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吗?从今往后干眼属于慢性病!!!

 昵称34331548 2021-01-08

2013年编写的干眼专家共识距今已经有七年了,随着近年来干眼研究的认识和深入,国内外的一些机构比如国际眼表协会、亚洲干眼协会更新了共识,已经时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国家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也有必要更新新的专家共识。在2017年长沙举办的全国干眼会就提出了我们要起草新的干眼共识,历经四年,终于在2020年出版了全新的干眼专家共识。

本文将从定义,分类,检查和诊断四个方面来解析2020年干眼专家共识的内容。

定义

干眼是慢性病

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

(摘自共识原文)

本次专家共识将干眼定义为与很多肿瘤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同一类的慢性病。 主要目的旨在于将干眼视作为一个需要长期护理的慢性疾病,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对于干眼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患者来说,治疗干眼也不是一个可以速成的事,需要患者配合中长期的治疗。

将干眼定义为慢性病,提高干眼在大众的重视程度。我们需要加强对干眼的研究和关注。

分类

目前干眼尚无统一分类标准,部分国际干眼共识甚至没有制定干眼的分类。但是,考虑到我国临 床治疗和疗效判定的需要,有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本共识制定了3种分类方法。

(一) 按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分类

(二) 按照泪液主要成分或功能异常分类

(三) 按干眼严重程度分类

(摘自共识原文)

2020年版本的中国干眼专家共识与此前不同,它首次对干眼按 “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分类”、“泪液主要成分或功能异常分类”和“干眼严重程度分类”进行三种分类,既包括了亚洲干眼协会的相关内容,也包括了国际干眼协会的重要内容,还有我们自己的创新和发展。这次分类是三个维度的分类,可以同时应用确定患者是哪一类型的干眼,对症下药,这样目的性,针对性更强,通过病因去治疗干眼症。通过干眼的严重程度加以管理治疗,治疗疾病更加全面。通过运用这三个维度的分类运用,对于医生来说,能够更加方便的治疗和管理患者。

手术相关因素性:包括各种手术导致泪腺、副泪腺、睑板腺、眼表上皮细胞、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经纤维丛损伤及缺失;各种手术引起泪液动力学异常,如眼表面光滑程度改变或曲率变化、泪道管径扩大、泪小点位置异常、睑缘缺损等。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白内障摘除手术等导致干眼的发生率较高,大部分患者于术后3~6个月恢复,但少数患者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药物相关因素性:包括全身及局部用药。全身用药,如更年期补充激素,服用抗抑郁、抗组织胺、抗胆碱、抗精神病药物以及异维甲酸药物、利尿剂、避孕药物、全身化疗药物等;局部用药,如眼部使用消毒剂、抗病毒药物、抗青光眼药物(受体阻滞剂等)及含防腐剂滴眼液、眼膏等。

(摘自共识原文)

在医疗行为上,从医者也应该更为规范,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及药物相关对干眼造成的并发症。在用药上也应该加以注意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脂质异常型干眼(lipiddeficiency):由于脂质层的质或量出现异常而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睑缘炎及各种引起泪液蒸发增加等因素造成的干眼。

黏蛋白异常型干眼(mucindeficiency):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眼表上皮细胞(尤其杯状细胞)受损而引起。目前相关研究采用结膜印迹细胞检查法以及进行蕨样试验可了解黏蛋白缺乏,但临床尚无直接检测黏蛋白缺乏的方法,丽丝胺绿和虎红染色可间接提示缺乏黏蛋白覆盖的区域。临床眼表药物的毒性损伤、化学性眼外伤、热烧伤及角膜缘功能障碍、长期配戴接触镜等造成的干眼一般属于此种类型。

(摘自共识原文)

与2013年版共识不同,2020年版干眼专家共识将“蒸发过强型干眼”改为“脂质异常干眼”,将“粘蛋白缺乏型干眼”改为“黏蛋白异常型干眼”。本次专家共识命名更科学规范,水的问题归一类,脂质问题归一类,黏蛋白问题归一类。所以我们将原来的蒸发过强型改为了脂质异常型,而黏蛋白也由缺乏型改成了异常型,就是说除了量的问题以外,质的变化也会造成泪膜的不稳定。

根据体征的严重程度干眼可分为以下几类:

1.轻度: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无明显眼表损伤体征(角膜荧光素染色点<5个),泪膜破裂时间 (breakuptime,BUT)在2s及以上

2.中度: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角膜损伤范围不超过2个象限和(或)角膜荧光素染色点≥5个 且<30个,BUT在2s及以上

3.重度: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损伤范围2个象限及以上和(或)角膜荧光染色点≥30个,BUT<2s。角膜荧光素染点融合成粗点、片状或伴有丝状物。

(摘自共识原文)

