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完美教育:接受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是父母必修的功课

 亲妈学堂 2021-01-11

       

今年九月,一则“儿子考98分,母亲因此抑郁”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议论。新闻中的妈妈是一位重点小学的老师,对儿子的要求从来都是100分,哪怕孩子考了98分,妈妈都会训斥孩子。最终,这种只想让孩子考100分,盲目要求孩子完美的不健康教育心理,使得这位妈妈患上严重的抑郁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部分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盼。但事实告诉我们,有很大一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不惜运用各种手段来逼迫孩子成长。过分追求完美目标的教育真的是优质教育吗?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又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并不是要求孩子处处完美

在生活中,很多的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够成为人中龙凤,可以变得优秀美好,于是对孩子各种高期待。例如,要求孩子不仅学习成绩要好,兴趣爱好也不能拉下,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各方面都要做好、做精。

孩子们总是被家长一遍一遍地要求:“这次考试要得双百!”、“这次唱歌比赛要拿第一!”,殊不知,这些绞尽脑汁费尽心力想让孩子取得进步的家长们,正在用高要求、高指标的链索将孩子一圈圈的捆绑套牢。

我身边也存在过分要求孩子完美的父母。女儿的好朋友西西,她的妈妈正是如此。一直将西西当作完美孩子来培养的妈妈,在西西平时写作业时,不允许西西犯一点错误,作业本上要绝对完美,出现一点小错误就会让西西撕掉重写。上个月,西西在钢琴比赛中没有获得第一名,她的妈妈就给西西每天额外增加了2小时练琴时间,全然不顾孩子已经上了一天学的疲惫,并且美名其曰:“都是为了孩子好”。在这种盲目追求孩子完美的教育方式下,西西每天都特别疲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反观邻居小悦妈妈的育儿方式,和西西妈妈的教育方式完全相反。小悦数学一直不太好,她的妈妈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给小溪安排各样的数学冲击班,而是和她约定每次考试成绩都要比上次提高5分。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小悦妈妈还和她一起学数学,陪伴小悦做功课。正是在循序渐进的小进步中,小悦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

可以说,小悦的进步正是因为她的妈妈懂得目标的有阶段性和递增性,稳中求进,不骄不躁。因此,与其盲目期待孩子完美,追求满分的结局,不如将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去实现,赢得每一次的小小进步,慢慢的,我们就会收获大成功。

家长们要明白,对孩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满分的成绩单,进步意识永远比完美结局更重要,盲目追求孩子完美的教育不可取!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分追求完美的教育,往往害了孩子!

在争夺起跑线的育儿大环境中,家长普遍渴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于是对孩子各种高要求、高指标,像考试必须得满分,钢琴必须考十级,把自己的孩子当神童来要求和培养,努力让孩子成为100分的完美小孩。

父母们苛求孩子完美的出发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家长们可以进行对照自省:

第一种,自己行,孩子也必须行。

第二种,自己不行,孩子一定要行。

“我当年可是学霸,我的孩子不可能比其他人差!第一类父母往往自身十分出色,高学历、高收,他们认为孩子也应该和自己一样,事事都要做好。于是对孩子严格要求,为孩子制定发展轨道,用完美的高指标来规定孩子人生的成绩单。

“我这辈子是没什么希望了,孩子一定要替我争口气!第二类父母,他们想通过孩子来证明自己本不是无能之辈,本质上是对自己的平凡感到焦虑,投射的是父母本身的自卑感与虚荣心。他们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强加给孩子,想让孩子来弥补自身的缺憾,所以严格约束孩子的成长路线,凡事对孩子高期待、严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这并不公平,在父母们在给孩子各种施压,让孩子追求完美时,可曾想过这将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苛求孩子完美的时候,是否也想过自己也是个不完美的家长?培育孩子出人头地,固然是好事,但凡事要求孩子一百分,这样的严厉和逼迫,不是对孩子的好,而是对孩子最深的害。

积极心理学家泰勒博士曾表明:苛求完美是寻求幸福的最大障碍,过度的严格的爱,只会让人窒息。在教育中也是如此,凡事苛刻、严厉的父母教不出完美的孩子,家长也永远不知道在孩子完美的表面下,藏着多少压抑的人性和隐密的压力。

