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萧珊女士 | 往事虽远,真情永在

 明日大雪飘 2021-01-09

纪念萧珊女士诞辰

萧 珊

(1918-1972)

编辑、文学翻译

原名陈蕴珍,鄞县人。1936年至上海,入爱国女子中学读书。同年始认识巴金,在巴金鼓励下,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后考取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44年5月,在贵阳花溪与巴金结婚。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上海文学》、《收获》编辑,兼事文学翻译。

巴金与萧珊

“我自己最亲爱的朋友,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工作者,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

巴金先生在《怀念萧珊》中这样形容妻子萧珊,她也作为巴金先生一生的爱人被我们熟知。但是,作为一个颇有灵气的翻译家,一个思想进步敢做敢为的现代女性,她的灵魂有着多面的色彩。

每年的1月8日,是萧珊女士诞辰日,让我们用张张照片,来怀念这位武康路113号里,好客的女主人。

知道你喜欢我们的房子,我很高兴,我很喜欢我们那块草地和葡萄架,我回来葡萄一定结得很多很大了。孩子们高兴,我也高兴。希望书架能够在那个时候弄好。房东把玻璃窗拿去没有?我希望能在上海安静地住一个时候写点东西。

——巴金1956年6月23日致萧珊

往事虽远

有迹可循

1955年,巴金与萧珊搬入了武康路113号(现巴金故居),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幸福又美好。

巴金一家合影

巴金一家1962年在寓所书房中

今日书房虽物是人非,

但仿佛依然等待着它的主人们下班、放学归来。

“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

——巴金《小狗包弟》

花园四季如春,岁月静好,

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还可以听到那些欢笑声。

巴金与萧珊在花园广玉兰树前留影。

院子里五十多岁高龄的广玉兰树,

穿越时空,依旧高大挺拔。

我很喜欢我们那块草地和葡萄架,

我回来葡萄一定结的很多很大了。孩子们高兴,我也高兴。

——巴金

葡萄架虽因历史原因被虫蛀后倒塌,现恢复原貌。

是的,还有人记得,还有许多人深深纪念着萧珊,这位勇敢坚定的女性,这位笔力出色的翻译家,这位倾心付出的妻子,这位慈爱无悔的母亲。武康路113号,处处留着她的印记。

有许多人被巴金与萧珊的爱情所感动,留下了对于他们的只字片语,也足以证明他们没有消失的痕迹与对世人的影响力。

(摘选部分游客留言)

1

巴金先生的«怀念萧珊»真挚感人,第一次读就能感觉到巴金老先生是一个感情真挚的、直率的、可爱的老人。祝愿巴金夫妇在天堂快乐。

2

他们是爱的典范,情侣的楷模。他们的相爱,是情侣,也是精神的守望者,在彼此的精神世界,他们相依相伴携手不放开,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互相站成一株树,努力为彼此心灵遮挡风雨。在今天学习巴老和萧珊,世纪相恋,共同抗击人生灾难,命运面前不松手,爱至灵魂深处,至死相伴相守,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3

斯人已去,唯真爱永存,时间像流水一样,善良与相互扶持才是人性的真谛。 

4

印象最深的就是巴金一家的合影以及巴金写给刚去世不久的妻子萧珊的一封信。字里行间,无不显露出巴金对萧珊深深的爱意。我对着那张合影仰视许久,照片中,萧珊的笑容是那么和蔼慈祥,就像她的为人一样。如今,斯人已离我们远去数年,她的音容笑貌依然是那么鲜活地浮现在脑海中,每一次看到她翻译的文学作品,都会浮现出那些画面。

5

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伟大作家巴金的忠实伴侣,我们眼中的坚强、忍辱负重、有才华的贤内助。

6

好久没看到这么平淡又幸福的中国式爱情!世人皆知巴金,却有人不知萧珊。我认为巴金能够有今天,与他夫人萧珊在身后默默地支持帮助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相伴了半个世纪,感情是那么真实又优美,这种浪漫爱情是我们这个时代人可能不会感受到的。

“今天桂花开始开了,

金桂、银桂都绽出几朵小花来,

只是靠秋千的那枝依然故我。

你回来之时,当然满园芳香了。”

“园子里现在很美,

但你回家时,杜鹃一定都谢了……” 

“家里牡丹全开了,殷红如锦,

可惜你又看不到了。”

——萧珊致巴金信

花开几时有,人无再少年,

但您在我们心中一直美丽动人,

您永远是武康路113号那位心地善良的女主人。

纪念萧珊女士诞辰。

来源:巴金故居授权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