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坐落于上海市静安雕塑公园内,建筑面积45,257 平方米,展览教育服务面积32,200 平方米,预计年接待观众200万人次。博物馆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大主线,呈现了起源之谜、生命长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缤纷生命、生态万象、生存智慧、人地之缘、上海故事、未来之路等10个常设展区及临展厅、4D影院、探索中心等配套功能区域。 上海自然博物馆构建了面向各类受众、多维立体的教育体系,借助问题导向的教育方式、以人为本的自主学习和动态开放的知识体系,引导观众探究过去、把握现在、思考未来。除了常设展区中的实验室、研究室、教育活动点之外,位于地下二楼的“探索中心”是馆内特设的一处教育活动场所,以儿童、青少年、学生团体、亲子团体为主要受众群体。结合博物馆特色展示资源、衔接学校课程内容,自主开发的教育课程,紧扣学生兴趣特点,涵盖了几乎所有学科门类。活动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兼顾观察记录、动手实验、主题演示、角色扮演、讨论对话等层次丰富、交叉互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受众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态度、追根溯源的探索精神。 “神奇鸟营地”儿童教育展 展览简介 “神奇鸟营地”是专为3-8岁儿童及其亲子家庭打造的沉浸式可移动综合性展览。作为上海首个鸟类情景式互动科普亲子展览,项目在200平米的公共空间内,布置营造出野营地的氛围,观众可以自由进入4个情景式主题区——化装舞会、飞鸟餐厅、试验场、宿营区,以及动手乐园,解锁16个趣味互动游戏,开启一场鸟类世界的神奇之旅。展览综合运用34幅原创绘画、3段视频、13件互动装置、12件玩偶、活体等多元展示互动形式,呈现了与鸟类“衣、食、住、行”相关的16个科学概念,并配套开发了“鸟巢工坊”、“跟着候鸟去旅行”等体验式教育活动,从而为公众提供一个集休闲、交流、分享、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空间。展览于2018年12月29日正式推出,目前已在商场、博物馆等地完成4站巡展,免费参与的观众约41000人次,共计19家新闻媒体对首展进行了报道。 活动背景 1、社会教育需求 市场对优质儿童教育展览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国内以自然主题内容为核心、以互动体验为特色的儿童教育览数量较少。 2、满足科普需求 提升博物馆优质教育资源的可及性,让更多博物馆潜在观众体验到优质的博物馆展览教育资源。 3、观众构成需求 场馆观众中约有70%为亲子家庭,青睐体验性、互动性强的儿童教育展览,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互动活动来增强亲子纽带。 策划理念 1、教育理念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展览基于3-8岁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特点,将“角色扮演”设定为展览的体验方式,让儿童站在“鸟”的视角去体验它们的衣食住行。 2、展示内容与设计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思想、教育界的“儿童本位”思想——遵循童趣性、启发性、参与性、审美性四大原则,从展项设计、氛围营造都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3、诠释方式全方位融入“参与式”理念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展览在互动展项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多元感知体验的需求,借助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感官刺激,满足儿童多感官需求,促成更有效的学习。 教育目标
活动展示(观看上方视频,了解活动详情) # 飞鸟餐厅 展项1:猛禽自助取餐机 展项2:自助餐开始了! 展项3:秀秀你的厨艺 # 化装舞会 展项1:冬天夏天穿什么? 展项2:男生女生穿什么? 展项3:请你来设计! 展项4:舞会开始了! ![]() # 宿营地 展项1:鸟巢乐园 ![]() 展项2:把家安在哪 ![]() # 试验场 展项1:蛋壳里有多暖? ![]() 展项2:鸟宝宝出生啦 ![]() 展项3:孵小鸡的秘密 ![]() 展项4:我们是邻居 ![]() 展项5:你能飞吗 ![]() # 动手乐园 活动1:鸟巢工坊 ![]() 活动2:跟着候鸟去旅行 ![]() 经验与不足
信息及图片来源: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内容整理: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