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洲古镇

 木香草堂 2021-01-10
       丹洲古镇位于广西三江、融安、融水三县交界处。丹洲,中国唯一的水上古镇。丹洲四面环水,环境清幽,四季鸟语花香,树木葱翠,瓜果满棚。 丹洲古镇曾经是明清两朝时期的县城所在地,遗留下许多400年前的古迹。
古镇置身于融江之中,四面环水,山怀水抱。要过小岛必须靠轮船过渡,也有小舟摆渡,价格倒也公道,往返过渡及岛上游览仅收20元。
古镇码头
下了船沿石板拾级而上,树木葱翠,环境清幽。
丹洲岛呈狭长状,总面积1.6平方公里,它是一个集古镇风光,农业生态田园体验,农家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类人文风景区。
丹洲景区游览图
古镇东门(欢雷门),东门是上岛必经之门,据史载1591年(万历19年)三江县从三江口(老堡)迁至丹阳镇(丹洲),县城迁至丹洲后,为防止外来者的侵略,知县苏朝阳与地方人士筹划兴筑丹洲城,并于十九年四月二十日破土动工,历经将近一年,于二十年四月十四日竣工告成。
"水池"二字清晰可见,内有蓄水以防火灾,可见当时对防灾救灾己有重要认识。
丹洲地理独特,上通湘、黔、滇,下连粤、闽、赣,使其成为东南地区通往西北边界的门户。丹洲一时成为方圆百里之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南各省文人骚客聚居于此。抗日时期社会学大师费孝通,文学家魯彦等专家学者聚集丹洲,使丹洲名噪一时。
道光年警钟,斑驳残破,历尽蒼桑。
古镇悠悠,民风纯朴。走在青石铺就的街巷,没有摩肩接踵的游客,没有商家的叫卖与推销。
丹洲古镇设东西南北四个门,并配有门楼。丹洲古城墙除了能防御战乱之外,对水患也起了极好的防护作用。丹洲古镇现在仅存东门和北门。古城里旧时的遗迹随处可见,部分城门和古墙依然尤存。
北门楼,又名"治定门、北帝楼"。集门和楼于一身。上是木质楼台,下是青砖门洞,是当时的军事中心。
丹洲古镇石刻地图。古城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九年,己有四百多年历史。城门外的碑刻分别记录了古城部分变迁的历史。
走累了可在门洞的青石板上休息,阵阵清风,很是惬意。
漫步古镇街道,高挂灯笼的砖瓦房颇具古韵,悠长蜿蜒的青石路干净整洁。
古城有二百多户一千多人口,街上所见多为老人和儿童。
街上大部分工艺品为竹制品。
这里酒坊很多,酿造着各种米酒、蚂蚁酒、柚子酒、重阳酒、野山梨酒。
古镇有许多的农家旅店,装饰各具特色,房间清洁卫生,宽敞舒适,住在丹洲最大的好处是恬静清幽安全,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舒适感觉。
丹洲古镇遍布柚子树,当地居民以种植沙田柚为主,整个古镇掩映在柚林之中,全岛除了房屋与菜园,几乎被柚子树占领。每年十一月的丹洲柚子节,百年老柚,果肉味甘,鲜美怡人的优质蜜柚,激情浓郁的魅力风情诚邀八方宾客,畅赏金秋。
满眼的沙田柚,也忍不住地探出头来,盈盈欲语,仿佛在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宾客。
村民喜在前庭后院种草赏花,养乌玩石,陶冶情操,素有"家家奇石、户户盒景"美称。庭院里种的葫芦、南瓜、辣椒等瓜果爬滿竹架。
在丹洲的几条街道既是城里的主要道路,又是这里的集市,他们在自家的门前把自产的农产品笋干、豆角干、菜干、小鱼仔摆出来,实实在在的定个价,任路过的客人挑选,没有讨价还价的喧闹。
天后宫又名"闽粤会馆"现遗址大门门额仍清晰可见"闽粤一家"的刻字。闽粤会馆是明末清初一位薛姓富商出银千両建成。遗址可看出当时的建筑规模和繁荣昌盛,只可惜经历了无数风雨现只剩下残破的历史碎片和无尽的孤寂凄凉。
闽粤会馆北面的墙体也历经风雨,终于无力继续挺立而倾倒。
丹洲古镇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还是古城特有的宁静和安逸。古镇至今无桥连通对岸。据说,当地政府曾有意向建桥,但遭居民一致反对,声称"一旦有桥,再无丹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