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元解经:脾脏特点及功能

 素味人生3472 2021-01-10

1、脾不主时

关于脾藏的分享,我们不能象之前一样了,因为《四气调神大论》里讲肝应春生、心应夏长、肺应秋收、肾应冬藏,而脾藏在中医的理念里,是不主时的,也就是说四季里没有完整的一个季节,与脾气相应,它只是寄治于四季之后十八日,又因脾气湿,与长夏之气相应,又说脾主长夏,也就是伏天一个月。

我们认识脾藏,从《素问·太阴阳明论》开始。

原文: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

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于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脾胃相表里,五行属土,脾为湿土,胃为燥土。五行居中,称为治中央,治中央不是只负责中央这一块儿地方,而是四方支援,内经称为灌溉四旁,《素问·玉机真藏论》: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溉四傍者也。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其实就是哪都离不开它,但它又不居位,真真的舍己为人。用十天干表示脾为己土,胃为戊土,原来舍己为人舍的就是脾土的己位啊!

2、主四肢,主一身之肌肉。

脾主四肢,就象主四季后十八天一样,十二地支中辰戌丑未四维属土,脾将清阳之气输于四肢,为中气四达。

脾气健运,身体的肌肉丰满有弹性;若脾湿,则肉濡湿浮肿;若脾虚,则肌肉软弱无力,四肢不用。

3、主运化,主五味。

所谓运就是将水谷精得输布于五藏六府,而化就是气化,化生,这是中医的专有名词,比较抽象,不好理解。《素问·天元纪大论》: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水精微在体内不只是输布,同时还要生成使身体成长、生命健运的气,现代称为能量。所以中医不止讲有形,更关注形而上。

黄元御《四圣心源》:脾主五味,五藏之味,皆脾气之所入也,入肺为辛,入肾为咸,入肝为酸,入心为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