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险牌照那些事:上市公司接连退出设立保险公司,中介市场成新战场

 保观 2021-01-09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2012年至2017年之间,伴随着监管审批的放宽,产业资本垂涎保险牌照带来的低息资金,各路资本均筹谋策划切入保险业,保险业牌照一纸难求。随着保险严监管时代的到来,对保险公司牌照的审批不断收紧。

于是从2017年开始,上市公司参与设立保险公司的热度开始逐渐消退,但是随着监管在保险中介牌照审批的逐渐放松,资本开始进军保险中介市场,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保险中介公司,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保险牌照那些事儿。

四家退出,零进入

今年上半年,已经有至少4家上市公司公告退出发起设立保险公司,并且没有上市公司公告拟参与新设险企信息。退出设立险企原因多为拟参与的保险公司尚未正式进入设立阶段,而这些拟新设保险公司的计划已经公告了3年甚至4年多的时间。

上市公司用友网络近日发公告称,公司6月30日召开的董事会会议决议,拟终止参与友泰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设立。

查阅用友网络公告信息了解到,2016年12月,用友网络公告拟发起设立友泰安财产保险的事项,计划与6家公司共同投资发起设立友泰安财产保险,该公司出资2亿元,占设立后友泰安财产保险的20%股权。其他6家发起公司包括双全控股有限公司、民太安保险公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东软系统集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见龙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

根据当时的公告,对外投资参与发起设立友泰安财产保险公司,有助于用友网络以保险为切入口,充分利用公司多年积累的企业客户和数据基础,深刻洞察风险管理需求,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专业技术优势提供保险服务。

不过,用友网络在近日公告后披露,截至目前,友泰安财产保险尚处于筹建期,一直未能设立,公司也未实际出资。鉴于公司聚焦云服务主业,公司拟终止参与友泰安财产保险的发起设立事宜。

除了用友网络之外,今年至少还有3家上市公司退出了发起设立保险公司的行动。

其中,今年3月、4月,莱美药业、拓维信息先后公告退出爱尔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在今年4月,银江股份发公告称,为“聚焦主业,提升公司资金利用效率”,终止参与发起设立大爱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距离2015年12月银江股份拟出资不超4亿元参与发起设立大爱人寿已过去四年多。截至公告日,银江股份也尚未对大爱人寿实际出资。

退出之势,早现端倪

上市公司退出设立保险公司的趋势其实在2019年已现端倪,根据统计,在2019年首次出现了终止设立险企的上市公司数量超过了欲进入者的情况。在当年公告相关事项的7家上市公司中,申通快递、中国国旅(现中国中免)、海峡股份3家欲参与设立保险公司,4家则终止发起保险公司,包括淮北矿业、二三四五、物产中大、永兴特钢。

另外,2019年上市公司关于保险公司设立事项的公告数已经明显少于此前3年。上市公司对保险公司牌照的追逐在2016年近乎狂热,2017年时仍有一定热度,到2018年、2019年热度消退。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共有7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参与投资设立42家保险公司,每个月都有几份关于参与设立保险公司的公告,显示上市公司对保险牌照追逐的热度。2017年,上市公司对保险牌照热情有所降温,合计31家上市公司公告投资险企,其中退出发起设立行列的4家,而7家公司参与发起设立的3家险企(爱心人寿、信美相互、华贵人寿)获批开业,其余均为欲进入者。

无形的手主动降低市场热度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68条规定,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

这个要求对于财大气粗的上市公司来说并不难达到,特别是在2013年4月,保监会发文修订《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四条,允许保险公司单个股东(包括关联方)出资或者持股比例可至51%。随之而来的是国内保险市场新获批的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接下来的几年迎来新批筹建保险机构的大潮:2017年6家;2016年20家;2015年13家。

之所以会出现上市公司筹建保险公司的大潮,其根本原因在于保险牌照能够给公司带来低息基金。我们在分析巴菲特与他的伯克希尔时就说过,伯克希尔作为巴菲特的弹药库,每年都能给股神提供源源不断且成本极低的浮存金。很明显,在2015年后的这一轮为期3年的保险公司扩容期中,便有许多金融大鳄隐身保险业,借产融之名,将险企当成了输血的“提款机”。通过内幕交易、关联方认购、隐形举牌等方式进行跨界资本狩猎。

但是保险公司不同于普通公司,保险公司内部如果出现治理不善的情况,将会对市场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所以在2017年后,监管部门主动压缩了保险牌照的发放。到了2018年,只有4家新批筹保险机构,获批机构均有外资背景,无一花落民营资本。上市公司对设立保险公司的热情出现拐点,对保险牌照的态度也回归理性。

保险中介成为市场新趋势

伴随着监管层主动压缩保险牌照的发放,保险中介牌照成为了资本介入保险市场的新途径,中介机构呈现数量多、资本实力强的特点。

我们以互联网人身保险为例,数据显示,2019年互联网人身保险通过第三方平台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619.8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63.3%,占总规模保费的 87.2%。当前环境下,互联网人身保险的渠道经营模式呈现以第三方平台(渠道)合作为主,公司自营平台(官网)为辅的发展格局。

截至2019年12月,国内共有2642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其中5家保险中介集团、1760家保险专业代理公司、496家保险经纪公司、381家保险公估公司。

高速的发展还伴随着新规的利好,2019年,为规范保险中介相关市场准入行为、防止股东、高管“带病上岗”,银保监会制定《保险中介行政许可及备案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随后在业内征求意见。

具体来说,全国性保险专业代理、经纪机构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0万元,区域性保险专业代理、经纪机构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而对于公估机构而言,征求意见稿规定全国性机构营运资金为200万元以上,区域性机构营运资金为100万元以上。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曾在今年1月份透露,《办法》已经过会,在修订完善后将正式印发。《办法》的发布,也可能意味着保险中介牌照未来审批将加速。

在保险中介的市场上,各大巨头早已涉入。2019年以来,有14家平台通过收购入股的方式取得保险中介牌照。一类是获得风险投资的互联网公司。例如,水滴关联公司就收购了泰瑞保险代理;第二类是东方财富、360金融、拉卡拉等互联网平台,其本身具有金融相关背景,再收购一张保险中介牌照,则更有利于后期流量变现。

所以对于真正想要介入保险市场,渴望在这片蓝海分得一杯羹的资本来说,寻求保险中介牌照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以“保险电商第一股”慧择保险(NASDAQ: HUIZ)为例,在今年一季度整个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增速下滑的环境下,慧择一季度总保费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40.6%。其中,长期险保费占总保 93.8%,连续两个季度占比超过90%;长期健康险总保费5.05亿元,同比增长52.6%。总保费、长期健康险保费增速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在广阔的市场面前,保险中介市场大有可为。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保险中介市场格局将会出现分化,一个方向是为同质化客户提供低成本的保险解决方案;另一方向是为特殊客户提供高水平的保险定制方案和风险管理服务。谁能够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谁就能在市场中存活下来。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