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后:一个家庭一个娃,为什么还那么累?

 亲妈学堂 2021-01-11

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放开了二胎制度。虽然很多家庭在此之前心心念念表示想再要个孩子,但政策真正实施起来后,还是有很多家庭没有要二胎。和上一辈一个家庭五六个孩子比起来,现在大多数的家庭虽说只有一个,但提起养孩子这件事,这一届家长的苦水似乎比老辈人还多。

80后父母:从经济压力到精神压力,养一个孩子都已太难


21世纪20年代,我国的育儿领域可以说是80后的主场,50后、60后退居幕后成了爷爷奶奶,80后以父母身份正式登场。他们是计划生育政策下长起来的第一批人,没有兄弟姐妹分宠,从小在家人的万千宠爱中长大。但有老有小的80后父母逐渐发现,同为独生子女的夫妻两人要面临的是赡养四位老人、供养自己孩子的重担。他们也希望给孩子们留个伴儿,但是,家里现在一个娃就闹翻了天,生二胎这件事想想都心存敬畏。
有人会说,养个孩子而已,压力有那么大吗?让我们来细数一下80后父母的艰难处境:


80后的父母生的孩子大多是00后,在这个时期,我国对于孩子爱好和个性的培养空前繁荣。作为从传统教育下长大的一代人,80后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科学、更前沿的教育。于是,孩子未出生要准备胎教,出生后需要日夜看护。好不容易开始上幼儿园,兴趣爱好也要抓紧培养。接着就是小学,辅导班也要上起来……父母除了身体上的照顾,家庭的经济压力也在蹭蹭往上涨。
现在80后的家长大多月收入过万,但是日常的车贷、房贷、生活开销就占了一半,孩子们平时报各种培训班、艺术课,更是学费上万....2018年,有媒体帮着算过这样一笔账,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仅仅是基本花费最少就需要50万。按着这个节奏80后的家长们不吃不喝也需要工作个5年。

       
所以,有人说“家里养一个娃就等于养了一个‘碎钞机’。”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
除了经济上的压力,80后的家长需要更多地面对老师。现在大多数的学校将更多的教育压力放在了家长身上。“你家孩子数学不太行,我担心他二年级跟不上。”“他上课爱说话,专注力不够。”老师对于孩子成绩差需要补习这件事情只字未提,家长们却陷入了无限的焦虑中。


秉持着给孩子选择最适合的补习班的初心,家长们开始交“智商税”了。哪家机构锻炼孩子专注力好,哪家机构能快速帮助孩子把成绩提上来……80后父母每天除了工作,业余时间都用来帮孩子找机构了。“一个暑假让孩子成为尖子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各种宣传语中,80后家长们修炼出了一双双火眼金睛。
这样就完了吗?家庭的压力远远没有结束,80后的家长们还要和老一辈周旋。80后父母是幸运的一代,他们见证了国家快速发展的时代,同时,在优渥而舒适的家庭环境中,他们接受着新知识、新理念,长大后的他们自然对自己的成长过程也有着独特的思考,因而在育儿理念上也往往和父母产生分歧。


在80后的认知中,“坐月子不能洗澡”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理论;老人们总是对孩子百依百顺,头疼脑热都心疼的不行,80后的成长轨迹让他们觉得孩子不能过度宠溺,需要做出一些挫折教育……这样的教育代沟在80后与父母之间不断存在,因此也就诞生了“婆媳大战”。一旦80后的家长抱怨养孩子太累时,总有长辈接话“我当时一个人带4个孩子都没觉得累,你们就养一个,天天抱怨。”
由此可见,80后的父母仅仅是养育一个孩子便已经耗尽了几乎所有力气。在经济压力、教育压力、家庭压力的层层重压下,原本想有个二胎给孩子做伴的想法也渐渐成了奢望,就连养孩子这件事都不能和老一辈人同日而语了。


同样是养孩子,80后家长为什么这么难?

其实,养孩子难,关键在于育儿理念的急剧变化。近60年来,因为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公众自身素质的不断增长,家长的育儿理念也在不断变化。简而言之,国的育儿观念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1950—1980的“散养式”“粗放型”
第二,1980—2010“知识技能型”
第三,2010—现在 密集陪伴型


第一阶段,指的是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家4、5个孩子在当时的家庭中是常态。这个时期的育儿观念属于“散养式”“粗放型”,当时的父母想法更多是“养儿防老”。为了贯彻男女平等的就业政策, 五六十年代我国大力兴办托幼机构,支持女性走出家门进入社会。许多单位都会有直属的托儿所,这也就意味着从家长入职的那一天起,他们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都已经安排的妥妥当当。不用担心进入“红黄蓝”,也不用为了摇号上学而发愁。看护、上学的问题都解决了,一个家庭养孩子的后顾之忧就没有了。
第二阶段,正是现在的80后父母的成长阶段,他们是在“知识技能型”教育观念下长大的一代人。从当时的主流育儿观来看,这个阶段出生的孩子3岁前主要由祖辈看管,注重健康饮食;7岁上学时开始回归到父母身边,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由于当时社会流动人口性不强,孩子的成长处于一个稳定而紧密的亲属网络之中, 亲戚之间可以共同育儿,堂表兄妹也可如兄弟姐妹般相伴成长。对于家长而言,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还有老人帮着带孩子,也算得上是“轻松”的父母。


