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德才作品] 鹭海征帆

 翁墨宸文学馆 2021-01-11

编者按:林德才先生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厦门大学在校生,因革命工作需要投笔从戎。回家乡龙海创立龙海巽玉交通站,后又参加一九四九年解放厦鼓战役,此文是林德才亲身经历的回忆录,其儿子整理撰稿,故资料十分珍贵详细。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喜欢。


鹭  海  征  帆
——记“南台船管大队”解放厦鼓战役
 


一九四年九月二十日,大军解放了石码。军事进展迅速,数日后闽南都先后解放,国民党的残余部队逃窜到厦门、鼓浪屿。并且盘据着嵩屿,企图负隅顽抗。大势所趋我们接下去的任务就是配合大军迅速解放厦门、鼓浪屿,以歼灭国民党的残余部队。
厦门、鼓浪屿是两个孤岛,易守难攻,要把它解放,需要渡海作战,因此需要船只和船工以运送解放军渡海。所以上级指示当时主要的任务是抓紧征集船只、发动船工、以及训练水兵的工作。因此31军91师就在石美成立“南台船管大队”。以担负这一重要的军事任务,而我们龙海县人民就要搞好支前工作。
“南台船管大队”的前身原是渡长江的船管大队。领导干部是91师参谋处长赵峰伍和宣传科长铁峰,他俩都富有渡江作战的经验,但北方的战士不熟悉南方水性和闽南话,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确实有不少困难。十九日当我会见赵处长时,他就要我向住在巽玉交通站的闽中区地下党领导汇报,要求派出20个本地知识青年配合支前。二十日组织上就叫我带着郑静庵、林义民、林跃宗、林锦纹、林九如、林其发等六位同志先到石美南台船管大队。随后再陆续调来洪国陈、林应臣、洪国英(女)、林群华(女)等十余位同志组成一个支前工作组,以搞好征集船只,发动船工,照顾船工家属以及担任翻译等工作。


一、发  动

九月二十三日船管大队在石美召开船工大会。赵处长做思想动员报告,参加的渔民有200余人,以石美虎网为主体,其次是龙海桥帮和州头帮的虎网以及小渔船,石美渔民的家属大部份参加。会上赵处长说明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解放闽南的重要意义。特别指出渔民在解放前地位很低,既没有土地又没有房屋,长年在水上漂泊,冒风雨、受灾祸、食不饱、穿不暖。而且要受反动统治阶段的压迫和剥削,受海盗、渔霸、牙贩的凌辱和盘剥。渔民的子女没有条件受教育,文化水平低。今天,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的贫苦人民,今后渔民的生活会得到逐步改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国民党的残余势力还盘据着厦门,阻碍着革命的进展。尤其是海上被封锁,他们不能下海捕鱼,影响到全家的生活,而且厦鼓同胞还在反动派的统治下,他们急切盼望着解放。所以我们应该发扬阶级友爱的精神,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以完成祖国解放的大业。
渔民是亲身经历着各种风险,遭受海盗渔霸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长时期压抑苦闷无处申诉。赵处长的一席话正讲到他们的苦处,深深地打动他们的心,许多渔民感动得掉下眼泪来。


本来渔民对拿枪的人是最害怕,因为他们过去吃过国民党军队和海匪的枪杆,饮过他们的子弹,所以解放军一到石美,男女老少仍是害怕,渔民们有的躲到船上,有的逃在诃滨。后来看到解放军吸的是旱烟斗,穿的是布鞋,虽然长途行军极其疲劳,也不敢进入民宅,只躺在人家的屋檐下休息。他们态度和霭与老百姓买卖公平,借物有还,真是做到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现实的情况已使渔民的看法有所改变,再看到解放军替人家挑水、劈柴与群众闲谈聊天,非常亲热。所以对解放军的看法就渐渐由“亲”到“敬”把解放军当做自己的一家人。群众的看法改变了,我们发动工作就比较顺利。赵处长有时就深入到渔民家访问,渔民的孩子病了就调军医给他们诊治,特别是在敌机扫射江面时,杀死一个老渔户的闺女黄阿秀,船管大队则为其备棺收埋,并给老渔户抚恤,这更使渔民感动。敌人的飞机连日在我们头上扫射轰炸,解放军冒着危险协助渔民把渔船隐蔽起来,并指导渔民防空。渔民因长时间不能下海打鱼,生活发生了困难,解放军就拨出大米来救济他们,使渔民感激得掉下泪来。正如老渔民黄葱贤所说:“我自黑毛吃到白毛,只有看到军队斯压老百姓,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爱民如子的解放军,真正是人民的军队,我要鼓励我的儿孙跟着解放军去解放还在受苦的厦、鼓同胞。


