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灵:归正记(小说)

 新用户8981n2sT 2021-01-09

归正记

文/钟灵

  听说这件事时,大家都感到气愤。三个人说走就走,由总务处小李开车,去张淑贤的老家。

  他们驾着车子,按照导航的指引,在高速路上行驶了一个小时,然后下高速,走县道,又行驶了二十多分钟,最后,从一个长年积水的高速桥洞驶过,爬上又高又窄的水泥路,蜿蜒来到张老师家所在的巷子。

  此时,大约是中午一点半,天阴沉沉的。村头,一个瘦高的老头儿,在风里站着,不时向公路这边张望。他上身的夹衣显得格外宽大,稀疏花白的头发,潦草地分布在脑袋两侧,像秋天里行将被风吹折的枯草;皮肤是土黄色的,极干燥,让人担心这样一直被风吹着,总有一天,他会被风干。

  “走,走,回家。我就是淑贤她爸。”老人摆摆手,好像要用他的手把大家全渡过去一样,他的眼睛里,似乎有泪。老人殷勤地指挥小李放好了车子,三人都下了车,跟在老人身后走,深秋的风吹在身上,大家不由裹紧了衣服。

  这是一户普通农家,旧的红色油漆大门里,U字形的房屋格局,把院子围得很小。

  “淑贤,淑贤,学校来人看你了。”老人挑起一间厢房的门帘,让大家都进去。屋里光线不好,但还是能看出坐在床边的张淑贤眼睛有些肿,显然已经哭过。

  初二年级,向来比较难管,初中生活他们已经熟悉,而毕业升学,还离他们很远。张淑贤是初二(6)班的班主任,她一向要强,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等等荣誉不少,她也总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所以这次出事,大家都有些意外。

  “林长旭找到了吗?”看到来人,张老师着急地问。

  “还没有,张老师,不要着急。”女工委员程老师轻轻安慰。

  “是啊,张老师,咱不急,我不信他还不回来了。我们也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老郑不紧不慢地问。叫他老郑,其实他的年龄还不到四十岁,年富力强,敢作敢为。因为他喜欢老郑这个称呼,所以学校里面,不少人就这样叫了。

  “昨天快放学时,林长旭家长忽然出现在教室门口,我走过去,想问问情况,谁知,林长旭爸爸一拳就打在我的脸上,我没站稳,又是一拳,我就倒在了地上。‘打你算是轻的!如果我娃回来,就算了;如果我娃再不回来,就不是打你这么简单了!”

  “家长这行为是违法的!张老师,应该可以报案。”小李撇撇嘴,抬头看向天花板,好像天花板上有能伸张正义的警察。

  “嗯,这是星期二的事情。星期一的事情,大概是个什么情况?”老郑态度极其诚恳。

  “星期一班会课,我想调林长旭的座位,林长旭不愿意,他说,他跟牛玲玲已经坐出感情了,不能换。听听,这是什么话?他已经承认对牛玲玲动了心思。我想劝劝林长旭,谁知道他情急之下,推了我一把,因为用力大,我就摔倒了。班长沈阳为了帮我,也被打得满脸是血。”说着,张老师的眼泪流了下来。

  “看看这都是什么学生!”程老师皱着眉头。

  “张老师,不哭。后来呢,后来?”老郑的两条眉头也拧在了一起。

  “后来,林长旭混在放学的人流里,跑出了校门。我想他可能回家了,但还是给林长旭爸爸打了一个电话,叫他注意孩子的回家时间。晚上十点左右,林长旭爸爸打来电话,他说:‘张老师,林长旭到现在也没回家。人是从学校跑的,你要负责任!你现在去把我儿子找回来!'我也担心林长旭的安全,问了几个同学,大家都说不跟他们在一起。无奈,我就和爱人,到附近的几个网吧,一个座位一个座位地找,也没找到。”说完,她垂下眼皮。

  她忽然又抬起头来,问:“郑校长,如果林长旭一直没回来,你说责任在我这里吗?我只是要求给他换个座位而已。”郑副校长这个称谓,似乎省略一个“副”字,就能显示对老郑的尊敬。

