,有我在,谁敢越过!

过中越友谊园随感

铁绕清波走北仑,鸽留残影落荒滨。

高碑千载驱迷雾,金字几回浮暗尘。

播雨耕云虽尽意,落花流水不由人。

青山夜夜怜忠骨,月上边关梦野春。

悠雲2020/01/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