二、组 织

发动群众的工作,初步取得成绩,接着就是筹集船只,在地方人民政府的协助下,从九龙江沿岸一带筹集了百余艘木帆船,二百余个船工。分别编成三个中队,每中队分配木船三十只,干部配备:正职为部队,副职则由船工中选任。如:第一中队是由石美虎网编成的,中队长是由团长王兴芳担任,中队副是渔民。为了使船工能安心受训而无后顾之忧,我们分配妇女照顾家属的生活和安置住处等工作。当时,大队宣布妇女和未满十六岁的儿童不能充当船工,这是解放军对人民的爱护。在生活待遇方面,规定凡是船工本人每天发给大米五斤,家属大人每天三斤,孩童1.5市斤,每五天发放一次,凭户口册领取。当时反动派控制着九龙江的出海口,航运一概停止,渔民不能够下海打鱼;加上反动派的飞机天天来轰炸扫射,在内河航运和捕鱼也受到威胁,所以船工、渔民在这一时期生活较苦,大家更加痛恨反动派,而对解放军的生活照顾更为感激,专心致意地接受船管大队的教育和训练,因此船工的思想觉悟不断地提高了。


支前工作全面开展了,因为渡海需要汽船配合,所以我们抽出郑静庵、林义民、林应臣等同志到石码搞汽船。用“大道机”汽车机械改装成机帆船,组成一分队,又分出十几位同志到三个中队去协助工作,配合部队孙连长搞后勤。洪国英、林群华、郑亚玲、刘一点四位女同志负责船工家属管理,我领导支前工作组,在大队部跟着赵处长、铁科长掌握全面工作。随后再由龙溪军管会青年部调来六位同志分别加强到部队里去,十月上旬敌机轰炸扫射更加猛烈,工作组有几位同志负伤了,但还是继续坚持工作。船只是敌人轰炸的目标,我们事先做好准备,把三个中队的船只分别在石美港、乌屿港以至苍龙、海沧一带掩蔽起来,所以没有受到损失。为了保护船工的安全,当时规定白天进行防空,船工都要登陆躲避,夜间下船训练。石美帮渔民张锦(女)年纪已逾五旬,她坚决守护船只,领导上再三动员她登陆防空,她却说:“壮年人将要渡海杀敌所以要躲避,我老婆子已五十多岁了,死也不要紧,让我把这些船只看管好,为渡海作战做一点贡献”。她自船管队成立后,任凭敌机轰炸扫射也始终不离开船只。还有木帆船队康亚宗跟着他的老父康两加参加支前,康亚宗只有十三岁,按规定父子两人都不是船工对象。领导上动员他回家,可康亚宗人小志坚,决心要参加渡海作战。他说:“我懂得划船、起帆、司舵,并能讲普通话,现在要训练水后,正需要我。”他始终冒着危险在保护船只。这两位同志的热心支前精神,给船工和战士很大的鼓舞。


三、训 练

船工是渡海作战的重要支柱,为考虑在作战中解放军有时也要充当船工,而船工有时也要充当战士,参加战斗。因此我们抓紧对战士和船工进行海上运输作战的训练,在船工方面着重学习战地常识和作战技能;在解放军方面就要学会游泳、划船、起帆、司舵以备随时顶替船工完成运输任务。我们定下训练计划,安排好训练科目,同时准备好训练器材以备作战中的需要。那时白天防空,只能利用夜间进行训练,外海是有潮水限制,涨潮时就到江上做作战演习,退潮时就在内河训练游泳、划船和司舵。由于初解放物质条件困难,没有救生圈,就用门板来代替。以后创造用“麻竹”削皮制成的“三角架”。以及用薄木板钉制的“保险船”来配合使用,每个船工都备有塞耳朵的棉花,因为船民没有作战经验以免受炮声震怕,战士还要学习水下救助的技能,以适应海上作战的需要。当时沿江一带的群众给我们很多物质、器材援助,这对我们有很大的支持。
在这时间内我们还大抓修理船只,补充船具等工作。凡是要参加渡海的船只,一律要经过检查鉴定,有破漏的船只都要修理妥当,每只船除了风帆外都要准备两付船桨,桨砧、麻箍等附属器材。因此从县里调来一批造船工人,连夜加班维修。上级对此工作非常重视,如全国闻名的战斗英雄黄先浩政委也亲自到石美来检查指导工作。
通过一个月的紧张准备,在军民合作、互教互学的努力下,我们培养大批能游泳的解放军战士,足以配备每只船有二套船工以及全套的船具用具,充分适应渡海作战的需要。


