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满20岁的学生,凭啥书法能入国展?凭实力!

 二小书法 2021-02-20
书友推送文章:《不满20岁的学生,凭啥书法能入国展?评委:有清晰的传统功夫》。
看到文中所说的入展作品,我认为:凭实力。
就是上图这件作品。据了解,该作品为《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入展作品,作者名叫李金昊,是吉林建筑大学书法学院一八级学生,不满20岁。
为什么说他凭实力呢?
第一,有古法可依。用收藏界的行话来说,这件作品“大开门”,一看便知取法宋代黄庭坚的《李太白忆旧游帖》和《诸上座帖》。
第二,用笔不拘泥、结字有度。从首字“吾”到尾字“意”期间没有丝毫做作的痕迹,可见平时在临帖上没少下功夫;起首三字由小至大,排列极为紧凑,第三字最后一笔突然拉长,打破了之前的紧凑,这正是书法中的“密不透风,疏可跑马”。
第三,有书法新意。黄庭坚草书字字为营,字与字笔画与笔画的连带不频繁,作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连带,应该是借用怀素《自叙帖》的笔意;还有,在笔画上作者加入了篆书的东西,“篆轴气”使作品有立体感。
第四,便是字外的功夫了——作品内容是作者自撰,难得就难得在这。当今书法爱好者大都喜欢抄写古人诗词,鲜有自己的内容,一是受自身知识所限,二是自己写也麻烦,不如直接“故人西辞黄鹤楼”或“大江东去浪淘尽”来的方便——只需把字练好就行,剩余的,抄。
这件作品中的内容,乃作者日常学习书法的感悟,虽如此,但已实属可贵。全文:“吾于静时尝思古人妙在何处,浓墨淡痕间能自出神采,XX之上满乾坤之象也!近作大草而有所悟:盖须令机散动X以情绪从势而书,方能略得古意。”
我偶尔也写草书,但说实话,这件作品中有三个字我不敢确认,故使用“X”代替(其实可以胡诌的)。
既有传承,也有创新,还有字外功夫,入展当属正常,而且评委对其评价也很高。
中国书协理事陈羲明说:“这幅大草作品笔下有传统,主要取法宋代黄庭坚,也能看到一些“二王”、怀素的东西,传统脉络清晰而顺畅。”
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何开鑫说:“作者对黄庭坚有很好的吸收和化用能力,将黄庭坚草书的奇崛、放纵进行巧妙取舍,别具一格。”
因此,这件作品能够入展,凭的完全是作者的实力。
然而,有网友却不这么认为。
网友说,应该先学楷书,待基本功夯实了再学行书和草书,十来岁的年纪就写草书而且还是大草,无异于拔苗助长,书协让他入国展就是在误人子弟。
建议是好的,但楷书什么时候成了草书的基本功的?让人疑惑。
史料记载,楷书始于汉末三国,而在此之前草书已经完善,东汉张芝的《冠军帖》就是例子。
说楷书是草书的基本功,这不是要让张芝再活个几十年,待楷书出现,学过楷书再写草书《冠军帖》吗?前车之鉴变成后车之鉴,岂不可笑?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