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志高:方英文先生到古镇

 新用户8981n2sT 2021-01-09

方英文先生到古镇

文/马志高(陕西安康)

  

  1

  

  5月2日下午,方英文先生来到蜀河,探幽寻古中,先生兴致犹盛,两个多小时后,行至民国老电报局,先生的双脚在踏入最后一步台阶时表现了一点点迟钝。先生是六旬之人了,头发已生灰色,而清癯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

  

  从骡马古道行于杨泗庙、黄州馆,再看了些古民居,行至于清真寺百步石阶前,已经是下午6点了,此时刻,古镇笼罩在金黄色的阳光里。周围的山与天空相映着碧蓝与碧绿,空气浮动着山山花的清香与柏树的郁香。这个月正是伊斯兰教封斋月,不便进寺游观,便带着先生拐弯去了上扁子。

  

  “黑瓦、青砖、老木门;干净、安祥、老城堡”。先生兴致颇高,他用简约的语言概括了上扁子街道的印象。到了弘道客栈门口,先生站住了,他仰首观望那直端端的青砖墙壁,仔细端详马头墙头上的古字古画,再将目光移至深邃的门廊里,先生的脚步不由自主地踏上那厚实的青石台阶上,一步一步朝里走去。脚下是汉江卵石,鸡蛋大小,大半个身子被前朝今代的脚步踏进土里。门廊里是沁人心脾的凉爽。先生继续里进,迈进一道古石门坎,一个大厅,一座大院,由古朴的圆木大柱撑起的老宅。这家大院,建于明朝,主人姓吉,先祖是饱学秀才,做过官爷,后几经跌落,几经易主,现在又归至吉氏后人。见有客人,立刻有人请我们坐在八仙桌边,为我们泡来浓香的茶水。聊之半时,主人邀请我们入座宴席的包间,说请先生品尝蜀河古镇的“八大件”菜肴。

  

  2

  

  这古镇,自然多有古道热肠之士,广君子之风,继贤淑之习。盛情之下,先生自然上座,先生的夫人右手落座,心内科专家方春娥女士邻坐。左边章登畅先生,诗人白公智,汉水文化研究者梁灯,《华商报》新媒体部主任方韵记者及其妻与三岁的儿子依序落座,偌大的原木大餐桌已经摆放好了八个凉菜,四荤四素。共同饮过双杯酒,先生要听我的诗,我自是扭捏了一下,惭愧自己的诗作。先生说,诗乃吟咏性情也,发乎情,止于礼,毋须人人点赞,只要能愉悦自己性情就好。我打开手机,把昨天写的一首诗翻出来,用家乡话读:

  

  “ 把杯斟满/(献给友情)

  

  握着壶把,把杯子斟满,里边盛着友情。

  

  碰杯,一饮见底,三十年的友情,不能有点滴的保留。

  

  相见甚欢,与五月的太阳脸碰着脸,从芍药谷出来,清风开路,三千里汉江三千里酒香。

  

  这个五月,盛开的一万朵花,都是你的,为你的生日——劳动人的生日,勤劳人的生日,抖着羽翼写着诗的人。

  

  献给你,憧憬与梦想,在最真实的一页里,扎着友情的根,结着丰盛的果实

  

  再碰一杯,与天长饮,苍穹之下,大道是星光”。

  

  诗是5月1日写的,这天是国际劳动节,恰好友人白公智与章先生夫妇来到蜀河,中午我们品回民“八大件”菜肴时酝酿的粗浅之作。我与公智君相识近三十年,且为同庚。我认识他时,他在县农办上班,文学圈里已经渐有名气。之后他辞去公职,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去了陕西镇安的茅坪与西口,领着两个回族镇的群众种植芍药与金银花。其中万亩芍药花开在西口,五月时,整个山地盛开的全是花海,浓浓的郁香穿村过户、漫山遍野,被人们称为“芍药谷”。天道酬勤。勤劳的人,奋斗的人,他们的路总是宽敞的,光明的,大道是为他们而展开而延伸。

  

  先生吟吟一笑,他说,一个写作者,一生不管写了多少文字,能让读者记住一本书,一段话,一句诗足够了,你的那句“三千里汉江,三千里酒香”已经很好了,首先是让我记住了。

  

  先生的评语让我惶恐,这诗句不过是再为普通不过的,让先生夸奖,真的汗颜。我明白先生的心意,他是在鼓励我的。先生又让公智读一首他的诗,公智也不推辞,说,朗读道:

  

  “ 报恩寺里的女子(赠纪开芹)

  

  把报恩寺修到心里。你就无须爬山

  

  涉水,走过一段坎坷。我知道

  

  茫茫尘世,没有哪个人是不走弯路的

  

  走过就走过了。在路上,春风

  

  吹成冬风,冬风吹成风霜。而你

  

  依然春风满面。此时我正对着你发呆

  

  陷入遐思——仿佛看见你

  

  从古寺里某个朝代,澹然而至

  