四、智取嵩屿

为了解放厦鼓必先取下嵩屿,以做为解放厦鼓的跳板,嵩屿是在海沧的东南方,与厦门、鼓浪屿仅一衣带水。敌人依托京口岩第一线高地的有利地形,切削山坡掘壕积土。筑成高宽各4—5公尺的围寨,切断半岛入口的道路,寨外更筑有战壕,壕外又设铁丝网,构成交叉火网,固苦金汤。我军于九月二十、二十二日两次用271、273团进攻,都未凑效,为了取下这个顽固的桥头保垒,以做为解放厦门的根据地,上级军委做了指示,要采用优良的战略战术,智取嵩屿以减少损失。经过实地观察,指挥部做出完整的军事计划,以272团担任主攻,先由船管队选出16个精练强壮的船工,用四只小木船运载十八个机智勇敢的战士,于9月24日20时由海沧出发,利用黄昏山影笼罩的有利条件,绕过前庵的麻疯屿山角,划至嵩屿山背面,选出荫蔽的山旁登陆,先遣四只木船。而后十八位勇士散开匍匐地爬上嵩屿山的战壕顶上,分据十八个据点居高临下盘据着。约定信号,十八勇士一齐动手向下投掷手榴弹束,随着机枪连发扫射,躲藏在战壕里的残敌,一时摸不清情况,措手不及,自相开火,互相践踏,死伤无数,当时包围在海沧前庵的272团一看到山上开火,随即正面冲锋,两下夹攻,不到一小时把一个据险顽抗的嵩屿阵地拿下来。十八勇士无一受伤,安全地凯旋归来。
嵩屿的解放是拆掉了敌人顽固的桥头堡垒,炸破了敌酋的肝胆,同时也铺下我军渡海作战的跳板,对解放厦门、鼓浪屿起了很大的作用,并给战士们、船工们有力的鼓舞。


五、渡海作战

根据兵团决定,31军负责攻占鼓浪屿,会同29军解放厦门。91师“南台船管大队要担负输送271团渡海作战的任务。因而我们在10月14日以前就把所有船只,工具、器材检查配备完整,并把任务下达到每个人,以待命出发。10月14日傍晚五时,誓师大会在石美南门召开,赵处长作动员报告,战士、船工都摩拳擦掌,准备渡海参加战斗。分队副黄富足、张辉发代表船工上台表态,保证战斗到厦鼓解放任务完成才要回家,队伍浩浩荡荡离开石美到海沧上船,踏上征程。
鼓浪屿距大陆约1800公尺,敌291师有五千余人驻守着,四周多礁石,能登陆的地点很少,敌人在海边设有电网并用汽油桶筑成一丈五尺高的围墙,在各突出部分都筑有钢筋混凝土的地堡,形成环形的防御工事,所以要登陆有一定的困难。
10月15日晚渡海作战开始了,16时45分我军对敌人的突破地区开始射击,先将防御工事摧毁。18时271团从海沧上船开始渡海,一时东北风渐起船工们扬帆划桨,按时到达。19时25分第一梯队开始起渡,每一中队运送一营三连战士抵达登陆点,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强行登陆。当时炮火连天杀声震地,整个海面俨若白昼,船工们都奋不顾身拚命地把战士一趟一趟地向战地输送,有的船工倒下了,就有战士顶上去;有的战士溺水了,船工在百忙中冒险抢救。军心同心协力,恨不得一口气把敌人吃下来。二连指导员赵进堂率领所属部队突破敌人前沿阵地直抵日光岩,把五星红旗插在山顶上。消息传来,更鼓舞着战士船工的斗志,当时东北风盛,“云台”友军未能赶上,我们后继的第二梯队又难横渡。16日继续战斗,组织集中船只,配合友军92师解放厦门,随后分出273团渡海攻下鼓浪屿,把准备登舰逃窜的敌人歼灭。至此厦门与鼓浪屿全部解放。
这次战役共歼敌二万一千人,俘获战利品不计其数。我方阵亡支前船工、学生总共58人,负伤54人,失踪23人,船只破坏71只。虽然付出一定代价,但是完成了解放厦鼓的任务,同时也完成大陆解放的事业,这是解放战争中渡海作战的一次胜利。