  “你没有做错任何事,你不用怕,最近让学校门卫再看紧点,不能让任何家长随意进出学校。说不定林长旭很快就回来了,即使回不来,那也不是老师的责任。现在,你在家休息几天也行,农村空气好,平常还没有时间呢。”老郑看似轻松地说。

  正不知说什么的时候,老郑的手机响了,他低头一看:“是德育处小杨的。”

  “喂!”老郑走出屋子,一边打电话,一边抬头看天,眼睛几乎要闭上了,好像会随时睡过去。

  “嗯,嗯,好着呢。哦,他还敢来?好,好,嗯嗯......”他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张着嘴,好像电话那头的人,摆布着老郑的神经。

  挂了手机,老郑神色凝重地说:“小杨说,林长旭家来人了,坐在学校不走,我们现在就赶回去,帮忙处理事情。”

  一行三人,没敢耽搁,很快驾车回到了学校。

  这时,林长旭家人已从学校办公室,来到了方校长办公室,校长室内外围满了人。方校长义正辞严地说:“现在,孩子不见了,先找到孩子再说。现在,警察也已经介入,咱们现在就等结果吧。等找到孩子,再说找谁算账的话。现在,请你们先离开学校!”

  只听一个男人说:“孩子是从学校跑的,你学校给我找去,孩子如果有个三长两短,你们都别想活!”大家随着声音看去,认识林长旭的老师们,发现这个男人,有着一张和林长旭极其相似的脸,不用说,他就是林长旭的父亲了。

  “这是学校,你拿这话吓唬谁呢?如果你是来找事的,那我们报警了!“老郑满脸怒气。

  “孩子是从学校跑的,你学校现在给我找回来!”一个披着金黄色波浪卷发的女人喊,看样子,她应该是林长旭的母亲。

  老郑气得涨红了脸:“你们还敢跑到学校闹,你们娃把人家娃打伤了,你们知道不知道?还没问你要医药费呢。这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要办公,你们赶紧走!”

  忽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一屁股坐在地上,长嚎起来:“哎呀,我的旭旭呀,我的旭旭呀。“

  两个女老师上去劝,可老太太根本不听,大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这是孩子奶奶吧?孩子奶奶不想走,就让她在这儿哭吧。我们走!”说着,方校长带头走出校长室,示意老师们各人忙各人的事去。

  一会儿,袁修杰老师走进方校长办公室,悄悄跟林长旭奶奶说了几句话,林奶奶想了想,竟然从地上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叫上家人,几个人一起离开了学校。

  大家都舒了一口气。

  林长旭是第三天早上回的家,距离他跑出学校,已经差不多四十个小时了。

  第五天,也就是周五,张老师回学校正常上课。

  老师们忧心忡忡,尤其是给初二(六)上课的老师。

  “六班可怎么管?”

  “你就上你的课,人家学生想干啥就干啥吧!上完课,你就走人,人家学没学到,就别瞎操心了,弄不好,出个啥事,你丢人不丢人啊?”

  “是呀,人家娃,你就别管太多了,能学多少是多少,好多家长,也没指望娃能学多少,他只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让你给他看着孩子。”

  “现在的学生骂不得,打不得,罚站都不行,你怎么教育?有的学生天性顽劣,说服教育,根本不管用。你再管,说不定就跟张老师一样的下场。”她们还不知道,其时,林长旭与他的父母亲,正坐在张老师的办公桌旁。

  林长旭父亲说:“不能只盯着孩子的问题,孩子也有很多优点,你不能仅凭这一点,就不让孩子来上学,孩子也认识到错误了。”

  “反省的时间还不够,如果这么轻易进班上了课,那我这个班,还怎么带?”

  “这是你的事,孩子还不能犯错了?孩子不犯错,让大人犯错吗?上学不就是让老师教育来了吗?再怎么,他还是个孩子,他才上初二,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开除学生。“林长旭妈妈的一个长句子,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思路清晰的女人。

  “不是开除,我没说开除。你们想想,继续在这个学校上学,对孩子好不好?发生这么大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林长旭会不会更加有恃无恐?如果能给孩子转一个学校,会不会对林长旭的成长更好?”张老师平静地说。

