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乐队吧》是乐队综艺里的《上海堡垒》?

 网视洞察 2021-01-11

网视导读:第一期的《一起乐队吧》让观众听到、看到各种各样的乐器,但唯独不见乐队。

8月10号,《乐队的夏天》收官,这档综艺的播出,让许多小众乐队闯入了大众的视野。“乐队”在今年夏天点燃了不少人心中的热血。这股热情还没有完全消失,17号晚上《一起乐队吧》就播出了,但节目播出后的反响并没有那么热烈。

有网友说,《一起乐队吧》之于乐队类似于《上海堡垒》之于中国科幻。但看过第一期节目后,小编发现,节目确实差点意思,但还真没到要把乐队大门给关上的地步。毕竟乐器是乐队的重要部分,只是观众很少关注而已,并且《乐队的夏天》刚开播时评价也不高,播出几期后口碑才逐渐走高。

《一起乐队吧》第一个争议是导师。

这档综艺的四位导师分别为汪峰、李荣浩、白举纲、郭采洁。四位导师与乐队的关联度依次降低。汪峰经历过传奇摇滚乐队“鲍家街”的兴盛转折,他担任导师毫无争议,李荣浩制作人的身份及对各种乐器的熟悉程度,也足以胜任导师。

争议最大的是郭采洁和白举纲。作为新生代歌手的白举纲,尽管在《我是唱作人》中的表现不俗,但在乐队及乐器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一点通过他在第一期节目中的表现也得到了证实。

郭采洁以歌手身份出道,也有自己的代表作,但近几年早已多样化发展,其演员身份已大于歌手属性,在创作能力上也稍有欠缺。在《一起乐队吧》当中,她和白举纲共同担任一个队伍的导师,即便如此,在汪峰和李荣浩面前还是被实力碾压。

《一起乐队吧》的内核是“乐队101 ”

这档综艺的官方招募要求为:18-30岁热爱摇滚的年轻Rocker(男女不限),主唱及乐手皆可(至少会一门乐器,若具备一定创作能力更佳)。


从以上内容中就能看出其“选秀”内核,乐队没有“原创能力”那还叫乐队吗?《一起乐队吧》的节目模式为:通过海选、公演、突围赛、帮唱赛等环节,选出一支乐队所需要的吉他手、贝斯手、架子鼓、主场等组成一支新的乐队。

再加上节目中出现了参加过《创造101》的鹿小草、蜜蜂少女队的陈乐一、2016年《中国新歌声》的冠军蒋敦豪,使得这档节目虽然美其名曰“乐队成长类音乐综艺”,但本质上听起来和“成长类偶像团体”综艺没有任何区别。

最致命的是第一期节目中还犯了几个低级错误。比如,节目开头部分关于中国乐队的介绍中出现了“黑豹乐队,1987《无地自容》”但这首歌曲的发表时间是1991年,1987年是黑豹乐队成立的时间,而根据其它乐队及代表作的介绍表明1987年并不是指乐队成立的时间。

在选手刘硕涵的采访部分,他说自己平时玩的最多的其实是“Blues、HardRock”,字幕给出的是“蓝调、重金属”。Blues按照港台而不是大陆的译法给翻成“蓝调”而不是“布鲁斯”,倒也无伤大雅;但是HardRock(硬摇滚)翻译成“重金属”实在是显得太业余。

《一起乐队吧》更加关注乐器而不是乐队

已经收官的《乐队的夏天》以演唱为主,观众会有很强烈的代入感。但在《一起乐队吧》当中并没有这种代入感,因为前期都以选拔各种乐手为主,对于没有学过乐器的观众而言并不友好。因为即使有字幕进行解释、科普,但因为不懂这一乐器,观众的感受只有“够快、够炫、好听”甚至不清楚某一乐器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是好的。当看到底下一片欢呼声时只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受。

乐器对一支乐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对观众而言第一个看到和感受到的往往是主唱而不是乐手。学乐器的观众可能会对这档节目有更大的兴趣,但问题在于节目中选手表演的内容太少,甚至一些呼声很高的选手的表演也被剪掉了。

如果《一起乐队吧》想要给专业人士看就应该把乐手的演奏完整展现出来,进行专业点评。如果想要给普通观众看,就要有打动人心的演唱和酷炫的舞美以及娱乐性和代入感。可惜,这几样在节目中都没有,所以首播之后出现不少差评实在是太正常了。

《一起乐队吧》把重点放在乐器本身填补了国内音乐综艺在这方面的空白,本是一件值得赞扬和鼓励的事情。可是这档节目导师难以服众、舞美不好看一开播就劝退了不少观众。如果后边的内容还是没有精彩的演唱让观众产生共鸣恐怕难以像《乐队的夏天》那样低开高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