六、碧海丹波

渡海战役中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部队方面有团长王兴芳、石教导员、连指导员赵进堂,连长辛文华,还有许多烈士都壮烈牺牲了。在“南台船管队”船工方面,也付出很大的代价。如石美虎网编成的第一中队参加的渔民有64人,其中牺牲的有17人,负伤的16人,伤亡超过半数,其中表现最特出的是第一分队副黄富足全家仅有的五个劳动力(连并四只虎网同时)牺牲,特别是他的母亲张锦,年纪已超过五十岁,本来规定男女超过五十岁都不要当船工,可是张锦却始终坚持护船,飞机轰炸扫射也不登陆防空。在出征时她更伴同她的丈夫黄正川率领儿子黄富足、黄驴、黄长义两家的两只虎网一同运送解放军渡海,不幸是船中炮弹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中队的紫泥公社锦田村人康亚宗跟其父亲康亚加到“船管大队”参加支前,康亚宗是小学生,年仅十三岁。本来不合船工条件,领导上几次动员他回家,他硬是不离开。当敌机来轰炸扫射时,他始终坚守在船队照顾船只,而且主动留在中队里当翻译员并且教解放军同志游泳、划船、起帆、司舵、所以部队战士称他为“小教练”。出征那天领导上不给他参加渡海,可也提前就到船上,预先把船具准备好,任凭领导劝阻,他总要随军出征,第一次运送部队登陆后领导上劝他在嵩屿休息,可他仍坚持渡海,就在这次回航时不幸中弹牺牲。还有龙海桥虎网渔民欧大兴,其兄弟叔侄四人都参加支前,连续两次输送渡海,在最后返航时腹部中弹,他急忙地喝下一瓶高粱酒止痛。一手按住伤口一手司舵,忽然发现水中有一位解放军同志溺水垂危,他忍疼把一支木桨扔进水中想救解放军。想不到手稍放松,肚内的肠流出来,血染碧波壮烈牺牲了。象这样动人事迹不胜枚举,体现出船工们为了支援解放厦、鼓不惜付出最大的代价,虽牺牲了生命也所不顾,其光辉事迹是值得人们赞颂的。

七、追悼大会

渡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激烈战斗之一,它结束了祖国大陆的战争,其意义是深远的。因此上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对于这次追悼烈士、抚恤家属以及赔偿损失船只等工作特别重视。由第六支前司令部派秘书长陈以一来配合部队处理善后工作。对阵亡烈士先发给家属大米500斤,负伤的立即送东山陆军医院救治,并继续照顾生活,船只破损的每只赔偿大米46担。工具用具损失,如数折价赔偿,做到人人基本上满意。正如船工张葱贤说:“我从黑毛吃到白毛,亲眼所见解放前军队打死人,家属连哭也不敢哭,还敢讲赔偿。现在为解放厦门光荣牺牲,还拿到抚恤金并发给烈士证,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和解放军实在太好了”。
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暖和,平空无云,石美街的南门广场里搭上了戏台布置盛大的“渡海烈士追悼大会”,所有船工、家属都来参加。我担任大会翻译,会场充满了严肃悲壮的气氛,盛况空前,会中赵处长、白县长,陈秘书、郑静庵同志抬烈士灵帧、环游石美街。烈属船工感动得热泪盈眶。有一位老渔民说:“解放厦门是为我们渔民船工打开生活出路,这样牺牲是值得的。今天,政府还给我们抚恤赔偿、开追悼会,各位首长又为烈士挂孝、抬灵帧,这样的死太有价值了”。这个有意义的追悼会,给烈士家属很大的安慰,也对广大群众一次深刻的有意义的教育,对往后革命工作带来了很大好处。

梧闽风采



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散文作品并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作家出版社)。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09年9月《新文化泛思》入选中央党校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编审的《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文集》;《<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