不同于老版本对于干眼严重程度的定义,新版本专家共识对干眼严重程度的分类以BUT和角膜荧光染色这两项为基础提出了更详尽的定量标准。在日常临床中,对于一个病人我们首先应按诊断标准确定其干眼诊断,诊断干眼后以BUT和眼表损害来评价干眼程度。

检查

2020年,我国干眼专家对于干眼的检查提出了新的共识,分为:干眼问卷量表,泪膜稳定性检测,泪液分泌量检测,眼表细胞染色,眼科影像学检查,实验室辅助检查,眼缘及睑板腺检查和全身检查。此次共识对于干眼的检查有了更规范化的流程,目的在于能够推动我国干眼的治疗水平,有利于我国干眼的治疗发展。以睑板腺的检查为例,本次干眼专家共识提出了更为全面,细节的检查标准。

(七)睑缘及睑板腺检查睑缘及睑板腺是泪膜功能单位的重要组成结构。MGD 是引起干眼的最常见原因。评估眼睑,睑缘及睑板腺的改变,对于诊断 MGD具有重要价值。

1. 睑缘异常征象:MGD 患者可出现睑缘增厚、 圆钝 、形态不规则 ,Marx线( 皮肤 黏膜交界处 )前移或睑板腺开口后退,睑缘充血、新生血管形成等。睫毛异常者出现袖套征,可进一步进行螨虫检查, 参见《我国蠕形螨睑缘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 0 1 8 年 )》。

2. 眼睑刷检查:眼睑刷(lid wiper)位于睑缘内缘处,起于睑板腺开口后方皮肤黏膜交界处或与Marx 线相邻,止于睑板下沟睑缘侧,在瞬目时与眼 球表面相接触,主要功能是在眼表涂布泪液,使之形成泪膜并维护眼表细胞的完整性[23]。眼睑刷检 查方法:丽丝胺绿或荧光素钠检测试纸浸湿后接触下眼睑结膜,等待时间 1 min 以上,并复染 次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用钴蓝光观察睑缘上皮染色程度和范围,染色长度≥2 mm 和(或)≥25% 睑缘宽度为阳性,诊断为眼睑刷上皮病变[23]

3.睑板腺形态和功能检查:睑板腺形态和功能 是 MGD 诊断的常规检查内容[24]。评估方法除睑板腺影像学检查外,还可通过观察睑板腺开口状态、 在眼睑皮肤面挤压睑板腺观察睑酯排出难易程度 及性状进行判断。具体评分标准参见《我国睑板腺 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 年)》[25]

 (摘自干眼共识原文)

诊断

2020年我国干眼专家共识对于干眼的诊断主要有病史询问、症状评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泪膜稳定性评估,其他辅助诊断帮助进行病因学诊断和判断严重程度。

目前对于干眼有更加严谨数据化的诊断标准,如患者有干眼的相关症状,中国干眼问卷量表≥ 7 分或 OSDI≥13 分;同时,患者 FBUT>5 s ≤10 s NIBUT 为 10~12 sSchirmer I 试 验(无 麻 醉)> 5 mm/5 min ≤10 mm/5 min,则须采用荧光素钠染 色法检查角结膜,染色阳性(≥5 个点)可诊断干眼。

三、干眼的诊断标准

1.患者主诉有眼部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疲 劳感、不适感、眼红、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中 国干眼问卷量表≥7 分或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13 分;同时,患者FBUT≤5 s 或 NIBUT<10 s 或 Schirmer I试验(无麻 醉)≤5 mm/5 min,可诊断干眼。

2. 患者有干眼相关症状,中国干眼问卷量表≥ 7 分或 OSDI≥13 分;同时,患者 FBUT>5 s ≤10 s NIBUT 为 10~12 sSchirmer I 试 验(无 麻 醉)> 5 mm/5 min ≤10mm/5 min,则须采用荧光素钠染色法检查角结膜,染色阳性(≥5 个点)可诊断干眼。

 (摘自干眼共识原文)

参考文献

  1. 大咖带你解读最新2020年中国干眼专家共识:定义与分类

自测以下干眼调查问卷,看看你多少分?分数越高危险度越高哦!(≤14分,14分~28分, 42分~56分)

预防干眼,从我做起

1.预防干眼症要尽量从各方面干预,比如平时尽量减少看手机、电脑的时间,用眼距离把控得当,多眨眼,空调房里使用加湿器,调节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减少熬夜等等。

2.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缓解压力。 

3.由全身疾病引起者,应协同相应专科共同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4.与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关者,如长期在空调环境内工作,经常使用电脑或夜间驾车等,应积极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

5.长期服用导致干眼药物的需要停药。

◆ ◆ ◆

干眼症状很容易发现,发现后应该及时自我管理,有利于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