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 || 王飞:《河山记》之壶关城

 新用户8981n2sT 2021-01-09

 

  从秦地进入山西壶关,整个县城扇形般铺陈在大地上,西北隆起一山,顶上座落着一个高大的八角阁楼,俯瞰着城里鳞次栉比的房屋。进了城里,几乎听不到街道流动的汽车的鸣笛声,车子安安静静地通过。虽然居民的肤色多是黄红样的,但老的少的脸上一点没有愁的相容,人们言语时眼里含着笑,声调软柔,每一句话的尾音会微微扬起韵腔,比起肃正刚紧的关中话,听着松弛许多。抬头看天,大团大团山垛一般的白云在深蓝的天空飘移,这云是壶关的云。

  在壶关人们对壶类的器皿是“敬爱”的,商店超市里卖的暖壶、水壶、茶壶都摆放在一眼能看见的显眼位置。古城路新华书店里面的“壶”更是琳琅满目。十二生肖、南瓜、花卉种种造型让人爱不释手,这些手工打造的铁壶分明是“壶”文化的集萃。城中也有两把巨壶。一把在长壶路上,在这里,一把偌大的茶壶悬在半空,壶嘴里倾注出源源不断的水流,设计奇巧,让人过目难忘。另一把在玉壶广场,好大的一把玉壶端端正正坐在基台之上,四名憨态可掬的胖娃娃嬉戏在玉壶周围,其中一个娃娃跪蹲在壶嘴下方,两手捧着茶杯接水。水不尽,杯未满,娃娃一直在那里执著、安定地捧着、接着。其实,县城北有老顶山,南有双龙山,两山一夹,腹部中空,山色青灰,囫囵整个形似一把铁壶。壶关便是天造地设的了。

  城里清流路口有一棵大柳树,相传是唐代名臣苗晋卿手植的。苗晋卿先后辅佐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皇帝,他为人“忠直”,认准的事情历尽艰险也要完成。安史叛乱期间,苗晋卿义无反顾,跋涉千里,远赴唐肃宗行在为国尽力。到了唐代宗时期,吐蕃军队占领长安,一些叛臣勾结吐蕃另立朝廷。那时,苗晋卿已经被唐代宗降职病卧家中,伪朝廷想借他的威望装扮门庭,派人抬着轿子,请他加入“新朝廷”。苗晋卿对唐代宗没有丝毫的怨气,在那一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怒斥说客,始终保持着“壶关疙瘩”的节气。

        梁山好汉“赤发鬼”刘唐也是壶关人。金圣叹将刘唐评为中上人物。刘唐自幼习武,好酒好肉,神勇无比,对朋友有情有义。《水浒传》中刘唐自述:休道三五个汉子,便是一二千军马队中,拿条枪也不惧他。刘唐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为人实在。刘唐虽为梁山步军头领,每次打仗,却从不骑马,拿一把朴刀,冲在队伍前面,奋勇杀敌,极大的鼓舞了士气。“苗晋卿忠,刘唐义”。苗晋卿、刘唐这两位古人就像是太行山的石头——硬气、实在、忠诚,影响着太行山的儿女们。

  外地人来壶关,壶关的朋友一般会主动相邀到太行山大峡谷去看看。车子沿着荫林公路,一直向东开。沿途倒是田舍果林,到了东井岭,道路却不断向下延展着,从下石坡开始这条公路又像一条白色的蟒蛇,在两边尽是壁立千仞的峡谷里婉蜓盘旋。山是一座挨着一座,直上直下,没有过多的修饰,异常雄壮险峻,经常是正赞叹着左侧这座险峰,迎面却马上又飞来另一座奇山,在峰回路转之间,眼睛使劲看也看不过来,真是到了山海峰林。路的两侧纵深处尽是探幽寻奇的谷口,有黑龙潭、紫团山、红豆峡、八泉峡、青龙峡等,呈树枝状散布于峡谷里。穿过一个百米的石洞,洞壁凿痕累累,像是山的肋骨暴突,诉说着前人之艰辛。在紫团山石梯入口小坐,忽感面颊被两股冷暖风拂动,左脸感受到的是一股冷风,右脸又是一股暖风,冷暖同时交替,真的是很奇特。

