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清明

 初夏矢车菊111 2021-01-08


 清明,清明
文丨王军红



故乡是个神奇的地方。那里不但滋生乡愁,还有你永远无法洗去的记忆和气息。就如同一个人终究走不出母亲慈悲的目光。你只有走近它的视野,才看得清自己生命的来处与归途。或许日子平淡如水,生活早已习以为常。只要良心未泯,除了乡愁,我们无处可逃!

        也许是因为父母的坟茔就在那里,回家的路漫长而又清晰。两个馒头状的土堆已然绿意盎然。若不是石碑上的文字和摇曳的柳枝时时提醒,乡民们也许早就忘了那里藏着一对夫妇。他们曾经活在这个小村里。几十年如一日耕田耙地,俯仰悲喜,养育了几个儿女,看惯了山塬上爬过的日月与四季。

       一叠黄纸,两支碎蜡,三柱清香。我所能供奉的孝心和哀思依旧这般简单
。以我辈俗人的情智似乎也找不出更好的方式。好似先辈的的奋斗,平生的功绩也只值得儿孙用纸钱偿还。我想起《石头记》里贾宝玉的偈语,想起陶潜的诗句。造物主最公平的设置成就了庸人的心理。或许人生结局也只能如此而已。

         天空竟漠然地落下几滴珠雨。清明节的雨有意地为这样的日子增添了几分神秘。我常常佩服老祖先的智慧。他们是如何将日子过成了教化,又将心情格式为节气。用一个普通的节令指挥着自然的仪仗和布幕。演出关于生命与信仰的大剧。居然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一代代坚守着,不离不弃。

        风裹挟着雨滴不断地晕染着纸钱上的水墨。香烛也在恓惶中凌乱。我加快了节奏。用树枝划出一个圈,又在圈内点了烧纸。风急匆匆地带着纸灰和烟气飘入高空。只有柳树垂下的手轻轻地掠过,接纳了这样的仪式。

        老辈人说:火能通神,香可清心。香火便是人世间的原本。祭祀要点蜡烛。蜡烛是与神沟通的引信。燃香是为了安息三界里漂荡的灵魂。礼敬了天地和先人,身处俗世的我们活着才心安理得。

        我一直以为僻乡陋里的村民自然不懂什么佛道心经和人生哲学,他们只是芸芸红尘里懵懂的水滴,是一棵棵无人照料的野树,任阳光驱使着,任风寒磨砺着沉默而无知。却未料想真正的哲理是先人基因里的羞怯和善意。在他们心中天空是神的领地,土地是父母双亲,只有心底虔诚的卑微才是最好的祭礼。只是他们早己习惯了以卑微面对,无论对他人或者自己。

         年轻时总喜欢出去看世界。以为世界也喜欢年轻。总是从唐诗宋词里诵读出豪迈便理所当然地放弃了童真。当生命走到面对一棵树的沉默,那预留出的空地还会立一块碑,刻上起始和终止的日期。而那以后的清明还会有祭祀,却不仅仅是一场雨里的哀思。

         又是草长莺飞的时节,纵然有风雨滋扰也难掩年华的美好。桃花谢了,杏花也谢了。褪却了霓裳霞衣的春天明媚又俊朗本真而清新,"清明"是最恰当的定义。也应该包含着古人对政治生态的某些期许。乡村是城市的故乡,有父母的地方一定有情怀在流淌。趁着还算健硕的青春去远方,再约一程时光留给故乡。

        我又向着土堆里的人磕了三个头,然后背起行囊走了!




作者简介


王军红:1976年生,西安市蓝田县洩湖人。宁夏北方文学研究所创作员,蓝田县作协会员。屡发表诗歌散文于省内外刊物。闲徜徉书海,执笔画心。渴望写出最本真的乡愁,最美的人性。


转载授权请联系主编     微信:mxy2722801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滋水美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