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木为什么叫神木?竟然与黄帝有关

 私奔到火星 2021-01-11

文/郭峰(书房记专栏作家)

神木为什么叫神木?

这本来不是个问题,县志里说得明白啊,清道光《神木县志》:“县东北杨家城,即古麟州城,相传城外东南约四十步,有松树三株,大可两三人合抱,为唐代旧物,人称神木。”

神木县命名的由来,就因这3棵树。

2012年,神木发现石峁古城,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了问题,神木命名的真正由来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石峁遗址位置。

黄帝的都城叫昆仑城,相传,昆仑城在西北,高万仞,是黄河的源头,山上有数不清的美玉。

昆仑城在哪?

人们把目光投向甘肃、青海,有的说昆仑是祁连山;有的说昆仑就是昆仑山;有的说,你们说得都不对,高万仞,1仞8尺,万仞就是2.4万米,昆仑、祁连哪有那么高啊?

“那是哪里?”

“喜马拉雅啊,珠穆朗玛峰,8844.43米,世界最高峰。”

“那也不够万米啊,再说,喜马拉雅在西南,也不是黄河的源头啊。”

大家争得不可开交,最后一老者拍板,“昆仑城,在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那就是座冰山啊!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帕米尔高原,那就是座冰山啊,寸草不生,别说四五千年前,就现在,您修座城试试。

其实,有识之士早就知道,黄帝的昆仑城在陕北,因为黄帝部族在陕北啊。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

《汉书·地理志》说:“桥山在上郡阳周县。”

上郡阳周,就是今天榆林市靖边县的杨桥畔啊。

查《汉书·地理志》,上郡阳周县下确有“桥山在南,有黄帝冢”字样,黄帝陵正在杨桥畔南。

黄帝生在陕北,死在陕北,地地道道的陕北人。

另外,《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山海经·大荒北经》:“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生牝牡,是为犬戎,肉食。”白犬显然指的是白狄。

杜预《春秋释例》:“鲜虞中山,白狄,姬姓。”

《春秋谷梁传集解》的作者范宁,与杜预同属东晋人,他也说“鲜虞,姬姓,白狄也。”

……

总之,大伙儿的意见一致,黄帝就是正儿八经的陕北人。

黄帝是陕北人,昆仑城就在陕北。

研究《山海经》的专家王红旗,1999年创作《帝禹山河图》,再现4000多年前华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42平方米巨幅画卷,作为建国50周年献礼。他把黄帝昆仑城就画在了陕北,然后坐等新的考古发现,来证明其观点正确。

这是1999年的事。

1999年创造的《帝禹山河图》,把黄帝昆仑城画在了陕北。

皇天不负有心人,考古没让王红旗失望,2012年,神木县高家堡发现石峁古城。石破天惊,各路专家纷纷著文,说石峁古城正是黄帝的昆仑城,与他们想象的位置非常吻合。比如沈长云就持这一意见,他著文《石峁古城是黄帝部族居邑》,发表在《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5日15 版)。

《石峁古城是黄帝部族居邑》一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昆仑城找到了,与神木县命名又有何关系呢?

有关系。

《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意思是:黄帝的昆仑城在西北,是黄帝的下都。昆仑山方圆800里,高万仞。山上有棵树一样大的庄稼,高5寻(约15米),粗5人合抱。

你看昆仑山上长得这棵树,又高又粗不说,还能长庄稼,这不就是棵神树吗?

神木出现了。

没想神木的命名,到可追溯到黄帝时期。

石峁遗址发现的陶鹰,充满了草原气息。

石峁古城方圆4.2平方公里,由外城、内城和皇城台构成,这棵神树就应该长在皇城台上,是祭祀用的神物。

石峁古城示意图,有外城、内城、皇城台构成。

石峁古城可容纳4万人生活,在干旱的黄土高原,这么多人,吃水是个大问题。

黄帝时间,也就是4300年前,吃水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那时地球比现在温暖,陕北降雨充沛,没现在干旱。

埃及最早的金字塔,4700年,比石峁还早400年。在干旱的撒哈拉大沙漠,如何建造庞大的金字塔?

因为4700年前,地球处在温暖期,埃及远没今天干旱,能承载众多人口,能创造灿烂的文明。

埃及文明为什么衰落?

地球变冷了。

皇城台复原图。

《山海经·海内西经》接着说:“(昆仑城)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意思是,昆仑城的每一面有9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做的栏杆围起来;昆仑城每面有9道门,每道门都有神兽把守,是百神聚居的地方。

这里提到,昆仑城有玉器、水井、城门和众神。

石峁古城以玉闻名,数量众多,还出土了新疆和田玉,不可想象。这些玉被当地农民刨出,数量太多,没当回事,“斗米换斗玉”,廉价卖给商人。许多玉器流失海外,欧洲、美国、日本、俄罗斯博物馆都有收藏,现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石峁玉器不下4000件。

石峁遗址出土的玉器。

镶嵌在墙体中的石雕。

墙体下的精美石雕。这是石峁人奠基用的,还是外来征服者胡乱砌的?

水井一定是石峁城最神圣、最宝贵的地方,石峁人用美玉把井围起来。这些井不可能在山上,而是在山下某犄角旮旯,早被湮埋,估计很难发现。

到是发现了石峁的几道城门,特别是东门,结构复杂,构筑技术先进,由内外瓮城、南北墩台、门熟、马面、角楼等组成,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城防体系。

石峁城东门遗址复原图。

城门遗址还发现大面积壁画,还没有复原,我们看不到原貌。我想,一定绘有各路神仙图象,正迎合了《山海经》“百神之所在”的记载。夏至这一天,东方升起的第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东门壁画上,让神灵和上天直接交流。

还发现了48颗少女人头,分两处埋置,一处在外瓮城南北向长墙的外侧,一处在门道入口处,每处24颗。这是给众神的祭祀,又是东门建造时的奠基。

发现的24颗少女人头。

《山海经》说,昆仑山是黄河的源头,神木石峁距黄河源头十万八千里,怎么是黄河的源头呢?

上古时期,地球处在温暖期,降雨较多,水患成灾,大禹带领人们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人们溯河而上,来到河套地区,就是黄河几字湾那地方。

河套,大多数人的印象是干旱,其实不然,即使现在,巴彦淖尔有300多个湖,散布在黄河两岸,巴彦淖尔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的湖泊。4000年前,这里更是一片水乡泽国,有许多大湖泽,前套有《山海经》所说的稷泽,后套有《山海经》所说的泑泽,这不正是黄河的源头吗?

巴彦淖尔,湖泊众多,一片水乡泽国。巴彦淖尔,蒙古语的意思富饶的湖泊。

那时的华夏先民,来到内蒙河套地区,不啻于到了天边,他们的目力所及,还达不到甘肃、青海,于是,把远在天际的河套当成了黄河的源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而神木正处在黄河几字湾内,这一地区离河套不远。

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21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列入“中华文明探原工程”,2019年5月,石峁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石峁遗址还在紧张发掘中,估计还需要发掘上百年,需要几代考古工作者的艰辛努力。现在,每天都有新的发现,令考古工作者激动不已。

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哪里?

随着发掘的不断深入,石峁一定能给人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中华文明的源头正在这里。

作者/来源:书房记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