  大峡谷有二十多个山村,村民一般依居在山的漫坡地段。由于空间局促,村庄的名字也多和地理空间有关:土圪堆、前脑、后脑、树掌……多数的房屋用麻灰条石砌成,屋前栽有梨树、楂树。深秋时候,农民们在太阳底下晒山楂,山谷里一片绯红生动,似云霞一样亮艳。

  山的深处还有一座叫桥上的小镇。镇子不大,沿街两排是一些农家乐客栈,招牌都是“山里红”“峡谷农家”这样的名字,街面干净,见不到一片垃圾。过了一座石桥就是桥上乡政府所在地,政府门口墙上写着“老实做人,用心做事”的标语。右行又见一座有年代的石桥,桥下水声湍急,无数激流拐过护堤进入平阔深沉的安波湖,湖水一直向东流去。这水是从八泉峡流出来的。去八泉峡的路上,果真见到了清澈的泉溪在河道里向桥上跌跌撞撞地走去。一路的哗哗水声,引着人抵达八泉峡。从八泉峡山腰里的隧道出来,一池碧水汪满了整个山谷,两侧高峻的悬崖绝壁使你恍若到了长江三峡。乘船五里,身边的水绿得让人惊叹,水面不漾动时就是一块温润的碧玉静静卧在那里,被划破时仿佛有无数的绿叶在峡谷里闪烁,又像是孩子的眼睛,明亮清净。两侧悬崖峭壁宽窄突变,天光慢慢合成了一根白线,心正要紧的时候,船到岸了,谷道开阔些许,只见飞瀑如雷,山石狰狞,数道山泉喷涌,有的源泉还是从草丛中缓缓渗出的。这些源泉交叉喷射,最后汇成八道水出峡,故而得名八泉峡。

  傍晚,从大峡谷返回县城,山岭连绵起伏,如同人和人的手相互拉在了一起。山上一棵一棵卓尔不群的油松伸张伞一样的云盖,像宝塔一样挺立在山上。太阳的光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人的脸上似乎也泛着红光,川道里飘升起青色的薄烟,时而团聚,时而分散。太行山之巅的这个城又多了一串结实的脚印。

----------------------------------------

作者简介:王飞,陕西蒲城人。海军部队退伍后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游记名家联盟成员。出版有《信步南山》《敞开心灵之门》《豁亮》等。其中,《信步南山》被环境保护协会指定为自然写作绿色读本;《让梦想不再遥远》被列入《全国课外阅读百部文库》。作品编入《初中语文阅读训练》,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我最喜爱的散文100篇》《中国散文最佳年选》《最经典游记散文》等选本,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青年文摘》等转载。曾获全国首届旅游文学金奖,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孙犁散文奖,全国首届青年散文大赛一等奖等。

《西北作家》往期精彩链接



专栏 || 朱文杰:六十年代的西安“十大建筑”

吉祥集邮 || 叶广芩:期颁秦腔上邮票

文化散文 || 袁富民:帝陵三叹

吉祥集邮 || 朱鸿:集邮宜恒

诗作 || 干涸了自己的身体(外二首)刘坤/安徽

投稿须知

稿投1175314756@qq.com(小说、散文,3000字内);xbzjsg@163.com只刊自由诗,15-50行内)。原创且未在其它微信平台发表过,投稿主题处注明体裁,如《钟楼左右》(散文,2100字)投稿后务必加微信(wyku001),以便付酬15日内未见回复,方可另处!

稿酬:48小时后结算,非签约作家稿酬为打赏额的60%,低于10元不予发放。签约作家优酬发放。

◆声明:作者自负文责。本刊对稿件有修改权,不同意修改请注明!无特别注明的图片源于网络。

◆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西北作家》,否则,本刊会依法维权!

合作等事务,请联系微信:wyku0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