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是美德,不是道德绑架,家长请停止强迫孩子分享

 亲妈学堂 2021-01-11

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口罩成了稀缺品。由于在疫情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家就囤了一些,所以在得知朋友家没有买到口罩时,就打算把儿童的和大人的口罩都送给他们一些。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女儿小米,小米表示没问题,完全支持。

当天下午,我就把口罩打包给朋友发了快递。小米在旁边一边帮我拿剪刀,一边帮我拿胶带,等快递员上门取完件后,小米支支吾吾地问我“妈妈,我们把口罩都给了他们,那我们家的口罩还够用吗?”

在生活中,家长们经常遇到孩子不乐意分享的难题,像"我们家的孩子各方面都好,就是不愿意和其他人分享东西"“老大和二娃每天都在争玩具和电视”“家里来了其他小朋友,孩子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要把自己的玩具藏好”等等。


(图片来源网络)

每到这时,爸爸妈妈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家娃怎么这么小气?”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让家长们开始焦虑起来——孩子这么自私会不会交不到朋友?被孤立怎么办?都说“出门靠朋友”,朋友都没有,以后走上社会怎么立足?思来想去,越来越焦躁……

孩子不爱分享真的如此令人恐惧吗?我们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呢?

一、不懂分享不是孩子自私

而是孩子还在成长

从发展学理论上看,孩子不爱分享是因为心智发展还不成熟,认识和感受他人的能力不足。所以,孩子不会像大人一样善于思考他人想法,行为较大人来说会更加的“利己”。

比如家里有三块蛋糕,来客人时,大人们出于招待礼节,会把三块蛋糕都用来招待客人。但是,孩子往往从自我感受出发,是从蛋糕对自己的意义出发,孩子们想的是蛋糕的美味,而不会考虑到人情世故,所以孩子们不愿意分享蛋糕也在情理之中。


(图片来源网络)

从另一方面来看,孩子们不爱分享不见得是件不好的事情,这正好体现出了他们自我意识的萌动。不爱分享,是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物权敏感区,有了物权意识。孩子开始明白自己有权力支配属于自己的物品,并且将自己的归属品和别人的归属品划开界限,知道什么是别人的,什么是自己的。

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变得“自私”,开始强调“这是我的,妈妈不许碰”,或者对小伙伴说“我不想和你分享这个玩具”时,家长们要首先明白,不懂分享并不意味着孩子自私,也不是孩子品格上有什么缺陷,而是孩子成长的标签。

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父母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反而在一些讲求人情世故的场合中强迫孩子学会“牺牲式分享”。牺牲孩子教育,维护家长所谓的面子和尊严问题,导致孩子对自我和他人的归属物权限划分越来越清晰,而不愿分享的情况越来越多。


(图片来源网络)

二、家长所谓的“分享”

其实是在强迫孩子给予

1、不尊重孩子的物权观念,逼迫孩子分享

记得有一次带小米去朋友家玩,朋友家里的女儿和小米一样大,两个孩子一见面就玩到了一起。当时朋友的女儿头上戴了一个非常好看的发卡,小米喜欢极了。在临走之前,朋友想让孩子把发卡送给小米,朋友女儿随即大哭了起来,但朋友还是一边便斥责孩子不懂事,一遍督促孩子把发卡送给了小米,场面一度混乱,在孩子的哭喊中朋友和我也显得十分狼狈。

其实,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很多家长根本不会考虑或过问孩子意见,就擅自作主将孩子东西让给他人。从本质上来说,这也不是分享,而是迫于家长威严下的“奉献”和“牺牲”,是不尊重孩子物权观念,强行逼迫孩子分享的“凌弱”行为!


(图片来源网络)

2、将分享当作道德尺度,绑架孩子分享

“你大,是姐姐,要让着弟弟”,这句话经常在两个孩子的家庭中响起。在关爱孩子心理健康的节目《少年说》中,有一个孩子同样提及到了这个问题,那一幕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10岁的王子函有一个比自己只小3岁的弟弟。生活中,妈妈对王子函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让着弟弟”。在节目中,王子函说有一次妈妈带回家一份鸡肉,在找出里面的鸡腿后,立马叫出弟弟来吃。当王子函问妈妈为什么鸡腿只给弟弟不给她时,妈妈的回答是:“弟弟小,要让着弟弟”。

以孩子的年龄作为尺度,来判定谁是物品的使用权,显然不合理。但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却总把“你是大孩子,你要照顾好弟弟妹妹”“你已经长大了,玩具就让给弟弟妹妹吧”放在嘴边,这种用“道德绑架”来强迫孩子分享的行为并不可取!


(图片来源网络)

三、强迫孩子分享危害大

家长应该走出教育误区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想让孩子学会分享。但一旦家长用错方法,往往事与愿违,反而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1、孩子变身讨好型人格,不会拒绝别人要求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分享是一种美德”的观点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例如:“家里来客人了,你要把玩具分享给小朋友”“你已经长大了,这块蛋糕就让给妹妹吃吧”等等。

但这并不是出于主动的分享,而是对孩子的剥削。家长强迫出来的分享,一旦孩子成为习惯,会让孩子变身讨好型人格,成为不会拒绝的“老好人”。


(图片来源网络)

《家有儿女》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夏家经常有登门借东西却不还的邻居,夏东海夫妇不会拒绝,有苦说不出。家中的两个儿子刘星和小雨,对邻居只借不还的行为也说不出半个“不”字,事情的后果就是家中大大小小的物品都快被邻居搬空。

