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021年1月4日至8日)上证综指上涨2.79%,深证成指上涨5.86%,创业板指上涨6.22%。 看起来,各大指数都在大幅上涨,尤其创业板指、深证成指,可以用暴涨来定性和形容了。 但是,我告诉你另外几个指数的涨跌情况,冷暖感受,可就是另一番滋味了——同期,科创50指数下跌1.03%,中证1000指数下跌0.92%。 市场总体是上涨的,但分化更加严重了。 自2020年以来,市场涨幅最大的股票具有以下两大鲜明的特征: 1、以大为美——市值1000亿以上的股票备受追捧; 2、以行业龙头为美——所谓的白龙马股、核心资产,即谓此也。 市场上20%的股票在上涨,80%的股票在下跌。 所以,有股评家惊呼:目前的A股,是“假上涨、真变态”! “假上涨,真变态”——这个评论对不对? 这个话题有点儿复杂,我们先放在这,过会再聊。 一、目前市场的位置 大家注意,沪深A股整体估值已经24.52倍了,再往上涨一点,就将进入腾腾爸概念下的高估状态。 什么意思呢? 在腾腾爸看来,目前的A股,离绝对高估还有一段距离,但它已经绝对不再便宜了。 高估状态不意味着市场马上会崩,但它至少意味着买卖股票,要特别谨慎一点了。 昨天我和几位朋友聊天,谈到何时买卖股票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 1、我喜欢在绝对低估状态下大买特买; 2、我喜欢对绝对优质的企业股票大买特买; 3、我喜欢买入后,持有的股票永远不要有泡沫。 按上述标准,现在确实不是买股票的最佳时机——至少,可以闭着眼大买特买的时机已过。 现在市场上除了极少数低估端的股票,还能翻拣翻拣——实际上,其中真正优质的标的,也越来越难找了——其余90%以上的股票,都还是太高了。 价格贵、估值高,意味着性价比低。 短期可以赚趋势的钱,长期则很难赚企业成长的钱。 《股市长线法宝》这本书讲过,中国是过去几十年间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的上市企业与同侪相比也是业绩增长最好的,市场因此给了中国企业很高的估值,正因为如此,A股市场反而给了投资者较差的投资回报率。 你买得太贵了,你赚得肯定就少。 道理这么简单,生活中人人都搞得懂,但到了股市里,很多人就搞混了,搞反了,以至于还得让世界上最顶尖的研究学者一遍又一遍地著书立说来探讨和分析这个问题。 想来,真是滑稽和吊诡。 二、本周的组合及仓位 截至本周五(元月8日)收盘,腾腾爸账户总仓位:111.94%。 这个数据,比上一周(也可以说是上一年度结尾)提升了整整6个百分点。 原因是:我主动加仓了。 今年以来账户总浮盈:1.54%。 大家注意两点: 1、新年开始之后,再计算浮盈浮亏,分母变成了2020年结束时的净资产,既包含着2020年的投资收益,也包含着新投入的自有资金。 换言之,今年的浮盈浮亏计算分母跟去年完全不同了。 2、本周是新年第一周,所以“今年以来账户总浮盈”,实际上就是上边组合本周五个交易日中的总浮盈。 我的意思是,本周腾腾爸没有跑过市场。 本周不仅没有跑过市场,周一、周二市场暴锤金融地产股的时候,最严重时本组合毛估估浮亏4%-5%。 这种状态,让我感觉到莫名的兴奋。 第一,我坚信我今年还能跑赢市场; 第二,我愿意继续坚持本周记系列文章,全景式展示这种追赶和跑赢的过程。 2020年三四月份间,受疫情影响,股市大跌,腾腾爸的股票组合最大浮亏25%。 在那种“艰苦”环境下,我决定公开自己的实盘组合,公开自己的每一笔操作,公开自己的每一份思考——在决定开写这个周记系列文章时,我就牛皮烘烘地给朋友们宣布:我要让朋友们亲眼看着我是怎么从浮亏变浮盈的。 结果我做到了——去年,腾腾爸从-25%,到+25%(精确数字是25.85%),真是经典的一战。 今年市场一开盘,就延续了去年的市场风格,展示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失衡局面,“好赛道优于低估值”的言论甚嚣尘上。 我对这种状况,充满警惕——直白一点,你可以说我对此不屑一顾。 我愿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用自己的投资实践,来继续证实那些似是而非的胡言乱语,不过是神经病人的发狂。 丧失理性,是投资者之耻。 好吧,今年我再给自己定个小目标:用未来50余篇投资周记,详细记载和展示我是如何通过坚持低估值投资来打败“好赛道投资”的。 克服困难,成就经典。 腾腾爸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我未战先胜——不论你现在服气不服气,你就准备好你的溢美之辞,等到年底来我这吹捧吧! 如果非得赌博,我就只和傻子赌。 三、本周的操作 1、元月4日,周一,银行地产开盘暴跌。我在19.69元加仓了兴业银行,在27.80元加仓了万科A。 这次加仓的幅度不小,一下子把账户总仓位从105%,提高到了111%。 没错,用的是部分杠杆资金。 2、元月5日,中签新股传智教育1签,500股,4000来块钱的缴款,用的是账户内的一点剩余资金。 本周的操作,第一个是主动性操作,第二个是被动性操作。 一位网友评价得好:都是个性鲜明的“腾爸风格”。 我反对普通投资者融资操作,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普通投资者一定得慎用杠杆。 我的这个11%的加杠杆操作,是经过充分计算的——我未来半年的现金流,可以覆盖得过来这部分融资款项。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我只要有钱就还融资,半年内就可以还掉全部融资款项。 对于我来说,这不是杠杆,而是一种临时性的拆借资金的行为。 所以我把这部分临时融资,称之为“过桥资金”。 对这部分操作的思考,我以前给朋友们多次交待过。 这次再交待一遍,希望不要误导关注者。 四、本周的感想 1、在股票市场里学会尊重事实,很重要,但很难。 