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滋水 · 散文】王向力:故里(三)

 初夏矢车菊111 2021-01-08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38期︱
审稿|谭长征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故里(三)
作者/ 王向力

 

故乡的意义在于是来处亦是归宿。无可否认的是童年目之所及的景物,以及各种嗅觉在生命的历程中始终萦回,逐渐积淀成牢不可破的心理记忆。这种记忆在某个暗夜里会悄然如花绽放,触人心弦,以致情不能自已。

 

当我开始频频返回故里时,正是慨叹人生岁月易逝的年龄。这种回归带着不可逆转的心理波澜,在每每踏上这片土地时便心旌摇荡,胸襟豁开。我知道自己是在试图寻找另一种存在,它必须真实可靠也需脚踏实地。因之家乡的山水也在心理的调适中,给予我另一种观感与力量。山野自然已不是那个贫瘠的山野,而是以一种伟岸之姿给我卑琐的心胸以涤洗;水流则更以一种缓和从容不激不越的形态,给焦躁不安的人生形态施以雨露甘霖。

 

我在黎明之时起床,朝霞铺陈于天际,东山之后的一片耀眼的亮光显示着太阳正在徐徐爬升。在幽静甜美早晨清冽的空气中,露珠儿还悬在草尖上,鸟儿栖在电线上排成一溜儿,啾啾鸣叫个不停。这是我幼年时候那次去原坡割草的早晨,还是提着装有熘热的馒头与蒜水往南岗去为劳作中的亲人送早饭的早晨?迷迷怔怔的恍惚中时光如同交叠在一起,一时不知此身究竟处于何时?醒转过来又怅然若失。

 

东山的峰峦到底分作几层?过去是不曾留意过的,相信劳作中的先辈们也应该不曾有过如此闲情去指指点点。当生活的重负压下来时,诗情画意便几乎荡然无存。但无可回避的是,天马山、竹篑寺、遊风岭、锯齿山、月牙山这些好听的名字以及传说,还在当年苦焦的日子里流传被无休止地言说。它或许告诉我,曾经也有过日子的安逸与人的闲适,当然更有先辈们苦中做乐的豁达与豪迈。毕竟,脊梁弯曲皮肤黧黑手掌粗大的外形之中始终有着压不垮的乐观向上以及诗意的精神存在。

 

这个年龄的频频返回,还伴随着族里老一辈人的逐渐离世。在一次次凄凉的哀乐声中,追忆着老人平凡又坚实的一生,夹杂着人生苦短的酸楚与感叹,开始思索着家风流传作为一种生命延续的方式,便不能不有一种警醒与自觉。人的生命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虚无还是实有?无论怎么去说,还是需要自己去赋予自己存活的意义,此外,别无可依。

 

那么,这一片土地与人物便不可等闲视之。当你从对往昔的追溯以及从文献古纸堆的查阅中抬起头来,眼前的物事便焕发出另一种姿容,它意蕴深厚生动活泼且充满正大气息。先人的身影虽然远逝,但你能够隐约触摸到他们肌肤的温暖,感受到他们精神世界的汩汩热血奔流。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宛若重生。而对于个体生命而言,人注定是站在历史河流中的某一点上,在与过去、未来的对话中,才可以凸现出自已的价值与意义。

 

走出村庄与返回村庄,自然不可视为因循保守,更不会是固步自封。因为故乡的意义,在于你必须义无反顾的走出,开始在流浪的岁月里用另一种视觉回顾审视,而于回归的精神旅途里实现自己另一次如蛹化蝶般的嬗变……





关于作者



王向力1972年生,陕西蓝田人,供职于西安某区机关。发表中篇小说《续修家谱》《寒尽不知年》《净土》《坚硬的河流》等10余篇,亦有散文散见于《延河》等杂志报刊。




往期作者精彩文章回顾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