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404篇  红山文化与中国文明起源的道路与特点1

 寂寞红山 2021-01-09
红山文化与中国文明起源的道路与特点
郭大顺
回顾红山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史,从 20世纪30年代前后红山文化发现到70年代末的大约半个世纪时间里,红山文化一直是作为在中原文化影响下的一支边远文化,在中国史前文化研究中属于“一带而过”的角色。80年代以来它的异军突起,当然主要是在辽宁西部的东山嘴特别是牛河梁,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祭祀遗址群和以龙形玉为代表的玉器群,但更为重要的,是由此提出了辽西地区,5000年文明起源的新课题,也将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时间从距今4000年前提前到距今5000 ontFACE='宋体'>年前,并将目光从中原更多地移向中原以外地区。因为研究范围的扩大和研究程度的深人,也使参与研究的学者的范围远不限于历史考古界,形成社会各界关注并向专业界反馈起到推动作用的形势。尽管目前对红山文化等诸多距今5000年前后的史前文化是否已进人文明时代,仍有各种不同意见,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仍然把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重点,放在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但无法否认的事实是,由红山文化等考古新发现提出的一系列新课题,一如既往地在不断为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始终是这一课题研究中举足轻重的部分。由红山文化本身的社会变革引申到对中国文明起源道路与特点的探索,就是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于红山文化的社会变革,我在《从牛河梁遗址看红山文化的社会变革》(中国杜会科学院古代文明讨论会论文,2000年)一文中,提出了5个方面:积石冢所具有的“群体间极强的独立性”为主的社会分层;以中心大墓为特征的积石冢体现“一人独尊”为主的等级分化;女神庙围绕主神的群神崇拜体现以一人为中心的等级制用宗教形式固定下来;通神及其独占权;最高层次聚落中心的形成。
关于红山文化社会结构及其变革的探索,是目前理解红山文化跨入文明社会即古国阶段的几个主要方面,它没有涉及到金属的发明、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形成等诸文明要素,却是以中国史前考古发现的实际情况为认识基础的,从而也更能反映出中国在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过程中的自身发展道路和特点。
关于由探讨红山文化社会变革所涉及到的中国文明起源道路与特点,这里从三个方面谈起。
一、多元与交汇
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