在关于校园霸凌的电影《少年的你》中,施暴者头目魏莱的家庭教育更是能说明这一点。魏莱从小被父母以精英教育的方式培养,父母对她从来只关心成绩,但也正是由于严苛的家庭教育,使得魏莱在亮丽的外表背后,是万般扭曲的人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莱父母只要求她成绩优秀,却忽略对她良好品格的养成,使得魏莱以欺凌她人为乐趣,并对此毫无悔过之意,当被欺凌对象跳楼时,也毫无内疚之感。甚至当警察找到家中,魏莱母亲的态度也是百番推卸责任,对受害者的遭遇十分冷漠。

电影中还有一个细节,是魏莱哭着求陈念不要报警,称自己因为复读,爸爸已经一年没有理自己。我们不难想象,在凡事严苛、只追求成绩的家庭环境中,魏莱成为父母追求完美的牺牲品结局,也有一定必然性。

为人父母,想让孩子追求卓越的动机本没有错,但父母追求的“完美”对孩子来说是最沉重的枷锁。家长们一味地逼迫、强求,最终很可能适得其反,过度要求完美会让孩子迷失自己,甚至酿成悲剧。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所有孩子都天生具有追求卓越的内在动机。所有的父母最应该做的不是强行逼迫,不是严密监督,不是过度催促,而是学会接受孩子的平凡,接纳孩子本身的不完美,用爱和鼓励去唤醒一颗追求上进的心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家长或许会说,那我们对孩子就不应该有一点要求吗?严格的父母不也是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孩子吗?本来家庭条件就不好,不更应该逼孩子一把吗?但是父母的严格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一定不是家长把自己全部未完成的期待全部施加给孩子,一定不是强行定义孩子的人生。

1、承认孩子间存在差异,学会接受孩子的平凡

家长要明白孩子之间本就存在差异,而一个孩子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很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孩子本身就存在个体差异,如果孩子尽力发挥后,依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家长也应坦然接受,而不是在发现孩子短板之后,依然鼓励孩子在短板上硬拼硬闯。相较于不必要的头破血流,挖掘孩子所擅长的事情反而能让孩子振作起来,开辟一片新天地。

家长们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是在各个方面有所不同,要承认孩子之间存在的差距,千万不可东施效颦。过度追求孩子的成就,要求孩子各方面达到完美,就很容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孩子本来资质平平,拼尽全力也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而越难以达到,父母就越失望,越对孩子严厉,越强迫孩子去做。孩子在重压之下喘不过气,焦虑也将随之产生,导致孩子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衍生失败感和内疚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其逼迫着孩子做着本不擅长的事情,家长不如放松自身心态,明白孩子之间的差异,不强行定义孩子的人生,不把自己的期待强行施加给孩子,学会接受孩子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这才是父母要上的必修课。

2、家长不必太过焦虑,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与其不停地要求孩子变成最好,给孩子重压,不如放下焦虑,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凡与普通,鼓励孩子变成更好的自己,让孩子以更轻松的心态,去努力,去成长。

在江苏宿迁,有一位孩子在考试中仅仅得了7分,但孩子的父亲不仅没有责骂孩子,还放了一车烟花来为孩子庆祝。这位爸爸说:“孩子成绩一直不好,这次孩子考了7分,自己并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值得激励。”据后续报道,这位爸爸的激励很有效果,孩子现在非常懂事,主动学习,前段时间考试已经考到57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位父亲的做法,值得大家思考和学习。在生活中,与其给孩子定制难以到达的完美标准线,不如善于发现孩子自身的优点和鼓励孩子点滴的进步。与其告诉孩子做人做事要追求完美,不如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努力比结果更重要。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和节奏,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从来都不是鞭打和逼迫,而是让孩子拥有主动学习的想法和热情。家长不妨正视孩子间所存在的差异,放下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学会接纳孩子本身,尊重孩子自身的节奏和兴趣。当家长学会用积极的心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用理解、信任与爱去鼓励孩子时,孩子会成长的更出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