  把沉重的命运高高提起,又低低放下

  

  像一根绸带,捏在手心

  

  很多年来,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始终无力看破红尘。面对你

  

  我常常自惭形愧,躲进你的诗行间

  

  偷偷汲取精华之气,修我道行

  

  或许五百年后,我还会悄然等在你必经的

  

  某个渡口。去渡一段缘分”

  

  读罢,席间响起掌声,大家不约而同的。

  

  先生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写给友人汪伦的。布衣之交不可忘。你们是民间诗人,相交、相知、相怜。从古到今,无数的诗人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优秀诗作,表达着他们对爱情,对友情,对亲情的情感寄存。”先生顿了一下,浅浅一笑,端起酒杯说:

  

  “来,为诗歌干一杯”

  

  3

  

  是的,应该为诗歌干一杯!杜甫身居四面进风漏雨的茅屋里,心系天下饥寒交迫的人们,他对着冻风冷雨,仰天而吟哮: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在诗中说,能看到那些苦难的人住进华屋,衣食无忧,自己纵然冻死在茅屋里,也心满意足了。

  

  人生困顿时,方寸之地亦是远方。昌达时,方寸之地不屑一顾,如此,也是远方。有信念的人生,走进黑暗了,前方会为他亮起灯塔。

  

  李白最得意时,莫过于唐玄宗请去品酒品佳肴。酒酣时,唐玄宗要读他写的诗,于是,杨贵妃为他磨墨,权倾朝野的高力士为他托鞋。李白望着天上的云彩,宫廷的牡丹,闻着从杨玉环玉体上飘过来的香风,诗句脱口而出: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当李白被高力士进谗后,李白流浪街市,缺衣少食,更别说提酒豪饮了,但是,李白他老人家仍然对人生有着豪迈的情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好一个“与尔同销万古愁!”

  

  高力士提靴,杨贵妃研磨。而失意时,依然傲骨凛然,天子呼来不上船。我等凡夫俗子,苦苦奋战在最底层,然心存家国,满腔柔情,诗心拳拳,偶尔也拿起笔抒发一时感怀,得几首分行文字,全都是我手写我心,至真至纯至情,与名利无关,与生存无关,唯愉悦性情而已。诗歌改变不了生活,却能让生活变得高贵起来。

  

  “再干一杯!”我虽不胜酒力,仍举酒相敬,先生也频频举杯还礼。古镇是幸运的,前有古蜀国王驿站古镇,今有著名作家方英文先生做客古镇,古镇当然是幸运的。

  

  4

  

  酒至一轮,客栈主人来了,主人即是老板,老板很年轻,三十岁左右,虽然是个大小伙子,却有些腼腆,他站在离席一米开外,自我介绍说:我姓吉,大号叫吉经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

  

  他简单介绍了自己,先生微笑了。先生说,我们今天走入吉地了,我们都吉祥。你的名字也有意思,经玺,象是专业经营古代帝王大印的吧!很好啊,在这小镇有如此一个客栈,就是经营你的大印,你的玉玺。人一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块“玺”,把握好了,把握住了,就是一生的好风景…老板连连向先生道谢,未几,主人亲自为我们端来每一道热菜,放好后,主人总是退后一步,捋下口罩,为我们介绍这个“八大件”的传统做法与每一道菜的寓意:

  

  蜀河八大件是地方原生态的传统饮食,取名源于周朝“八珍”,制作技艺成熟并盛行于汉唐,发展传承至今。八大件全套为八凉八热,八荤八素,配四方形餐桌,一席(桌)坐八人。上席放大椅子,坐两位长者或贵宾,左边为大、右边为小,其余三方搁长条大板凳;正对上席的地方称下席,坐两位主陪,左右各坐两位为辅陪。开席、饮酒后,所上每一道菜至席中央,都必须由上席尊者发话用菜,大家方可开吃、慢饮,意为长幼有序、礼敬宾客。

  

  蜀河八大件不同的是,它又分回、汉两种菜席,所以蜀河流派的"八大件"又分"清真八大件"。

  

  八道凉菜,四荤四素,中间放一个浸拌凉菜的大盘子,盘内盛一碗,用醋、香油、芝麻、红辣椒面、蒜末、香菜末等调好的汁子,以备浇拌凉菜食用。将凉菜适量放入其中,再将调好的汤汁浇上,搅拌均匀便可食用,称之为和菜。

  

  今天食用这“八大件”,出于卫生和文明用餐,亦受冠状病毒影响,主人为我们备了公筷,每人多了一只精致小碗,将凉菜汤汁舀进各自小碗,自拌自食。

  

