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 泪 洒 黑 土》作者:傅矢修 / 朗诵:李苓霞

 乐桦之声 2021-01-11

热 泪 洒 黑 土

作者:傅矢修

朗诵:李苓霞

编辑:一   男

列车──

我们当年八五四十七连的十位兵团战士乘坐的列车,

在二零零七年七月三十一日的清晨,

穿越时光的隧道,

缓缓开进乌苏里江畔迎春小站,

心呵,

开始猛跳,

眼呵,

直盯窗外,

手呵,

微微发颤。

见到父老乡亲了!

见到兄弟姐妹了!

见到我的学生了!

双手紧握,

呼喊名字,

仔细端详──

变了?没变,

没变?变了,

三十年离别的重逢呵!

心头一热,

眼泪禁不住流下来,

流在脚下的黑土地

汽车──

沿着水稻示范田旁的公路徐徐行驶,

十七连幽美的小树林看见了,

当年知青吃饭的食堂看见了,

朝夕相伴的宿舍找到了,

坎坷牧猪的小路找到了,

我们曾经的家也找到了……

真的到家了!

连队──姑且还这样说──沸腾了──

划破了平日的宁静,

几乎所有乡亲都来迎我们了,

惊讶、欢笑、感叹、相拥,

诉说、发呆、流泪、合影。

树高了,

草盛了,

人老了,

房破了,

路塌了,

但她──仍是我们魂附梦绕的亲人和故乡,

        仍是我们津津乐道的想往和苦甘。

似曾相识的人走过来了……

当我看到当年风华正茂、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如今已经变成满脸皱纹、肤色黝黑的农妇时,

我鼻子酸了──

人生的沧桑,

社会的变迁;

我们是在这里付出了青春,

然她们要在这里付出整个人生!

我握着她们的手,

眼泪禁不住流下来,

流在脚下的黑土地。

酒杯──

斟满情谊的酒,

充满祝福的酒,

高高举起,

一口又一口,

一杯又一杯,

每一次敬酒,

每个人敬酒,

望着老战士饱经风霜的脸庞,

望着老领导亲切可敬的眼神,

望着老职工雪染苍苍的白发,

是呵,三十年的颠磨──

他们

眼花了,

耳聋了,

腰弯了,

背驼了,

人老了,

他们是北大荒的开拓者,

他们至今还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

今日相见,

何时再会!

再一次紧紧相握,

再一次深深鞠躬,

有人说我酒醉了,

不!

是我的精神醉了,

是我的感情醉了──

我禁不住失声痛哭、泪流满面,

泪流下来,

流在脚下的黑土地。

八五四的楼房,

十七连的矮房,

渐渐远去了,

但我还沉浸在刚才乡亲们依依不舍的场景里,

荒酒的淳香,

木耳的芳香,

甜瓜的泥香,

这是什么?

这是送给我们──

劳动的欢乐,

生活的自信,

美好的憧憬。

这是送给我们最珍贵的礼品!

再见了,乡亲们!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我们一定会再来的!

车呵,你慢点开,慢点开,

让我再看看我的第二故乡,

让我再想想我的父老姐妹,

让我再走走我的黑色土地,

这团聚的两天,

离别三十年后的两天……

人生有很多两天,

但人生有几个三十年呵!

我禁不住地流下眼泪,

流到我脚下的黑土地。

       于零七年八月八日赴黑返沪第三天

作者简介

      傅矢修,上海知青。上海市虹口中学66届高中毕业。68年志愿报名赴黑龙江生产建设33团17连屯垦戍边。80年5月回沪。后在街道及区属工业公司担任管理工作。92年进上海金泰铜业有限公司工作。85年上海电视大学管理专业毕业。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退休。2008年起在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服务。2014年因病退岗。

主播简介

       李苓霞,原三十三团二连北京知青,返京后又追随爱人(上海知青)到了上海,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退休。定居上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