  “张老师,孩子有受教育权,你们学校不能剥夺!一大早,你说你忙着,我们就等着你,你现在下课了,还不让孩子上课,谁给你这么大的权利?”林长旭爸爸的口气,越来越重了。

  “啥时候上课,得看学校的意见,你们去找校长,校长如果说,林长旭可以来上课了,我就接收。我现在还是这话,你坐在我这儿没用,一开始我就给你说了。”

  “让娃进教室,事情就完了,孩子学习已经耽误了那么长时间。况且,我们一家人,都给你道歉了。”林长旭妈妈的身子坐直了。

  “其他学生也还得有一个接受过程。一个学校,有它管理学生的办法,他这次事影响这么大,很多学生在看着对林长旭的处理结果呢,如果发现林长旭没事,会不会使有些学生觉得,打了人,学校和老师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从而生出更多的事情?”张老师说出她的担忧。

  “已经教育过了,我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我们两口子还打了一架,孩子奶奶和孩子妈妈也差点闹僵。你还要怎么样?还得理不让人了!”林长旭爸爸站起来了。

  换作平时,老师们会帮着老师,共同说服家长,可是今天,没有人敢替张老师说话。

  “让一下,让一下。”大家回头一看,是老郑。

  “你今天是咋,想打人是不是?你要想打架,不要跟女老师打,咱俩打,你也可以跟我们学校体育老师打。”郑校长不耐烦地说。

  “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是给张老师认错来了。“林长旭妈妈陪着笑脸。

  “你们带孩子回家反省!现在就走,想上学,下周听通知!”郑校长声色俱厉。

  “好好,我们带孩子走,回去反省。”林长旭妈妈说着,一家人出了办公室,朝学校门口走去。

  当天下午,袁老师从八年级教室门外经过时,猛然看见林长旭站在楼道,跟一个同学在说话,心里一惊,到张老师办公室去问,张老师不愿说什么,同办公室的钱梦梦拢一拢她的头发,不以为然地说:“人家家长压根没来,娃来了,跟其他娃一样在教室上课,早上才让回去反省,下午就来了,就是这样。张老师不想再说什么,其他带课老师更不愿多事,这样,林长旭就像其他人一样上了课。是呀,你还把他拉出教室吗?还能叫他家长来吗?学校80%是女老师,你总不能每次都找男老师来处理吧?”

  林长旭再次成为新闻人物,是一个月后的事了。林长旭不但不知悔改,而且在班上更加嚣张,一到课间,就找牛玲玲说话,放学也要跟着,牛玲玲不敢得罪他,课间疲于应付,上学放学则只能由父亲接送;有的男生,也开始巴结林长旭。

  适值他们班的物理老师因病请了长假,学校临时请了一位姓赵的毛头小伙来上课。老师们告诉小赵老师,不要管林长旭,小赵老师只是笑笑,说不怕,他就是个临时代课老师,不怕无赖学生,大不了自己走人就行了。

  这天,赵老师正在讲牛顿第一定律,忽然一抬头,看到坐在最后一排的林长旭低着头,眼睛看向桌下,邻桌男生的眼睛与林长旭看向一处。赵老师喊了一声:“林长旭!”林长旭并没有发觉,这种情况,赵老师发现不止一次了,他决定下去看看,他快步走向林长旭,因为穿的是休闲鞋,所以走路几乎没有声音,当走到林长旭的座位前时,林长旭才抬起头来,赵老师觉得桌下一晃,他瞬间就明白了,那是手机。

  “把手机拿出来!”赵老师厉声说。

  “我没拿手机。”这时林长旭已将手机装在了裤兜里,他两手伸出来,让赵老师看。

  “我明明看到了!快拿出来,回头让你家长来学校取。"赵老师坚持着。

  “我说了我没拿!你听到了没?!你问问同学我拿了没?”林长旭叫了起来。

  “不用问同学,我自己看到你拿了!”赵老师正色道。

  “去你妈的!”林长旭跳了起来,右手已经把他屁股下的凳子举起来了,林长旭站起来时,大家发现林长旭和赵老师一样高,只是稍嫌单薄一些。

  教室里乱成一团,女生尖叫起来,眼看着林长旭的凳子就要砸下来了,只见赵老师伸手抓住了凳子,林长旭想夺过凳子,被赵老师顺势推到了教室后墙,他的身体被凳子抵在墙上,动弹不得。

