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事孝为先,无后为大, “后”当何讲?

 王断天崖路 2021-01-09

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断章取义害死人。

我们先把这句孟子的完整原文还原一下,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如果单独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拿出来解释,大部分人理解的意思是:最不孝顺的事情有三件,其中没有孩子是最不孝顺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这个“后”当“后代”讲。

其实,在孟子的原话中,愿意的“后”不是指后代,而是指“告诉”的意思。

怎么解?

这就要我们对孟子的整个完整句子进行全面的理解,才能知道它的真正含义。我们不能光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断章取义为:不孝顺的事情有很多,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如果这样,就和后面的句子完全割裂开来了,就变成了面目全非了,前后完全矛盾了。

所以说,孟子这段话的真正意思是:不孝的事情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做后辈的责任(告诉父母结婚一事)是其中 最大的一种,舜娶二妃都没有告诉其父母,是没有尽到做儿子应该尽到的责任。(因为舜娶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 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 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但君子认为舜娶妻这件事虽尽了忠,还是应该告知父母。

联系整句话的前后语的连贯关系,在孟子这句话中,这个“后”,就应当是作为“告诉”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