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梧闽美文:狗年 说道狗的文化

 翁墨宸文学馆 2021-01-11

《日照紫云》山石码  梧闽

《日照紫云》赏析

虽然我生肖属龙,与十二生肖的狗是相冲的。但由于生自农村,最深的情感记忆除了人类似乎还是十二生肖动物,包括其中虚拟的高贵动物“龙”与山涧猛兽“老虎”。小的时候,暑假去收割后的稻田捉田鼠,的确乐之不疲,那剥皮清肚后的田鼠姜丝汤,现在可是有钱也品尝不到了。那时听老人说过村庄和街市老鼠有毒,当年也未试过。那么,其它牛兔蛇马牛猴鸡猪动物,印象中犹如“渚清沙白鸟飞回”,如果真要写作文可以写成一个系列。

昨天晚上,偶尔听侄女昵称侄孙“阿狗”,使我又想起母亲的三妯娌,在咱还是朦朦胧胧的小屁孩,耳边不时被用“阿狗”爱称,“三妯娌”为了区分8个堂兄弟,只好在对儿子称“狗”的后面,再补上半个名字,比如堂弟名字玉祥、森池,四婶就昵称其“阿狗祥”或“阿狗池”。当然,母亲也心则安之叫我“狗水”。在闽南文化中,孩子乳名贱称,听说比较容易养活养大,反正“狗与猪”多是男婴们的泛称,而女娃娃叫“莽市”或“渣某”也是这意思!

而狗对我而言,似乎更有乡愁。在那个“贫均”的七十年代,缺钱少粮时有发生,缺腥少肉更是老常态。吃饭配猪肉只有“敬门口公”农历月尾那天吧!好在有一年冬季,人民公社开广播在各大队生产队发动社员开展灭狗运动,说养狗浪费粮食又放屎尿影响环境卫生。那年代,步文公社只配一员“公安特派员”,民间已经可以实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升平,农村狗的看家守户功夫无用武之时。因而狗就很快成了继“牛鬼蛇神”被批斗之后,被实施“专政”消灭的对象。一时间,看到社员们出公工四处灭狗,用锄头猛砍、绳索紧捏、拖水溺压,狗兄弟连狗葸子在腥风血雨中逃窜哀豪,我不禁心惊胆裂,惊心动魄,潸然泪下……

如今健在老家梧桥村的四婶抗战年代出生在厦门市中山路,可惜是父母怕“狗日的”跑路来漳州东郊景山村避祸,被遗弃当“小媳妇”养女,后嫁给邻村农哥——我的四叔。那一年,她从阿公(爷爷)房子里揣出一只“狗母瓮”,里面装满已经煮熟结狗肉冻的好料来我家放在饭桌上,这一顿饭(其实都吃狗肉冻),应该是我平生第一次“大餐”,太爽啊,几乎让我掩盖了白天灭狗运动的恐怖记忆!

那些年,龙海县步文公社农村人大多不习惯或不喜欢吃狗肉,而阿公却从池塘边村路上不断捡回几只新被打死的黑狗公,烧水脱毛后用大锅烹煮,放些冬归熟地“四物”中药佐料,自己吃半个月了都吃不完……还不时为三个儿子家里配送整盆一瓮的“狗肉冻”,也把咱8个堂兄弟和6个堂姐妹,喂喂长成吃狗肉长大的狗兄狗妹,嘿嘿!

就狗与我的前生今世,狗作为人类的朋友,从来没有“冲”过咬过我这属龙的人类,反而是用它的血肉,缘起滋养了我的成长,应该说我欠了狗的债。所以,狗年说说狗的文化吧!

狗是忠诚的象征,自古至今人类的得力助手,《秦记》云:“秦襄公时有天狗来狗枷堡。凡是有贼,天狗吠而获之,一堡无患。”晋朝陆机走迷乡野,因为有老家犬识途带路而得返洛阳。狗的祖先是野狼,这已经成了科学界的共识。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与狗类建立了情感关系,猎户捕捉到小狼葸,不忍杀它而是驯养成狗,这狼狗因为有狼性——懂的分工、相互关照、知道感恩等优点,逐渐变成了人类亲密的朋友。