  “林长旭,你还想打人?凭你?!”赵老师冷笑着说。

  林长旭左右摇摆,身体想从凳子下脱离出来,但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他气得两眼喷火瞪着老师。

  “你再瞪,你再瞪!”赵老师手上加了力量。

  林长旭不再看赵老师,赵老师慢慢放下凳子。

  赵老师回头对同学们说:“没事,你们安静点,坐好!”说着,他准备走向讲台。

  “啊!”小赵听到学生们的叫声,刚一回头,就看到林长旭再次砸下的凳子,只见赵老师夺过凳子,扔在旁边,抬手就给林长旭当胸一拳,接着第二拳,第三拳。林长旭连连后退,他试图抓住赵老师,但是怎么也抓不住。最后,赵老师飞起一脚,踢在林长旭的双腿膝盖后侧,林长旭腿一软,坐在了地上,手机也摔了出来,林长旭爬着抢过手机。

  “无赖!你根本不是学生!”赵老师怒喝。

  林长旭在地上坐了一下,然后不顾身上的疼痛,站起来,活动活动身体,打开教室门,慢慢走出了教室。

  “你回来,不许出去!”赵老师喊,但林长旭还是走了。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些女同学激动得哭起来了。

  “赵老师,打得好,打得好!”很多同学叫着。

  赵老师叹一口气,说:“老师这样打学生肯定不应该,但是,这种情况,你让我怎么办?”

  “打得好,打得好,是他先动的手!你都不打他了,他又拿凳子砸你,不怪你。”

  “你他妈给我出来!”大家回头一看,只见林长旭已经站在教室后门口,他手里拿着一杆拖把,有拖布的一头,朝着自己,另一头,指着赵老师。

  “今天你想死是不是?”赵老师再一次被激怒了。他快步穿过教室,来到后门口。

  “今天谁死还不一定呢!”林长旭咬着牙说。他举起拖把,跑进教室朝着赵老师打过来,赵老师侧身一躲,林长旭打了个空,小赵老师拽过拖把,往前一拉,林长旭摔了个狗啃泥。

  接着,拖把打在了林长旭屁股上、腿上、胳膊上,林长旭“哎哟,哎哟”地叫起来。

  教室外,张淑贤和齐老师、李老师都跑过来了,看到林长旭在地上乱叫,强掩住脸上的笑容:“这是怎么回事?咋成这样子了?要紧不,要不要送医院?”

  “放心,他没毛病,只是皮肉受点苦罢了。”赵老师笑得很难看。

  几位老师把林长旭扶起来,走向办公室。

  齐老师和李老师,让林长旭坐着,用脸盆打来水,让林长旭洗了一把脸,又帮他擦去衣服上的尘土。

  下课铃响时,这边已经处理完了。赵老师说“林长旭,走,咱俩谈一下去。”林长旭求救似地看看老师们,老师们没人答话,他只好乖乖跟着赵老师走,两人来到了体育器材室。

  这次,老师们都以为林长旭的家长,会再次来学校大闹,至少得讹学校一笔医药费,谁想,不但当天没有再发生什么,第二天,也风平浪静,让人怀疑那天发生的事,只是一个幻觉。

  从这以后,林长旭变得老实起来,他不再惹事,也不再纠缠牛玲玲,一直到初三毕业。那天,赵老师叫走林长旭,究竟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谁也说不清。有人说,林长旭又挨了顿打,有人说,赵老师道理讲得好,把林长旭教育好了,但也都是猜想,没有实证。

  作者简介:钟灵,本名屈金华,陕西潼关人,现居咸阳。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有诗集《阳光的孔隙》,合著《鸟哺诗》。

↓阅读往期↓

陕北作家 || 曹  洁:将有花烂漫

陕北作家 || 张秀峰:理想,根植于厚实的父爱

陕北作家 || 任  静:陕北的大气

陕北作家 || 王闷闷:境园·诊所 (小说)

陕北作家 || 米宏清:麦田里的茶香

追忆柳青 || 卢维侃:重返皇甫村

张志春:看似寻常最奇崛——朱文杰《记忆老西安》印象

刘成章:柳青笔下的那碗面汤

关注摩岩 · 时尚生活↓

网络图片权属不详,如不妥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