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五十:长恨此身非我有

 翁墨宸文学馆 2021-01-11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苏东坡的诗句"长恨此身非我有"有入禅高度,其时他正处菩萨行,所以云何"非我有"。人是心物合一的变化的假合,六祖惠能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身是我吗?是,亦不是,"我思故我在",如果此身陷入"无自我意识",不能自"思",那么"我"又在那里?生前的"我"与死后的"我"又在哪里?苏轼感叹"长恨此身非我有"时,已进入佛禅的"无我"境界,唧唧复唧唧,欲跳出我外看我,我外看世界…进入觉悟的佛道视野一一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大无畏视野,从而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是涅槃的果地呀!.

南普陀圆智大师

        闽南佛学院原教务长圆智大师对我说"佛教的核心思想是缘起自性空,其涵义是'凡是存在的,没有无因而自然的,没有常恒的,孤立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关系条件的存在,因关系条件而现在,因条件关系的变化而分离',故南普陀左廊写有"无我",右廊挂着"随缘",事实上要做到"随缘"容易,但做到"无我"很难啊,这是佛禅的至高境界!"《金刚经》经论中说"无我,即从无住本定一切法,让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坏假名而说实在"等都属缘起义,无自性义或中道义。本着如上宗旨,参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佛禅精神,修行者或世人,皆应忘记"自我",以无所执着的心去作一切事,或以"出世的无我精神去作入世的众生事业",这就找到"悲智双运","福慧双修",集聚弱智两种资粮的菩萨行道…那时,那个"无我"的我,或许竟然自在于众生心中,这叫"佛"!

 

    我算老几,最后空无——天天离不开说“我”的,只是俗人的境界,远离了菩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