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实用!39张野外经典地质现象图!

 三泰书斋 2021-01-09

诸多经典的地质现象,

变化多端,错综复杂,

它们究竟是什么样,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尖棱褶皱

尖棱褶皱是两翼较平直,

转折端急剧转折、

甚至成尖顶的褶皱。

02

缝合线构造

缝合线是压溶构造的一种,
是碳酸盐岩中
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

03

雁列节理

雁列节理带实际是
一条剪切带,
常被岩脉充填而成雁列脉。

04

火焰状构造

火焰状构造是属于

由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

具有指示意义,

其舌尖指向岩层顶面。

05

混合岩

混合岩由于混合岩化作用

(是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

过渡的类型)形成,

由基体和脉体

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06

斜长岩原生构造

斜长岩是一种由90%或
更多的基性斜长石
组成的深成岩。
深色矿物有各种辉石、
橄榄石和角闪石等。

07

剪切带

剪切带是发育在岩石圈中
具剪切应变的强烈变形带,
可以从微观的剪切面到
几十米、几十公里、
甚至几百公里长。

08

断层擦痕

断层擦痕是断层两盘
相对错动摩擦时,
由断裂带中的岩石碎块
在断层面上移动留下的
平行线状沟槽刻痕。

09

碎斑结构

是指当破碎剧烈时,
在粉碎了的矿物颗粒中
还残留有部分
较大的矿物碎粒,
形似斑晶(即碎班),
称为碎斑结构。

10

柱状玄武岩

当稠密的熔岩流冷却
并从垂直角度进行收缩时,
它就会沿着与熔岩流动方向
相垂直的角度裂开,
使其形成非常规则的几何形状。

11

S-C组构

S-C面理组构是一种
普遍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
构造组合形式,
即由S面理和C面理组成。

12

滑脱褶皱

滑脱褶皱又称浮褶。
一套地层沿基底滑脱面滑动,
并单独形成褶皱而
基底岩石不卷入褶皱中。

13

岩脉

岩脉是一种分布
较为普遍的脉状侵入体,
它们在块状侵入岩体发育地区及
岩体内部相对集中,
成群成带分布,
而有些岩脉具有
区域性分布的特点。

14

褶皱枢纽

褶皱枢纽又称枢纽线。
是同一褶皱面上
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即褶皱轴面与
同一褶皱面的交线。

15

石英脉褶皱

石英脉多为白色,
细粒结构,条带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石英。

16

球状糜棱岩

糜棱岩由基质和碎斑构成。
基质主要由石英、
云母类矿物微粒组成,
致密坚硬,
肉眼无法辨认矿物颗粒。

17

球状风化

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

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

故棱角逐渐缩减,

最终趋向球形。

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18

劈理

劈理是指变形岩石
能使岩石沿一定方向劈开成
无数薄片的面状构造。
其基本构造特征表现为
岩石内部发育有由劈理域和
微劈石域相间排列而成的域构造。

19

浊积岩鲍玛序列

 指浊积岩中由具
递变粒序层理的砂岩或砂砾岩段(A)、
下平行层理细砂岩段(B)、
沙纹旋涡层理粉砂岩段(C)、
上平行层平泥质粉砂岩段(D)和
泥岩页岩段(E)等
五个具特征构造的
沉积单元组成的垂向层序系列。

20

雨痕

雨点降落在未固结的泥质、
砂质沉积物表面,
所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凹穴。
可用来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1

流褶皱

流褶皱是塑性很高的岩石
(如岩盐、石膏等)
或在高温高压下
塑性增大的岩石,
受力时呈类似黏稠流体或
固流体发生流变而形成的
不规则复杂褶皱。

22

断层角砾岩


由于断层错断,

断层面的内岩石被揉碎成角砾,

后期充填的矿物流体将其胶结。


23

重荷模



重荷模是指覆盖在

泥质岩之上的 

砂岩底面上的

不规则瘤状突起。



24

波痕



波痕按成因可主要分为

流水波痕、浪成波痕和

风成波痕三种类型 。



25

剪节理



剪节理系指岩石

剪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

一般发育于压应力呈

45度角左右的平面上,

即最大剪切面上。



26

不整合



不整合是上下两套

不同时代地层之间出现过

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

地层接触关系



27

交错层理



交错层理是由一系列
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
斜层系可以彼此重叠、
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


28

走滑断层



走滑断层即断层两盘

顺断面走向相对运动的断层。

其主要特征为

断面平直光滑、

近于直立,

剪切性质突出。



29

球状构造



岩石中矿物围绕

某些中心呈同心层分布,

外形呈圆球或

椭球体的一种构造。



30

包卷构造



它是在一个层内的
层理揉皱现象,
表现由连续的开阔“向斜”和
紧密“背斜”所组成,
一般细层向岩层的底部逐渐变正常,
包卷层理向顶部扭曲
细层被上覆层截切,
表明层内扭曲发生在
上覆层沉积之前。


31

铅笔构造



铅笔构造是轻微变质的

泥质或粉砂质岩石中

常见的使岩石劈成

铅笔状长条的一种线状构造。



32

共轭断层


共轭断层又称共轭剪切带,

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

形成的两组方向不同、

剪切方向相反、

大体同时发育的交叉剪切带。


33

石香肠构造



典型的石香肠形成于
较薄(通常最厚约1m)
且比围岩较强硬的岩层中,
因此围岩往往呈
韧性状态伸长并流入
石香肠之间的空隙中。


34

枕状熔岩



枕状熔岩指具有
枕状构造并认为是在
水下环境中枕状熔岩形成的
熔岩的总称。
它由稍不规则的椭圆体或
多数球体聚集而成。

35

绳状熔岩



熔岩表面呈
绳索状扭曲的构造
称为绳状构造,
常见于玄武岩流层面之上。


36

捕掳体



如果围岩破碎,

则岩块易混入岩浆,

混入岩浆中的围岩碎块

可以部分或完全被融化,

部分未融化的岩块

则称为捕掳体。



37

泥裂



是沉积物未固结

即露出水面,受到日晒,

水分蒸发,

体积收缩而产生的。



38

羽饰构造


羽饰构造是发生在

比较均匀细粒脆性的岩层中

节理面上的纹饰,

主节理面上发育的

羽状或人字形花纹,

指示节理面的破裂扩展方向,

人字纹尖端指向裂纹源。



39

软沉积变形



软沉积变形是指

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

或尚未固结成岩时

发生的变形。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GEOLOGY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