当邻居又一次来借东西时,女儿小雪对邻居勇敢地说出了“不”字,并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登门要回了邻居借来的东西,帮父母摆脱了烦恼。父母来向小雪取经如何说出“不”字时,小雪很酷地说:“说'不',本来就不需要理由!”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在碍于情面,让孩子学会分享。但一旦孩子习惯凡事都要分享,孩子会慢慢变得不会拒绝,成为讨好型人格,孩子会像《家中儿女》中夏东海的家一样被其他人“掏空”。


(图片来源网络)

2、孩子变身自我型人格,不尊重其他人物权

女儿小米幼儿园中,有一个让老师很是头痛的孩子,名字叫小西。在小朋友们课间玩游戏时,小西总是会变身抢其他人玩具的熊孩子。

当老师问道为什么要抢其他小朋友玩具时,小西对老师说:“我的东西都愿意分享给小朋友一起玩,那么小朋友的东西我也是可以玩的呀”。原来在小西眼里,自己的东西是共享的,那么其他人的东西也一样,所以这才出现小西在幼儿园中不问小朋友是否同意,就拿走小朋友玩具的情况。

当老师找到小西父母谈话时,才了解到小西行为背后的问题出在哪里。原来在小西家里,还有个比小西小2岁的弟弟。从小父母要求小西要礼让弟弟,零食和玩具在两兄弟间都是共用的,小西没有关于物品使用权的概念。

(图片来源网络)

这警醒着我们,让孩子建立正确的物权观念很有必要。家长不应该凡事都要让孩子学会共有和分享,当孩子处于分享的“平均”主义中时,会对物权意识的认知产生偏差,产生物品共有的错误概念,不尊重其他人的物权的同时,更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

四、爱孩子是不强迫孩子分享

允许孩子“自私”很重要!

西方社会学认为,学会与他人分享是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习的美德,也是重要的社交能力之一。那么我们又该怎么正确看待分享精神,教会孩子恰当地进行分享呢?

1、分享的前提是自愿,家长要尊重孩子意愿

前不久,有一位国外妈妈在网络上上传了一则关于孩子分享的故事。事情的经过是这位妈妈带着儿子去公园玩,突然间有六个孩子上前围住了儿子,想要分享儿子的玩具。当儿子向母亲投来询问的目光时,妈妈对儿子说:“如果你不喜欢,就说'不'”。这位妈妈的做法,在推特上获得了20多万的点赞。


(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的前提的自愿和开心,孩子有权决定自己是不是要分享,孩子不应该被强迫分享。就像成人世界中,当其他人提出要和自己共享衣服和球鞋时,我们也会进行考虑和思索。

所以,在生活中,如果有其他的小朋友想要玩孩子的玩具,但是孩子没有发起分享的行为时,家长可以先询问孩子的意见,比如:“你想分享你的玩具吗?”

如果孩子的回答是否定的,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强迫孩子分享,也不要因为孩子不分享而给孩子贴上“小气”、“不懂事”的标签。因为只有在自愿,而且内心感到愉快的基础上,分享才有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

2、培养孩子“共赢思维”,让孩子懂得交换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大方分享,家长需要为孩子提前准备好足够的东西。只给孩子一块糖,却强迫着孩子分享,自然孩子也不愿意。比如,我每次带女儿出门前,都会让女儿多选择几个玩具。这样女儿想和小朋友交朋友,但又不舍得自己心爱的玩具时,其他的玩具就能派上用场。

同时,家长们也可以慢慢引导孩子学会共享,培养孩子的共赢原则。比方说,如果有小朋友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孩子,家长可以问孩子:“其他小朋友把东西分享给你,你开心吗?”,如果孩子认可,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如果你也能和小朋友分享,那他也会很快乐哦!”

让孩子在分享互动中明白,分享并不会让自己失去玩具,反而还可以玩到别人好玩的玩具。相较于家长给孩子讲的大道理,让孩子感受到分享所带来的收益和的快乐,能更直接地让孩子学会分享。


(图片来源网络)

3、尊重孩子成长规律,培养孩子物权意识

分享的前提,是物权意识的建立。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够完善,理念不够清晰,所以会产生“这个是我的,我为什么要给别人”“我先来的,为什么要把滑梯让给妹妹”等想法。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这些不分享、独占的表现时,切忌指责和批评。家长要做好合理的引导,帮孩子发展出正确的物权观。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其他人的,并且让孩子学会在合理规则内支配属于自己的物品。

例如,在生活中,孩子的玩具、衣服,都是属于自己的,如果家中的其他人想要使用,要先问过孩子的意见。同时父母也要对孩子进行教育:爸爸妈妈的手机、爷爷奶奶家的零食,如果你想要的话,也要提前征求对方的同意。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共同物品的使用权,例如游乐场里的滑梯、秋千等,家长们要让孩子明白是要根据排队先后顺序轮流使用的。孩子的物权意识,会在这样点点滴滴的社交中建立起来。

在引导孩子正确分享的过程中,家长们不仅要在尊重孩子物权意识的基础上,教给孩子在分享中实现共赢的方法,也要给孩子拒绝不愉快分享,勇敢说“不”权利,愿每个孩子都能够发展出乐趣分享的品质!

推荐阅读
妈妈们好累,爸爸们站着说话不腰疼,是时候改改了!
高考将近,怎么学习好?
一边快乐一边焦虑:被拖延症暴击的孩子,该如何自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