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综艺远看“百花齐放”,近看“鱼龙混杂”

 网视洞察 2021-01-11

网视导读:2017年的网络综艺让年轻观众看的目不暇接,“新”节目、“新”形式以及“新”内容层出不穷,放眼望去,网络综艺经过“2016网综元年”之后,似乎迎来了百花齐放之年。短短半年,上线网络综艺已超过60档,网综市场呈现井喷发展之势。远看“百花齐放”的网络综艺,拉近距离仔细观察,却是另一番光景。

网络综艺曾几何时,一直被认为是综艺节目中的“loser”——简单场景,无聊的话题再搭配上不知名的主持人以及嘉宾。从2015年甚至2016年,网络综艺作为互联网视频中的重要一环,开始野蛮生长,同时,更是摇身一变,成为了视频平台继网络剧之外的第二大会员争夺阵地。

2017年,经历短暂野蛮生长的网络综艺,开始回归理性,节目创新意识开始增强,节目形式、主题内容均有所改观。 从制作方面去看,随着更多资本的入局,网络综艺吸引了大批电视从业人员加入,并创作出多档“一流”节目,比如《奇葩说》系列、《见字如面》等等。

网络综艺的好固然让人欣喜,但存在的隐忧更使人愁。

好似百家争鸣,均难独成一派

截止目前,今年上线网综已超过60档,预计今年上线网综将超过100档,网络综艺又进入了N.0时代。如果对今年已经上线的网综做一次梳理的话,那么不难发现,网络综艺的节目形式均未脱离脱口秀、真人秀、亲子秀以及选秀等范畴,各类型节目上线鳞次栉比、争奇斗艳,好不热闹。

明星效应是一档节目创作之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绝大部分网络综艺,似乎刚过上“土豪生活”,就把“明星效应”放在了首位,嘉宾是明星、主持人是明星,到处都是明星。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何炅、谢娜等一批电视节目主持人纷纷“兼职”网络综艺,几乎每个网络综艺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举个例子:你在芒果TV的网综《明星大侦探》、《名侦探俱乐部》中看到何炅,你还会在腾讯视频的《拜托了冰箱3》中看到何炅,你更会在爱奇艺的《奇葩说4》中看到何炅,如果走投无路你选择优酷,那么恭喜,你依旧会在《超次元偶像 第一季》中看到何炅。

不可否认,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加入,特别是明星主持人,带动了网络综艺整体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流量,但负面影响也不少。首先,网络综艺不能给观众的第一感觉是,主持人换了个平台主持了一档综艺节目,并且节目“换汤不换药”。其次,不管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还是明星嘉宾,均会延续电视节目的风格,让网络综艺的“草根”文化退化,导致节目“网感”顿失。

现阶段的网络综艺无论是节目形式,还是人员配备,均在走电视综艺的路子,最令人担忧的是节目水平在提高但网络综艺特有的“网感”却在削弱。网络综艺看似“百家争鸣”,却依旧没有找到自己的风格与特色,独成一派。

缺乏人文内涵,终将难再续

今年《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朗读类节目大热,受到观众和行业的一致认可。这些节目受追捧从侧面反映了人文内涵符合当下观众审美标准,观众不再一味地被无下限吐槽“逗乐”和被明星吸引。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观众对于视频节目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而这种精神需求从某一层次上可以理解为“理性”——观众观看节目的理性。这种“理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质化节目泛滥,观众审美疲劳过后的节目观看选择偏向精品;2、明星效应对于节目播出效果的重要性有所下降;3、网络综艺的“人文情怀”属性开始增强。

抛却新上线的所谓“新模式”选秀网综,像《奇葩说》、《吐槽大会》等节目同样吸引了一大批“铁粉”,再结合《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不难发现,观众或者说市场需要的网络综艺包括两个重要方面:1、接地气并且网感十足的节目风格;2、有一定人文情怀但又不会阳春白雪的节目内涵。

虽然很多网络综艺并未兼顾以上两个方面依旧受追捧,原因在于当下尚未集中体现的观众需求,但从长远角度去看,两者却是缺一不可。

-END-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网视洞察】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网视洞察】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如有其它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方授权并注明出处。

授权联系:微信号 xiaoxingxing050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