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水账2月26日|日常

 老朱煮酒 2021-01-11

公号老朱煮酒发了篇铁锅洗澡新事|原乡

春节回江南。无论是异乡的朋友通过微信微博,还是故乡的朋友见面,都会问我一个问题:朱老师,今年在铁锅里洗澡没有? 当然。不在铁锅里洗澡,还叫回家过年么?

虽然昨晚1点才读完汪曾祺的《八仙》,但今天早上6点半就起来了。

洗碗澡,开始做早饭。 昨天从家里带了4只萝卜丝肉馅团子。脑袋发晕,我想都没想,就把电饭锅放在了煤气上。我在厨房,突然闻见异味,一看,锅着火了,我灭火的时候,还在犯晕,怎么可能着火了呢?

收拾完,猛然醒悟,这是电饭锅,而不是铁锅!我差点闯下弥天大祸。我给太座电话报告了自己的糊涂事,这电饭锅是她春节回来刚买的。好在太座心胸宽广,经我解释后没发火。

整理公号和流水账,抄了屠格涅夫的一首诗《在大路上》,抄了一首宋词。发了条微博,说要开始重读《美丽新世界》,这是我的计划,也是我经典重读系列,这书是我春节从北京背回的。没想到,这样一条微博,竟然阵亡了。加上凌晨两条微博阵亡,我想,微博的人工智能水平很高哦,我什么敏感词也没有。

只能说,我是活见鬼了。

开始写乡村世相之摆摊,这是父亲的故事,也是父亲告诉我的。还没写完,国锋电话到了,赶紧收拾电脑等,下楼。今天上午与国锋去江阴。

顺利前往江阴,路上订了回京的车票。过璜土,我心里一动,我曾祖是璜土前栗山人氏,南漂武进打工,后来在武进成家,开枝散叶。我从未到过璜土,但我对这块地方有着莫名的亲切感。

很顺利到达江阴电视台,接上人大的师妹。师妹中午安排我们到江对岸的靖江吃午饭,她觉得江阴特色菜不如常州和靖江,并约了另外两位人大的师弟,都是江阴人,其中一位在靖江工作。

师妹选的是靖江的南园,我去年随国家地理靖江风物之旅一起到过,在南园,当时陶晋良曾教过我怎么吃蟹黄汤包,上次吃的是蒸的,这次是煎的,味道照例很好。

师妹还点了香莎芋头,是靖江的特色,当然还有江鲜洄鱼,带着鱼肚。靖江的青菜烧羊肉,上次我的朋友志红老弟就跟我提过,这两天江苏烹饪协会的龚会长和我妹妹也提过,师妹也点了,不过,羊肉虽然不错,青菜似乎少了些,我没有感觉出更多特别来。我们武进的大蒜烧羊肉,那也是大大地好。

中午喝的是师妹带的米酒,没敢放开喝,一是中午,二是晚上我还有局,三是最近喝多了。感谢师妹师弟,感谢国锋一直当司机。

从靖江吃完午饭回江阴,把师弟送到后,师妹带我和国锋去鹅鼻嘴,那附近有藏兵洞,有小石湾古炮台。路上师妹不小心扭了脚,只好停下休息,我和国锋简单看了看古炮台。

鹅鼻嘴的江水蓝绿了,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水真有绿蓝时,桃花开在江岩边。

这附近是江阴饮用水取水处,不错。

在亭台上,我问师妹渡江侦察记泅渡过江处,一位坐着的老者主动告诉我们,往西那边,是拍电影时的渡江处,而真正泅渡的,实在长山,那里江面宽,但水流没有这儿激,也没有这儿深。

因为师妹脚有些不适,我们提前离开了,把师妹送回去后,我和国锋直接奔我家,取了遗落在家的充电器,然后跟父母讲了这几天安排,出发。

国锋送我到湖塘,今天晚上老朋友请客,一众老友喝酒,喝了三壶。非常高兴。

晚上回家,洗完澡,把衣服洗了,同时把衣架上所有衣服叠好收好,开始写上午没写完的农村世相之摆摊头。

跟太座简单沟通了几句。跟朋友沟通明天去戴溪探访赵翼旧居的安排。我顺便问朋友圈,附近可有特色早餐?此番回来,人民的饮食竟然无从动笔。

一会儿功夫,多人跟我联系,推荐早餐地方。而更有一位未谋面但有交流的朋友,直接约我明天一早,他带我去吃面条。感谢。

读美丽新世界。

发条微博配了下午在江阴拍的野花:

小野花也有春天。
只要天稍一暖,它们就会疯狂展示自己的一切,一旦开始,风雨难阻。这是它们的世界,哪怕被践踏,被损害,好不在意。它们只在意在春天,展示自己内在的力量。

另外发了条微博:

“今儿去江阴,车行芙蓉大道,看见璜土字样,内心微澜。

江阴璜土,熟悉的名字,却从未到过。父亲前些年曾跟我提起,想到璜土看看,他也没到过,祖父小时候跟曾祖到过璜土。
曾祖荣成先生,本姓袁,璜土前栗山人氏。少年时家贫,随同乡南漂至武进前黄扛长工,落脚西朱西我高祖家。高祖无子女,由中人作保,高祖认曾祖为寄子。曾祖有榨油手艺,在高祖和高伯祖家扛长工,高伯主有三女儿,未付曾祖工钱,承诺将来许一女与曾祖。曾祖埋头苦干,也翘首以盼。高伯祖大女儿适龄,配前黄王冈上王氏,二女儿适龄,配邻村西顾杨氏。曾祖眼巴巴等着,内心想来很失望。及三女儿适龄,此时高伯祖和高祖累积要付曾祖工钱,已经付不起了,不付,失信,可以告官,遂许三女儿与曾祖,由中人作保,曾祖入赘,改姓朱,子女一律姓朱,承继高祖香火。此事也是功德圆满。
曾祖曾祖母育二子一女,祖父为长子。祖父少时,曾祖曾携祖父回过璜土。1960年左右,故乡饥荒,叔公瞒着祖父,与当年与曾祖一起南漂来的璜土同乡后人,摇船至璜土前栗山,向袁家讨得二三斤芋头种回家。曾祖大概想不到,自己年少时因贫出门打工,而小儿子回老家,是讨饭去的。
世事沧桑,不知还有几人记得?”

约好明天早上去往戴溪访古事。 

关于老朱煮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