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文尚书】28篇释意(十七)[周书·康诰]

 克谐达功 2021-01-08

十四、周书·康诰

【孔序】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

[释文]周成王时,叛乱的管叔、蔡叔等得到惩处后,康叔被分封在殷商故地,借以作为保护周朝丰镐都城的一道屏障。这就是《康诰》《酒诰》《梓材》由来的背景。

【原文】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

[释文]这一年的三月初,周公在东部洛阳,开始筹建新的都城,四周民众逐渐向洛阳集聚。已经被周王朝分封的远近诸侯,像侯、甸、男、采、卫等地方的各种专业人才及其流民百姓,不断有人来到周朝廷谋求生计和出路。于是,周公不但倍感欣慰,并且愈发勤勉部署,并向天下颁发了新的分封公告。

【原文】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民。惟时叙,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

[释文]周王这样宣告:“诸侯中位居第一的孟侯,是我弟弟,名封。你要发扬广大先考文王的美德,务必圣明中正,谨慎刑罚惩处;务必爱怜鳏寡孤独,不仅因材施能,还要量入而出,只有敬畏民生百姓,并且为管辖内各族民众营造和谐生活环境,才能联合周围诸侯,确保西部故土的安宁。你要顺天应时,不只是敬畏上天,还要勤勉祭祀。当初,正是赢得了上帝的满意和福佑,我们先考文王,才得到天命的惠顾和垂青,才有了后来歼灭殷商,并承受帝运而拥有天下。正因为能够顺天应时,并经过诸位兄长的合力奋斗,你才拥有了这片东土封地。

【原文】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远惟商成人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宏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

[释文]周王说:“愿天地保佑我们!封啊,你务必要牢记!现今的民众都敬畏先考文王,并遵从他的谆谆教诲。你不但要寻求商朝的先哲帝王曾经如何治国安民的生动经验,还要聆听并记住现有殷商老人如何评说前朝灭亡的残酷教训!还需要四处咨询古代圣贤帝王究竟如何理政安民。从来能够感天动地的,唯有道德情操,而能够让你富裕安身的,只有不失天命对你的惠顾和垂青

【原文】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乃其乂民。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

[释文]周王说:“愿天地保佑啊!封小弟。务必保持你身心的劳顿忧患,这不仅是敬业的表现,也会赢得尊敬的根由,因为懈怠和不虔诚必定会遭到上天谴责和应有惩罚。凡民众的情绪和愿望,如果表现为大多数人们的诉求,其不仅容易被发现,也必须努力去解决。但是,像个别人和少数人的利益索求,从来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到了你的封地后,务必谨记我对你说过话:不要好逸恶劳,务必全身心投入民生建设。我曾听说‘世间恩怨的产生,并不在于投入情分的多少和大小,而是答应了不应该答应的事,奖励了不应该奖励的人。’

【原文】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释文]话已至此!作为年轻人的你,务必担当起来弘扬周王使命的大任,要保障你封地殷商民众能够用来维护我周朝的权势,让他们顺应命运安排,成为拥护我们新时代的王朝民众。

【原文】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

[释文]周王说:“愿天地保佑我们吧!封。务必要审慎你手中掌握的惩罚权力。如果有人犯了小错误,虽然不是殃及神明的大过错,但却时常犯忌而不守规矩,若是由你裁决,即便罪小,也一定要严加惩罚;如果是偶尔犯的大罪过,即便属于影响很大的错误,偌由你来裁决,只须给予中正惩罚,而不应格杀勿论。

【原文】王曰:“呜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无或劓刵人。”

[释文]周王说:“愿天地保佑我们!封啊,顺应时代要求,才是明智聪慧的国家治理。事实上,只有民众像是存在各种各样毛病,但却都积极努力于和谐相处,而且广大民众更像天真无邪的赤子,能够自觉抵触任何模样的缺陷错误,唯有达到这种社会程度,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安康。所以,(在真正和谐治理的社会里)只有你执掌着生杀大权,其他人任何人不可以惩罚杀人;也就是说,在治理有序的国家里,只有你可以制定像割鼻削耳之类的酷刑标准,其他任何人都不准许随意实施酷刑。

【原文】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

[释文]周王说:“针对外部事务的刑罚惩处,都可以交由专属官吏,按照殷商刑律去查办。”周王还说:“需要你亲自裁定的重要囚犯,务必经过五日六日甚至十日的慎重思考后,才可以裁决生死。”

【原文】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

[释文]周王说:“让你把断狱判案的事务交由专属官吏,并执行殷商惯例,这只是用于裁决刑罚,而不是用于其他事务。之所以将你分封在这个地方,你只有屈尊适应这里生活,才算是顺应时代,否则将会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原文】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

[释文]唉!我年轻的弟弟啊,从来没有人被分封时,像你一样费尽我这么多心思。我之所以如此尽心尽意,就是希望你能够理解并深刻牢记。

【原文】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罔弗憝。

[释文]凡属于民众犯罪,像拦路抢劫、奸淫肆虐、杀人越货等,如果不给予严加惩处,难免招致民生积怨。

【原文】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 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乃别播敷,造民大誉,弗念弗庸,瘝厥君,时乃引恶,惟朕憝。