难就难在以下三点: 第一,情绪控制很难——市场越涨越乐观,越跌越悲观。同样一只股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人们给出的估值是绝对完全不同的。这是人性,没法改变。 第二,改变观点很难——人类的观点通常来自于惯性思维,一旦形成,又会逐渐强化惯性思维,所以二者会互为强化,以至于改变它们,都非常非常困难。 第三,看透本质很难——股价上涨是一个事实,同样一家企业,股票上涨之后投资价值降低又是一个事实,但股价上涨是表面现象上的事实,股价上涨后的投资价值降低是深层次的更本质的事实。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始终是人类中的极少数。 用这套理论,解释和评价本文开头预设的那个问题就没有任何困难了: 股市在上涨,这是事实;但股市上涨的同时,极端地分化和失衡也是事实。 这二者之间,谁是暂时性的,谁能更长远地影响和决定市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才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又决定了我们对“假上涨真变态”问题的思考。 在我眼里,泡沫式的上涨,暂时是真的,将来是假的;分化中的变态,将来早晚会得到市场纠正,所以它现在是真变态,将来回头看,你会发现这实际上是今天的市场在给你真机会。 2、极端的市场环境下,我们还是应该关注一下市场。 我以前讲过,我们要多关注企业,少关注市场。 这话讲的是战略:让投资者赚钱的是企业,让投机者赚钱的是市场。 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就可以完全不顾市场。 从本质上讲,市场是投资者与融资者互通有无的平台,它是中性的,并不应该特别偏向谁。 但再规范的市场,都是由人搭建的,也都是由人参与的。 所以人性通过情绪集中爆发于市场,就在所难免。 就像我们到市场上去买猪——买不买猪,需要去市场前先掂量清楚;到了市场如何买,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市场的整体性情绪,很难避免地会传导给市场内外的每一个人。 连我八十岁的老爹有一天都会问我:听说最近茅台酒的股票涨得特别好,是不是? 你说作为市场中人的我们,能不受到市场情绪的感染和传导吗? 所以,尽量保持独立思考,很难——但是再难也得去努力做到。 3、极端市场环境下的投资判断,实际上又是很简单的。 人人都不愿买股票的时候,你就大胆买; 人人都争着抢着买股票的时候,你就大胆卖。 把眼光放长一点,今天应该怎么做,实际上再简单不过。 虽然有很多人不相信常识的真理性,但是我信。 越多的人不相信,我越相信。 我不是杠精,我只是一个独立思考者。 4、二元失衡理论已经得到了市场一次完美的验证。 五年前,我在分析股灾前后的市场结构后,第一次提出了刻板印象主导下的二元失衡理论,认为“低估的早晚上去,高估的早晚下来”。 五年了,回头看,今天的市场不过是完美证实了这套理论的正确性罢了。 今天很多炙手可热的热门板块、热门股票,实际上就是当初的低估端,而当初的高估端股票,很多已经跌得七零八落,甚至已经消失于这个市场了。 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看似市场还在二元失衡,只是天翻地覆,又换了一批玩家而已。 以前我写文章,为所谓的“大股票”抱屈,现在我又在写文章,提醒这些热门“大股票”的泡沫化风险。 呵呵,太好玩了。 当年是低估端、目前还是低估端的银行、保险、地产,看似没有什么变化,实际上绝大多数标的,也涨得已经相当不错了。 比如腾腾爸持有的中国平安,当年20、25块钱一股,现在80、90块钱一股。 比如腾腾爸持有的万科A,当年10、13块钱一股,现在20、30块钱一股。 还比如腾腾爸已经持有五六年的兴业银行,当年11、12块钱一股,现在19、20块钱一股——更不用说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了。 而最神奇的是,股价涨了这么多,它们依然不受市场待见——估值还是这么低,甚至比当年还要低! 知道市场整体已经不便宜的当下为什么腾腾爸还满仓以待、还有钱就敢买买买吗? 原因就是市场上还有这样一批质优价廉的好股票啊。 所以,不用怀疑——跟五年前一样,未来的五年,市场还将再走一轮新的失衡修复、然后再失衡之路。 五、下周的计划 1、坚持场外赚钱、攒钱,盯紧心仪已久的优质股票——进入估值狩猎区,就大胆地买;没有进入者,那就耐心等; 2、坚持场内打新—— 下周9只新股IPO。 不多,也不少。 这样的节奏保持一年,一年又有四五百只新股上市。 想炒作新股的,快点过来——要多少有多少。 现在的一九行情为什么开展得如此轰轰烈烈? 注册制,标的无限供应,是大背景之一。 现在新股票上市就被炒到50倍、200倍估值,这就是未来市场大部分股票成交量越来越少的根本原因。 天生的自带泡沫,是A股的一大特色。 等到这个特色完全消失的时候,小票里的优质股、真正的成长股,才会给我们提供发大财的机会。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我是腾腾爸,畅销书《投资大白话》与《生活中的投资学》作者。 擅长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阐述最深刻复杂的道理。 擅长做市场判断、估值判断和企业分析。 擅长撒泼、打滚、灌水、吹牛、聊天——喜欢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思考人生和投资中的大事。 并且喜欢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操作,让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投资成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