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滋水 · 散文】 王富东: ​族兄王浩然

 初夏矢车菊111 2021-01-08



 族兄王浩然
   文/王富东


        “岁缀清民共和国,历尽沧桑八九春。远处江湖不阿贵,深居都市不远贫。斗顽解囊兴教育,悬壶义诊济庶民。觉生应尽驾鹤去,浩然正气千古存。”这是族兄仙逝时,我写的一首悼诗。
        族兄王觉生,字浩然,生长于书香之家。其父是光绪年间的举人,反正后,任省参议员;族兄青年时,就读于郁文大学,曾在复旦大学深造;解放前夕曾担任过地方小吏。因不满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朽,弃官习医,成就一代造诣颇深的中医大夫,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名震西安。
         族兄青年时期,以他的才智和交往,为故乡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故乡村民集资办学,遭到当地联保主任和伪县长的强硬阻挠,扣押了前去请愿的村民代表。村民求助于族兄。族兄赶往伪县政府理论。门房报告 后,伪县长大声叫道:“凡是神槽村来的人,一律扣押!”族兄闯进县衙,凛然道:"我来啦!你县府有多大的牢房!”伪县长还待发作,瞥一眼族兄寄到他眼前的名片,一愣,立即笑容可掬地说:“王先生请,请!恕罪,恕罪!”扣押的人释放了,学校也批建了。
        学校落成暨开学典礼那天,族兄专程赶回来参加,赠送了十套课桌凳(已经安放在教室),两株洋槐树苗,栽在两座教室间的天井里。老人们说,这是村里最早的洋槐树,在西安,当时也是比较珍惜的苗木(现在,石槽村漫坡封沟的洋槐,都是它俩的子孙)。典礼会上 ,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鼓励孩子们“刻苦读书,立志成才”;为学校撰写了门匾:“神槽小学”。从此改变了“ 侯家湾娃写字哩,石槽村娃挖刺呢”孩子无学可上的教育落后面貌。
        他的故乡神槽村,是个非常贫穷的傍山小村,旧社会人们多以往西安卖硬柴、箱柜、木炭度日。遇到货物当日不能脱手,滞留西安, 人们就去求助他,只要你说是”神槽村人,不管原来认识不认识,他和夫人就热情接待,给吃给住,从不嫌弃你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离别时,还要给你硬装上几个白面馍馍做干粮。
        上世纪六十年代,族兄一家,响应国家号召,从城市疏散回家,尽管日子过得很艰难,一家人从没有怨言,虚心向群众学习劳动技术,热诚和社员打成一片,勤恳劳作,自食其力;夫妻二人,掏尽他们的医术,为乡亲治病疗伤,不收分文。经他们治愈的病人,四乡八村都有,数以百计。
        乡亲们很念他们的好处,尽力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使他们一家生活得轻松一点,“文革”中,尽力保护他,(他划为所谓“六类”人)使他免遭摧残,有幸相遇改革开放,一家人,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九十年代中期,他年届九旬 ,无病无痛,却饭量大减,渐日消廋,卧床十多日,滋滋润润,寂然仙逝。对于他的去世,乡亲们是很惋惜的,大家失去了一位医术精湛、热情诚恳、可以完全信赖的好大夫。我在梦中,似见他银须抚胸,童颜鹤发,骑着仙鹤,驾一朵祥云,徐徐地升上天空,转入南天门。
         族兄过世二十多年了,乡亲们还是深深的怀念他;我也一样,忘不了他。
         是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永远!


 


 作者:王富东,79岁,蓝田县前卫镇石槽村人,退休教师。网名:飘零的秋叶。





主编:小蚂蚁
公众号ID:mxy27228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