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楼吃早饭,我很意外无锡的大饭店里有米线,而且竟然佐料还是尖椒炒肉片,里边还拌着青朝天椒。显然这是外来味道,问厨娘何时有,厨娘说有几年了。应该是外地客人多了才这样调整的吧。早餐之后,磨磨蹭蹭,打开电脑,预设了公号定时发,准备写流水账,还没怎么整理,就催下楼了。上午去惠山古镇寄畅园。我从前去过,原本想一个人呆着写点东西,但后来一想,还是再陪着去走走吧。黑陶兄说都已安排好了,有无锡最好的寄畅园专家金石声老师给我们当导游。到惠山古镇,金老师早已在门口等候。张杰兄他们认识,我第一次见。金老师一见我则说:朱老师,我常常看你的老朱煮酒,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见面......惠山古镇有几个特色,一是有江南名园寄畅园,二是古镇的庙里有著名的天下第二泉,三是古镇祠堂汇集,恐怕没有第二个地方,汇集了这么多祠堂。比如入镇即有张载祠堂,不过还不是祠堂的规制,金老师说张家后人想改造成祠堂。横渠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语,影响巨大。不过,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目标不是祠堂,而是寄畅园。寄畅园前面的戏台上,正唱着锡剧,围观者甚众。锡剧我小时候常听,祖母也会哼哼,母亲现在也听,最有名的剧目《珍珠塔》,我五音不全,也会哼上两句。锡剧的诞生地其实是武进,源于武进无锡的滩簧戏,锡剧历史上最有名的角,也是武进人。我小时候,家里阁楼上,就藏有唱滩簧用的道具,幕布、锣鼓、钹等,祖父母曾在滩簧戏团跑过龙套。进入寄畅园地盘,屋顶尚有瓦松,小时候常见,如今很少看见了。入寄畅园,金老师一路带着我们逶迤前行,一边走一边给我们讲述寄畅园设计的秘密,尤其是借景之术,移步换景,以及这些巧妙构思和建筑呈现背后的士大夫的精神趣味和追求,真是大为叹服。过去来寄畅园,无非就是走马观花,如同参观一个公园,但是,金老师一点拨,有豁然开朗融会贯通之得。而且金老师随处引用古代诗文和现代诗文,看似心口而来,其实是多年的积累功底。那一天,无论是寄畅园各处奥秘,还是听松廊里顾贞观旧居,抑或是惠山寺里乾隆题诗碑刻——我好奇怎么皇帝诗碑会立在寺里,金老师解释说过去山门被毁,立碑时不算在寺里,这是李鸿章立的,惠山寺里的巧妙设计,以及泉水和那些银杏、松树及风景,还有关于卞之琳和LZ的掌故,李鸿章立的昭忠碑,或者是华孝子庙里的碑刻,等等,听得我只恨时间太快太短,远远未来得及咂摸,恍若从前压根没来过。虽然今天天色阴沉没有太阳,惠山古镇秋意盎然,但时间确实过得太快,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只好依依惜别。我跟金老师说,回头再来,还要听他讲。晚上做活动时,就有读者感慨,我们竟然能找金老师当导游。中午黑陶兄安排的饭局,是无锡一位女史安排的,在运河边上。席间有黑陶兄的夫人,还有黑陶两位好友,其中我问起梁溪白酒来,黑陶的友人跟我作了解释。中午是黑陶好友拿的白酒,我喝了二两多一些,下午有活动,不敢放开。菜很好,在无锡吃的荷叶鸡,也叫叫花鸡。味道不错。午餐后,去百草园书店,下午是江子老师的《去林芝看桃花》专场,江子兄讲得很动感情,会场气氛非常好,尤其是庞余亮老师也加入了。我发言时引用了上午在惠山寺看到乾隆的那句诗“唯有林泉镇自然”。活动结束,大概江子老师的书也都签完了。而追加的我的《故园归梦长》,下午也签完了。下午也有不少我的粉丝过来。立群专门给我带了瓶多年的梁溪白酒要送给我,我婉谢了。庞余亮老师见到我,跟我说他要好好说说我的书,我们有许多共同好友,但我才通过文字认识他。他读我的故园归梦长,把我书中没找到学名的植物都找了出来,他说江子喜欢树,他喜欢植物,我说江子喜欢把树的照片送给红颜知己,我是把植物都化作肚里的食物了。晚上就在附近简单吃了晚饭,还闹了一个小插曲,我一般不跟店家争执,要么走,要么忍,争执就可能惹上大麻烦。晚上是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的分享会。我很喜欢这本书,他写出了沉默的父辈,那些不会表达爱的父辈,那些残忍的爱,读着真是心痛。这种痛,不是两代人之间的对抗那么简单,他不着一墨,更写出了时代悲剧下的父子悲剧,家庭悲剧。我们的父辈,精神气质上其实是相似的。不过我比庞余亮幸福得多得多,我跟父辈之间的爱,要透亮直白得多,大多数父子之间的爱,就像我和父亲之间一样吧。我后来跟庞余亮说,我很少看当代作品,但看样子错过了不少好作品。惭愧。晚上也有不少我的粉丝来,比如志红张锋他们,本想来现场买签名版的书,到了才知道,早已卖完。志红还是提出明天他送我,我下午本来婉拒了立群,晚上志红提起,我想了想,答应了。不过也没退票,权当浪费了吧。活动结束,雨大了起来。