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TVYst名医夫妻话血瘀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21-01-09

今天来了对名医夫妻,他们生在心脑血管高危家族,其中80岁黄老在现场分享了自己高血脂26年,血脂最高时达到10以上,于是黄老从94年开始每年记录自己的血生化指标,到今年整整坚持26年。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及日常保健,黄老从2016年至今连续四年血脂正常。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节目现场二老分享的2个名医法宝又是什么呢?敬请收看国家级名老中医史载祥和夫人黄柳华带来《名医夫妻携手话血瘀》节目。

史老和黄老的祖辈及父辈中都有心脑血管疾病,二老本人也有血脂、血压的问题,但二人年近八旬,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这得益于史老和黄老研究几十年的血瘀证。史老讲,中老年人高发的脑出血、脑梗、心梗、冠心病、胃出血,甚至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都属于中医血瘀的范畴。而血瘀又细分为三种类型:内结之血、污秽之血、离经之血。这三种血瘀类型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上述心脑血管高发疾病又属于哪种类型的血瘀?史老介绍,血瘀分为三种类型:内结之血污秽之血离经之血。如斑块和脱落的血栓都属于内结之血,因此脑梗、心梗都属于内结之血高血脂和高血糖都属于污秽之血脑出血、胃出血等出血性疾病都属于离经之血

黄老介绍,造成血瘀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条是跟年龄有关系,高龄的人身体都会出现血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气阴两虚,故临床最常见的就是气阴两虚型血瘀。黄老有位追随30年的患者92岁张老就是气阴两虚型血瘀,故近年出现了贫血、冠心病、腔隙性脑梗等疾病。高龄、气、阴不足的都会造成瘀血

除汤药治疗外,黄老给92岁平时有高血脂、腔梗头晕(属后基底缺血,这个很讨厌),脸色苍白或恍白,他还兼有阴虚。二老带来两法宝,第一法宝就是黄老开给92岁张老的代茶饮, 一个气阴两虚日常调理的活血化瘀代茶饮:西洋参3g.生黄芪5g.黄精10g.石斛5g.枸杞10g.西红花0.3g(冲服).三七3g(冲服),补气养阴,提高免疫力功能,口味甘甜,效果佳。其中西洋参和西红花嚼服吃下效更好。这款代茶饮还让史老的过敏性鼻炎没再犯。西红花有禁忌:有出血性倾向的不能喝。第二法宝是通络升陷汤:全蝎、水蛭、柴胡、升麻、桔梗、生黄芪、山萸肉、知母。此方兼治颈椎病,冠心病。

除此,二老自己每天会用牛奶冲服三七(2~3g)粉,适合血瘀轻症患者,有散瘀止血的作用。

又:

高脂血症是体内脂类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增高的一种疾病,并由此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与中风、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的发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5.72mmol/L或甘油三脂>1.70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0.91mmol/L就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吸烟、酗酒,多坐不动,肥胖,精神紧张压力大,遗传,包括食盐过多,口味过重等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有着明显增高的趋势,而且由本病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往往发病率高,危害大,已成为吞噬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要避免高脂血症的危害主要有三大防治原则:改变饮食习惯,提倡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应用药物进行系统治疗。

1.限制高脂肪食品

高血脂患者要严格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各种植物油类,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均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动物油类,主要含饱和脂肪酸,应减少使用;动物内脏、鱼子和脑等,含胆固醇较高,应忌用或少用。

2.改变做菜方式

高血脂患者做菜应少放油, 尽量以蒸、煮、凉泮为主,少吃煎炸食品。

3.高血脂患者应限制甜食

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增高,所以应限制甜食的摄入。

4.高血脂患者应减轻体重

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以每月减重1~2公斤为宜。降体重时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5.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体力活动不仅能增加热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有利于甘油三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中的脂质,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

6.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的西药治疗大体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等药物,高危患者多需要长期服药,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高脂血症的主要表现为脾肾阳气亏损,或肝肾阴血不足为本,痰浊内蕴,久则兼挟淤血,导致痰瘀互结为患的特点,临床上采用“补益肝肾,疏肝解郁,活血清热,利水导浊”为大法,取得了良好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