而今,这批80后长大成为了父母,他们要面对的是人口流动加快、环境污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及各种科学育儿、精细化育儿理念。他们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他们的孩子没有堂兄表弟相伴成长,没有完全稳定的成长环境,也没有公共领域的援助。在各种育儿产品的诱导下,80后的父母相信孩子是需要密集陪伴。同时,也因为他们和老一辈的育儿理念冲突不断,最终,在育儿这件事上,大多数的80后父母事无巨细地选择亲力亲为。
我的一位已为人母的80后学生,向我讲述了她一天的带娃经历:她家孩子在上幼儿园,因为担心把孩子放在老人身边被惯坏了,所以一直是自己在带。经过“红黄蓝事件”后,在幼儿园选择上她精挑细选,保证孩子的安全和个性发展。早上8点,她上班捎带孩子上幼儿园,为了让孩子愿意去上学,每天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知识,早上出门“亲亲抱抱举高高”使出各种招数让孩子开心出门。到了幼儿园,自己把孩子交给老师,便开车去单位。中午时间,还要问一问孩子在学校胃口怎么样,即使和老师聊两句。孩子下午5点放学,但是她没法下班接孩子,索性她在幼儿园附近给他报了一个美术兴趣班。6点半下班,7点半接孩子回家,回家后为了给孩子足够的关注,陪孩子看动画片、玩游戏、睡觉前读故事,每一项都必不可少……


今天的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还要给娃讲故事、看娃做作业, 还需要懂得孩子的心理, 治疗孩子的疾病。孩子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是教育成本却越来越高。所以,即便80后父母只养了一个孩子,各方面压力加到一起也不小。在这种双面夹击的艰难条件下,80后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缓解焦虑,事倍功半地科学育儿呢?

80后家长:放下焦虑,科学育儿

在这种情况下,80后的父母有了明显的分工,带娃这件事不知何因,理所应当地落在了女性头上。其实每个时期在孩子养育上妈妈相对来说承担的责任都会多一些。但是随着育儿理念的转变,人们对于女性的期待越来越高,不同于50年代一心扑在工作上将孩子放在托儿所,80年代把孩子当成“小皇帝”,现在母亲不仅在有工作的同时,要洗衣做饭,照顾孩子健康,更要懂心理、有科学的育儿理念。女性的压力不断增长。再加上近两年来各种学校虐童事件屡屡发生,对于孩子的成长环境的不放心使得“全职育儿”应运而生社会和家庭更多地要求这些80后妈妈们“全职育儿”。有些80后妈妈们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甘愿退居幕后,但是她们50后的老母亲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作为年轻时投身于工作的一代人,她们不忍心看着自己培养的女儿上过大学,有着体面的工作,最终却要回家带娃。80后妈妈们一旦“全职育儿”就完全不符合50后家长的期望。妈妈们在工作和养娃之间纠结,成为新的难题。


在我看来,社会和家庭其实不应该将育儿的压力全部放在女性身上。我们所谓的“全职育儿”是要求家长对孩子有高质量陪伴,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并未提出要塑造出一个“全职妈妈”。
首先,养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事情。从心理学研究表明,缺少父亲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自卑、胆小、反感男性。尤其是在3~5岁左右的男孩儿心中,爸爸对他们而言,可能代表有能力、坚强的、无所不能的,如果这个时期父亲缺席,对于孩子来说就会缺乏对男性的认同。因此养一个孩子不仅仅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能够更好地帮孩子树立一些的人生观。作为父亲,可以带孩子出去做一些户外运动,磨练孩子的意志;和孩子有一次长途旅行开阔视野;以男性的视角给孩子梳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对于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父亲在孩子养育过程中的参与也会减少女性的压力,那个“又当爹又当妈”的模式应当尽量避免。


其次,说到科学育儿,陶艳兰说:“当下的中国陷入了孩子至上主义、智育至上的养育文化下的消费泥潭里。”我想在此提醒一下各位家长,千万不要掉入育儿的“陷阱”中,像“一个暑假让孩子成为尖子生”这样的教辅机构需要认真辨别。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定要戒骄戒躁,少交一些智商税。比如有些家长看着孩子语文成绩不行,就急于去报补习班。对于孩子来说语文学不好可能是平时的一些文学积累不够,对生活的观察有所欠缺,并非将孩子送进补习班就能解决的。家长需要和孩子认真沟通,找到孩子成绩差的原因,再选择适当的方式帮孩子提高成绩。


最后,孩子的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孩子的学习环境对于学习也有着极大的影响,择校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一些私立学校对于生源质量较好,对孩子的学习抓的很紧,孩子的成绩也有保障,但是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学费也较高;而公立学校需要摇号,学生也较多元化,各个层次都有,孩子的学习压力会小一些,费用也较低。对于80后的家长来说,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选择。
80后当父母很难,80后的妈妈更累,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如何养育一个孩子仍旧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


推荐阅读
宅家防发霉指南
连夜排队疯抢双黄连,连家禽用的都抢空?清醒点啊。
如果你宅在家、太无聊?不妨去看这四部豆瓣高分电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