无锡的朋友阮夕清晚上请大家宵夜,他带了江南大学做的白酒,以及精酿,我和余亮兄喝了不少,我有4杯吧。余亮兄对我的书提了些批评和建议,尤其建议我将稻草鱼改写成一篇小说。感谢。《故园归梦长》《去林芝看桃花》《半个父亲在疼》无锡百草园书店三场分享会,今天圆满结束。感谢黑陶兄,江子兄,庞余亮兄,感谢张杰兄及广西师大出版社,感谢百草园书店,感谢无锡热心的兄弟师友及读者朋友。明天下午两点半,我们武进湖塘桥淹城武进文化馆继续聊江南及故乡。收拾行李。打开电脑,整理了半篇流水账——酒后效率明显低了许多。9点一过,志红已到,退房告别。路上给黑陶江子余亮张杰诸友致谢。约杨葵有空到我家吃午饭,不巧,他今天还离不开。西雨濛濛中,我和志红两人,一边聊天,一边去往武进。路上我聊到没想到无锡我有那么多粉丝,志红笑说应该想到的。他还是建议我都回来跑跑,嗯,以后也要多到无锡走走。说话间转眼已抵达故乡前庙公路,志红知道这条路,还记得路边的水杉,不过他后来几次过前黄,想找这条路,没敢确认。这条路我初一时开始修筑。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村路带我去远方》村路带我去远方|原乡。 到家,父母都在楼上,弟弟在楼下,弟妹已经把馄饨弄好。泡茶,我开始整理公号。整理完,陪着志红聊了会天,带他村上走了走,跟他聊了聊我未来要在家里做的事。我们去转时,弟弟下地采了些他种的桔子,还很甜。虽然我一会儿就走,父母看到我回家很高兴。虽然吃馄饨,弟弟中午还弄了三个菜,其实我只要有馄饨就够了,馄饨永远是家里的好。一半荠菜一半青菜,还有肉末,做馅,手工剁的馅。放了猪油酱油青蒜,我吃了二十多只。吃饭时跟弟弟聊了聊12月初的安排,以及改造房子需要的费用。午饭之后,弟弟给我和志红塞了些桔子,志红送我到湖塘,我请朋友帮我订了新苑宾馆。晚上少不得喝酒,我订了明天上午十点半回京的票,回家会比较辛苦,而住新城,半年没住了,一晚上不够折腾的。送走志红,斜躺着眯了十来分钟,跟读书会策划讨论29日活动安排,我提了建议,顺带也跟S讨论了一下。她说向老总汇报一下。出门去武进文化馆,刚下楼,怀福电话来了,他到了。赶紧过去。到达时,他正站在门口跟人聊天,这两位他还真不认识,一位是我前黄中学秦师妹,我是今年上半年在宜兴雅达书院做活动,通过张骏介绍认识,后来还到她家吃过饭。一位是顾丹柯教授,我去年通过亦农认识的。今天的活动,是亦农和我今天才谋面的奔牛学长范兄安排,顾芳帮着张罗的,我请了怀福和亦农做嘉宾,武进融媒体中心安排了直播,并安排了一个熟悉武进风物的主持人。开始前接受了融媒体中心的采访。现场来了不少人,有不少是我的熟人,包括我的恩师杨金达老师,包括我的同学张磊、王晓东、陈飞燕、王芳,师弟周亚明,还有不少前黄的师妹,以及本地诸多喜欢江南旧闻的读者,包括从苏州陪着老父亲来的一位师弟——我们的父辈都有相似的生活。现场没有准备书,这是我的失误,因为考虑到这里是文化馆,不是书店,许多想要签名本的读者未能买到书,有些失望。还有许多人是带着书来的,比如徐兄,他这次带了5本,说下次见面还要我签,我回家他会带我去武进的特色面馆吃面;陈武妹妹背了十本书来,诸如此类。还有带着孩子来的粉丝,还给我带来了常州特产麻糕。活动我以“大地的恩情”为主题,这是发自我内心世界的。我与大家分享了我如何从一个普通农家子弟走到了今天,以及写这一系列的目的和过程。会场在武进之声886主持人的带动下,气氛热烈活泼,笑声不断。大家沉浸在对曾经熟悉的生活熟悉的话语的美好记忆中。下午在淹城丰乐坊武进文化馆的分享圆满结束。感谢现场嘉宾、我的两位老大哥王亦农君和眭怀福君,他们是江南旧闻录系列的催生婆,接生婆,没有他们及故乡诸多朋友的督促,就没有这一系列。感谢武进之声886和武进文化馆的慷慨鼎力支持,尤其是范兄和顾芳。感谢我的生身之地武进的父老乡亲对我和这一系列的厚爱~这一系列,让我在故乡赢得了比我从前任职的任何一家媒体领导岗位更高更有尊严的声望,以及源源不断的酒局。但是,没有这块土地,土地上的人和事,这块土地也未必神奇。是生活在土地上的人,赋予了这块土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意义。活动结束后签了不少书。许多熟悉的朋友都没来得及打招呼,惭愧。晚上Z大哥安排在广俭的枫华楼庆祝,准备了两桌,不过怀福、珉颜和晓东都走了。建平大哥被雨阻在扬州,未能及时赶回,志峰则从南京坐火车回来的。晚上我两桌来回。亦农和Z大哥一桌,多是他们的朋友,也有多位是我的朋友,另一桌则是前黄的校友们,以师妹居多。两桌喝的酒还不太一样,我吃得不算多,不过喝了不少酒。聊得特别高兴,许多陈谷子烂芝麻的往事,估计师妹们听着有些吃惊,哈哈。感谢Z大哥广俭及朋友们。小花师妹把我送回了宾馆。晚上书其实是读不了了,恰好接莲之和徐战前大哥电话,莲子到南京,他们又在喝大酒了。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