  凉菜过后,上八道热菜,分四汤四菜,要求做到“烂、脆、酥、润”,按一荤一素配搭,间隔而上,讲求出菜程序。  “墨鱼肉丝”为汤,由于墨鱼的头大,寓意有一个好的开头,加之墨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增加食欲;第二道热菜是“粉蒸肉”,寓意生活蒸蒸日上;第三道菜是“清蒸鸡汤”,寓意吉祥如意;第四道菜是“汉江鲤鱼”,寓意连年有余;第五道菜是“肉糕”为汤,寓意生活步步高;第六道菜是“莲菜盒子”,寓意和气致祥;第七道菜是“清蒸肚片”为汤,寓意为宽宏大度;第八道菜是“敬糕”,又名“八宝饭”,寓意向最尊贵的客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送来最后一道菜,老板吉经玺继续说,主食为米饭,上六个坐碗、一个汤。座碗分别是“墩子”“片子”“酥肉”“肉圆子”,再根据季节搭配两个素菜。四个以肉为主的座碗寓意四季发财,四季平安,六个菜寓意事事顺利。汤菜均以时蔬为主,还是很清淡爽口的。

  

  “蜀河八大件”菜肴是细活,八个热菜必须是头天晚上做好半成品,放在竹笼里蒸上一个小时左右。用慢火,不能让蒸馏水落入盘中。汤提前熬好,不能熄火。每一道菜必须满盘子满碗,显示主人家的热情与对客人的实心实意。所上菜品无龟甲蛇鳖、熊掌虎鞭等山珍海味,却是人间常味之首,弥漫着人文气息。

  

  最后,他说,蜀河“八大件”菜肴已经被陕西省列为非遗物质文化传承了。章先生与诗人白公智不约而同的说:“这哪是在用餐,是在用文化饱食口福啊”众宾皆欢笑。

  

  5

  

  二天早上,章登畅先生说,昨天用了的古镇文化大餐,今早寻一处小吃,也许也是小有文化的。于是一行人从下街步行到北门——过去我们叫“上扁子”的地方,在古镇北门旁边,走进一个“清真芝麻饼”的早餐店坐下。

  

  早餐店女主人热情招呼我们入座,她说有现打的豆浆,黄豆是从当地乡村收购的,再就是绿豆稀饭与酸菜拌汤。章先生用瓷匙品了拌汤,说这是地地道道的家乡味。店主人又送上用芝麻烧饼做的牛肉夹馍,先生咬了一口,细嚼后,从先生的微笑里飘出一番话来:这芝麻饼也是我们家乡的味道,发的老酵子面做的,柔软,且筋实。用牛肉块放置馍馕,比剁烂的肉夹其中,更多了些大快朵颐的感觉,与许多地方的肉夹馍相比,更具特色。先生是陕南镇安人,少小便志向高远,用知识攀登高山,完成了秦岭翻越,立足省城。用世界观的心胸,创作出几十部、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为把中国现代文学推向世界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先生老家与蜀河古镇山脉相连,共饮一江水,生活模式基本相近。之后省城,几十年中可能只有几十天时回老家看看,已被老家那些熟悉的生活味道隔离的模糊了。蜀河古镇行,勾起了先生一些思绪。稍坐后,先生知道了早餐店老板姓禹,先生笑而道,这许是大禹之后人的姓氏,汉江流域多有石洞,传说大禹曾治水汉江,凿壁为洞作为容身之所。临走,先生对这清真早餐店老板娘说,都是趣说,道是感谢你的酸菜拌汤与牛肉夹馍,用关中话说,让我咥美了!

  

  从北门出来,再从北门进去,众人跟着先生,先生步稳而缓。他的目光总是专注于一街两旁的鳞鳞黑瓦、老木素砖上。他仿佛读到了它们幽深的眼睛里储存的历史画卷。先生言:走了一些古镇,惟此古镇,原始的保存厚重。回族人的清真寺,汉族人的杨泗庙,生意人的黄州馆;民居的石屋、土墙、老木房。一个从古代过来的小镇,还有保存完整的古堡城门,这城门紧凑、精致、结实……古镇行,仿佛真的置身在古代居住地了,古朴的古雅的,疑似有一曲古筝在某个地方弹唱,幽静,有韵味。

  

  五月的“双节”,古镇游人颇多,川流不息的人群,噪杂之音却是甚少,安静的上午,惟湛蓝的天空下是金色的太阳光芒。还有时间,静静地察看着自己的走失。

  

  先生毕竟是要走的,相对于古镇来说,先生也是过客。先生毕竟属于长安,属于远方,属于更大的平台。很遗憾,这次因为疫情的原因,先生没有去看清真寺和三义庙。这也为我们邀请先生再来古镇留下了一个最好的理由。蓝天下的古镇,有青山绿水,有特定时代留下的汉水文化,古镇,更有一份真诚的期待。

  

  2020年5月30日

  

  作者简介:马志高,回族,陕西旬阳蜀河人,务工农民。

↓点击阅读往期精彩↓

高   涛:生生不息的生命长河——说说《多湾》中的几个女人

汪曾祺:我的创作生涯

王军红:天  睛

安   黎:向麦子学习

赵   丰:身体的哲学

张   炜:文学必须紧扣时代心弦

茹志鹃:用自己的语言写文章

网络图片权属不详,如不妥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