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洪健鹰:母亲的抽屉

 中州作家文刊 2021-01-11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22】

母亲的抽屉

江西余干    洪健鹰

回到家中,母亲拿出一个塑料小袋,扁扁平平的,看样子很旧。
    
那东西我见过,放在母亲衣柜的抽屉里,保存多年,塑料袋都快褪色了,我们不曾翻动它。
    
“里面有个红本子,贴着你的照片,应该是你的。这小本子一直在,我估摸对你有用,没舍得丢掉。我年纪大了,容易忘事,是你的东西,自己拿去管吧。”母亲不识字,但记忆尚在,以前的事她没忘记多少,她只是觉得儿女长大了,许多物件用不着她保存。
 

  
也是在那衣柜的抽屉里,曾保存着我读大学时写给家里的信,一大摞,一大摞,封面整齐地朝上叠着。母亲像守护宝贝似的看住它,不让弟妹把玩,更不容许拿出销毁。有时她把整个抽屉拿在太阳下晒,斜插一根短棒在旁,棒上系一个塑料袋赶飞鸟;有时往抽屉里放樟脑丸,防虫蛀鼠咬。直到二十多年后,老屋改建,许多老物件需要清除,母亲才告诉我真相。我这才重又读到大学时的一纸书笺,往事如昨,那一封封家书就是一次次美好的回忆!
     
殊不知,那天我有点犯傻,怪罪自己读书时思想单纯,想法幼稚,又嫌弃满纸的潦草字迹,找一万个理由也得处理它们,最后在母亲惊讶的眼神中,母亲的“宝贝”瞬间化作一缕青烟随风而去。
    
母亲拿出红本子来,是我的高中毕业证。那时的证件颇为简朴,也就巴掌大小,然而红红的封面似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莘莘学子的光明前途。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第二页的一寸免冠黑白照片,大眼睛,刚毅的脸庞,宛若当时香港知名的武打明星,英俊率真,是我最出色的一次照相。
    
依然记得,读高中我是认真的,教室、宿舍、食堂三点连线,那是我生活的全部。我不敢学习劲歌热舞,怕颓废了志气;我无心追捧港台明星,怕耽误了时间;我无暇顾及邓丽君、梁小龙、金庸的真情演绎,怕辜负了父母的殷切期望。我铭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不分昼夜地苦读,学习之外的事从不过问,所以不曾去照过相,那张照片成了我青春永恒的记忆!
    


上次同学聚会时,聊到高中求学时的难忘趣事,有同学奉上他巴掌大小的高中了毕业证,众人见状如获至宝,犹如一睹稀世珍品般兴奋。话匣从中打开,议题由此拓展,好一个三十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我在想,我的证件在哪,那些抹不去的往事是否清零?原来我的母亲早已为我完好地保存了那一段见证,得感谢母亲。
    
多少年来,我获取的证件不计其数,大件的和小样的都有,除少数常用的随身携带之外,余者则散置家中。这个新成员,有幸挤占我背包的一席之地,伴我风雨兼程,温暖我四季如春,缘于它留住了我青葱的岁月与记忆,珍藏着母亲百般的呵护与疼爱。
    
母亲的抽屉是一个隐秘的宝库,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我在那里找寻无尽的母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