[释文]周王说:“封啊,招致人间怨恨的最大元凶,莫过于不孝敬而又不仁义。作为儿子,如果不能像敬畏神灵一样孝敬父亲,就将失去祖宗先辈的庇护和福荫;作为父亲,如果不能培养并树立儿子成才,必定遗留身心或事业无法健全而独立的孩子。作为弟弟,如果不敬畏并感激天命和父辈的恩惠,必定不会真心顺敬兄长;如果这样,其兄长也不会抚慰弟弟的忧伤,进而给予弟弟仁义关怀。如此伤心悲痛的人间态势一旦形成,并不都是我们朝廷命官得罪了老天的缘故,而是民生的人伦常情失去了分寸,这就是古训总结所说的‘加速灭亡的根由’。正因如此,先考文王对此(不孝不友)制定了法令,给予严加防范和特别惩处。因为遵循世道伦常,不只是针对诸侯邦国的庶子和老师们,也包括各级官吏及其随从人员等。如果你们另辟蹊径、各行其道,任由自作主张而笼络民心,那么如此导致帝王君主落寞而遭诟病,这既是最大的不孝不友,也是我最为担忧和怨恨的事情。

【原文】已!汝乃其速由,兹义率杀。亦惟君惟长,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

[释文]唉!话已至此。你要谨记上面的话,并来处理刑罚惩处。作为最大诸侯的君主,你无论对待家人还是所有官吏及其随从,都不能肆意妄为,更不能轻率对待朝廷使命,而要以道德仁义理政安民。你要遵从并使用法典来富裕民生,尤其要敬畏先考文王的经典训诫,对此你若说‘我一定能做到’。这样我就安心无忧了。”

【原文】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适不迪,则罔政在厥邦。”

[释文]周王说:“封啊!民众的最大心愿,就是梦想获得持久的吉祥安康。现在,我们只有选择以往殷商圣贤帝王的成功统治经验,才能达到治理当下民众之目的。假如现今我朝民众都不顺从治理,如果能够让他们最终顺服,根本就在于你所治理地区的民众效果。

【原文】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

[释文]周王说:“封啊,我们不可以不借鉴前朝的经验教训,而我告诉你的德行教养和刑法策略,务必用于实践。现在民心不稳,各种乖离行为不断涌现,像民众教化和生活愿望都还没能实现,如果因为这些事情老天惩罚我们,我们也说不上被冤枉了啊!从来因为治理天下而获罪,(其罪过)并不在于大小和多少,根本在于是否已经显现出来。(言外之意:不仅要防患于未然,而且一点露出来苗头,千万不能熟视无睹。

【原文】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丕则敏德,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宁,不汝瑕殄。

[释文]周王说:“愿天地保佑我们!封啊,凡事谨慎敬畏,才不容易招致怨恨。不要在不经过咨询商讨或者违背论理常情的情况下,去裁决随时都会遇到的思考和判断。从来勤勉守信的德行,才容易被弘扬;只有诚心诚意的言行,才能够得到安康。凡美德注定会获得回报,凡名誉必定会广播远方,唯有富裕幸福才会有民众的安定宁静;如果能够做到这样程度,你自然也不会有致命的缺陷和错误了。”

【原文】王曰:“呜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无我殄享明乃服命,高乃听,用康乂民。

[释文]周王说:“愿天地保佑我们吧!年轻的封小弟。天命从来不是永恒不变的,根本就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对待天命,所以决不能让天命的惠顾和垂青丧失在我们手中。凡敬畏侍候天命,必须要聪明智慧。人站得高才能听得远,像治理天下民生,只有在让他们获得幸福生活,才会有真正的长治久安和平静康宁。”

【原文】王若曰:“往哉!封,勿替敬,典听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释文]周王这样说:“前去赴任吧!封小弟。不要放弃敬畏,更要牢记我的忠告。你将世世代代享受当地殷商遗民的供奉。”

【释者絮语】

前面白话解释《尚书·大诰》时,偶见顾颉刚先生评说《尚书》“有‘四诰’之难,最难在‘大诰’”的话语。于是,历经一番波折,待完成《周书·大诰》后,自以为将不会再有举步维艰的尴尬与憔悴了。但是,又有两周多时间,面对扑朔迷离的《康浩》,直觉的难度竟然超过了《大诰》。

对我而言,《康诰》的难度及其别扭,已经不再是像时下一般依然将其中“王曰”视为周成王后,面对里面直呼“封”为“弟”的事实,将如何释说的尴尬问题,而是对于其中事关“刑法”规制以及“不孝不友”等伦常道德性内容,究竟怎样理解和如何适当说明等方面。对此,上面“释文”主要参考(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和(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等书籍,自行对“原文”加以句读释意。尤其在结尾部分,更多是自以为是的演义释说,臆求整篇文章于语义结构上近乎合情合理吧。

总之,此夜释意完毕,于读习再三之中,特别对照原文时,仍存诸多疑惑和难点……诸如此类,唯求方家指教,将来完善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