国人对十二生肖中的“狗”崇拜,在许多地方十分盛行。如闽南畲族的祖先——传说中炎帝的驸马“盘瓠”就是典型的例子,“盘瓠”就是狗的别名,晋干宝《搜神记》、晋郭璞《玄中记》、正史《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也有记述。所以,春游走在石码老街,偶尔听到从骑楼里传来一句咀口粗“狗生的”,便是骂人野蛮粗俗的话。

龙海市所在地石码镇民间对“日食”或“月食”天象,甚至民间相命排四柱都有“犯天狗”的说法。何为“天狗”呢?《山海经·西山经》云“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史记·天官书》则说“天狗,状如大奔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云南白族《天狗追草》则说,天狗起初生活在地上民间,因为主人的仙草(闽南石码人叫田草),被太阳月亮神偷食后,人们就就让天狗上天去痛咬日月,讨回仙草。有一天,我还在石码新行头品到“烧仙草”,这应感谢狗的贡献。

狗因为忠实于主人又通人性,甚至有情有义有佛性,赢得了许多老百姓的喜欢,这狗年各种团拜会,许多老板或主官也亲民学了狗叫,一连串吉祥祝福后,就是“旺旺旺”又是“旺旺旺”

甚至养狗的人写了春联,也有“天狗守平安”,“狗年旺财”字样。

为啥哈巴狗不应该叫“犬”而是狗呢?中文很伟大,狗又名犬、黄、黄羊、地羊等。古文《论衡》云“戍,土也,其禽,犬也。犬狗通名,细分之,则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闽南石码人对仿效动作俗话“大狗声成,小狗当样”,大狗指大人,小狗指孩子,古云“子不教父之过”,狗类与人类有些习相远,但性相通。我的好友有智猛或志猛大名,都是既聪明又有才,名符其实。原来“猛”的《说文解字》已经很明白——是狗母的“孟伯仲季”几胎狗婴中的头胎,“猛”抢吃了奶头勇壮有蛮力智涌!

新新代的城里人可能正渐行渐远了乡村,可别忘了三代前五服内的父老乡亲,追溯祖上有几千年人类生活总是离不开鸡叫晨起或狗守庚看家守院。因为狗有领地习性,不让其它动物(包括陌生人)入侵,它利用肛门腺分秘粪尿的气昧异同,作为领地记号。狗的嫉妒心非常强,当你把注意力放在猪或猫其它动物上时,它会愤怒起来,对主人匿不起就去抓老鼠,多管闲事抢了猫的饭碗。或者有事无事,从摇晃经过的蠢猪屁股咬上一口,猪“吱吱”叫很惊人。造成人类臆造猪骗猪去咬蛇,反被蛇咬伤毒死,猪欠了狗前世债等典故。其实不是狗眼看人低,而是狗也需要人类的终极关怀。所以,狗死了,古人也不食其肉。闽南农村习俗“死猫吊树头,死狗放水流”,有兑现这一点人性亲狗的文明。在农耕时代,狗屎因为是食杂动物狗的遗弃,有机肥份好很受欢迎。在街市,因为锃亮的皮鞋不敢碰成堆的狗屎,狗屎这种消灾挡熬的功用,使得狗屎运被比喻为幸运。

狗,有这么神奇的人世功用,因而古人祭祀鬼神时,从最常用的生狗,渐渐的改为生猪生羊,不忍心再宰杀牛马或狗了。有时为了仿效上古祭祀需要,就用竹竿稻草编造一只假狗顶替,这假狗称之“刍狗”。衣以文绣,古代刍狗因此有四脚衣裤穿,现在进步了——活狗穿着羊毛外套,有的还学人类背着书包逛街。古代将穿衣服的刍狗“陈而祭之”,祭祀一旦结束,组织者就把这些人造“刍狗”随便丟弃在道路上,任由车马践踏而过。周朝智者老子于心不忍,写在《道德经》上说“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间,人与狗都是动物,当应同病相怜,何惜福赐有无多少呢?何况同类的人狗年旺旺,不必再分彼此彼此吧! 

作者风采



清朝顺治九年,石码大埕郑思美先贤迁居云洞岩——梧桥拓圃定基,传下二十一世裔孙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龙海市作家协会主席,《龙海文学》名誉主编。

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该论文已经被清华大学收归《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10年度荣获中国散文学会颁授“中国当代散文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