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自己的眼睛看黄山】讴阳游记

 国艺学堂 2021-01-11

讴阳

用自己的眼睛看黄山

有过去黄山的机会,终因难以拨冗未成。以前听说过黄山的绝景和故事,比如古人说的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两次去黄山,还有黄宾虹为画黄山十多次去黄山观察和体验。心中留下想法,找个机会安排点时间一定去黄山看看。

这次终于成行。一个秋日,吃掉午饭从合肥出发,驱车至黄山,要经过铜陵长江大桥,再到江南的黄山已经黄昏。下榻火车站的杭徽大酒店。第二天,在地接导游的安排下,六点起床,六点半早饭,之后乘旅游公司安排的中巴去黄山。我们一行从汤口进入。汤口是一镇子,颇有名声,因为黄山的原因,也因为地图上有标记,它是进入黄山后山即南山的必经之路。如果游玩黄山,住在汤口的农家很划算,一是距离黄山很近,二是价格合适。我们住在市区,从市区进入汤口要花一个多小时。进黄山大门还要排上很长的队,故而住汤口有近水楼台之便利。难怪我们要赶早出发了。

车行进着,我们感觉不同的是路边经常有白白的一片。细看知道是黄山的菊花,据说与毛尖与猴魁一起,算是黄山的宝贝物产。

入黄山大门后还要乘坐环保公交,之后到达紫光阁。紫光阁为黄山以大型建筑,上面的题字为董必武的手迹。绕过阁楼,我们进入索道站,很多人已经在我们前面排队等待。我们进入这支五颜六色的队伍,很多人已经穿上了羽绒衫。我们则准备了雨披,可以避雨也可以挡风。等候的时间漫长,顺便看看拽着的门票。门票价格是230元,索道票是80元,挺贵的。好不容易进入索道房,我们坐在六人一箱的缆车进入山中。自缆车上观前后左右,山形陡削雄奇,悬崖绝壁围绕周围,有时与峭壁擦肩而过,颇为惊险。正好遇上阴天,山风呼啸,云雾回望合,缆车窗门飒飒作响,人如坠入云中,全身悚然,毛孔张开,有恐高症的人不禁惊呼。终于完成索道旅程,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开始爬山。路上很多怪石,记不得那么多名字了,印象最深的是绝壁上的迎客松和陪客松,有点不解的是陪者竟然抢了主角的戏,迎客松在陪客松面前显得太不起眼。导游是一位黄山姑娘,姓许,个子小巧,她的讲解不是很出彩,却很殷勤。她说有迎就有送,之后回头路过的地方就是送客松。送客松长在一块石头上面,很像华盖,挺有点意思。

天都峰是黄山第三高峰,1810米,非常险峻,古人有游天都的文章,记述得惊心动魄,大学时候学过。我关心鲫鱼背,导游说天都封山,鲫鱼背在那边,看不到了,去不了了。其实我们选择的天气不好,有名的山峰几乎云遮雾罩,一片茫茫。距离我们最近的莲花峰是第一高峰,海拔1864米,位于黄山中心位置,此时也只有雾气翻滚,偶尔仅看见几瓣莲花,庐山真面目不知其祥。我们到了光明顶,海拔1840米,上面有一石坪,并画了白色的一圈,导游说江泽民曾经乘军用直升机到此。在光明顶可以看黄山全景。天都、莲花、玉屏诸山峰,晴日皆可收入眼帘。可是今日天不作美,只有云海白茫茫,山峰几乎藏于其中。光明顶也是南山北山或者说前山后山的分界线。黄山是南山雄伟,北山秀丽。这让人有些疑惑,一般来说北山更为阳刚,南山更为阴柔。犹如人也一样,北方人更为雄壮魁梧,南方人偏于细挑苗条。当年轩辕在此修炼,不知道是否考虑了这样的地理逆反。或许他正因为考虑了这样的条件,才得以成仙。导游说,南山更加险峻,中央领导一般从北山上山,那样从地理上看更加安全一些。

黄山也有好汉坡,但是好汉坡不如庐山好汉坡的难度。所以我等轻而易举征服了。有点难度的是百步云梯。据说这是刘晓庆的成名路。因为电影《小花》里面有一段刘晓庆抬着担架爬山满头大汗的镜头,就出产这里,刘晓庆最后因为此篇获奖百花。此路的确很险,也很陡,游人空手攀援也难,不知当年刘晓庆是怎么抬着担架上去的。

一线天也是一段险路。走到三岔路口时,导游说一是升官发财路,一是桃花路。桃花路便是一线天了。既然有一线天,当然选择桃花路了。未料桃花路无桃花,而是一路石头里面的台阶,到了高处,回头一望,长长的人队如悬在空中,几乎晕眩,我忙爬进几步,上到一个小平台,方可舒放一口气。一线天上夹着一个石头,朋友开玩笑说用矿泉水瓶子可以将它砸下去,其实不过鸡蛋碰石头,丝毫难以撼动。至于升官发财那条路则平缓多了。有意思的是,两条路的寓意是,升官容易,不费力气或者少费力气,要走桃花运确很艰难。合肥人李鸿章说,世界上当官是最容易的事,此说怎么与这两条路的意思不谋而合,不会是天意吧。

记不得是哪一块石头,导游说是龟蛇当关,蛇是黄山一宝五步蛇。又说是神龟,摸摸乌龟头,活到九十九。很多人去摸,此时同行的嬉笑同事老左说,摸摸老左的头,天天能冲关。我觉得不押韵,马上接茬,说摸摸老左的头,冲关不用愁。非常押韵,而且上口。这在我们一行人当中成为笑谈。老左头上少发,很光滑的样子,大家笑得前仰后翻。原来这是一群二七王的牌友,打牌冲关是梦寐以求的。晚上上桌,小左果然输掉,结果请大家泡脚,去了200多元。之后继续战斗,又牵连我输了,我也无所谓了,只当自己泡脚自己买单。

后山转到前山,只有看松了。基本是按照松树的造型命名的。黄山的松树基本一边长。说是向阳的缘故,我看应该还有风向的原因。黑虎松是一“大块头”,具有雄劲之身,人站在他的面前,感觉黑云欲摧。传说上面藏有老虎,人走进一看却不见之。因此得名。此外还有孔雀松、凤凰松、竖琴松、夫妻松等等,名堂不少。其中小蜜傍大款别有情趣,一棵其他种类的小树与一大松树纠缠一起生长,有人调侃叫泡妞松。这是导游逗乐子的,不过也很像。

看完松树,我们察觉云气很重,决定下山,自然还是乘坐缆车。下山经过一段险峻区域,秀丽的景色变得有些挺拔。又是心惊肉跳,没办法,看山就是如此。没想到走到一半,天气放晴。料想山上怎样,仍然云雨交响吗?

这回差不多没看尽黄山五绝,温泉、冬雪几乎未见,奇石也只见到部分,所以五绝只看到二绝半,剩下的二绝半只有留下遗憾等待下回了。

美学家王朝闻说,看黄山要用自己的眼睛。真的,用自己的眼睛看可以看出适合自己味道的东西。而要真正看遍黄山,那不是几天,而是要几个月的时间。尤其是山峰,概称七十二,其他没有名字的,莫可数计,何能看尽。何况黄山天晴少雾的天气充其量九十多天,总还是要点运气的。

国艺副刊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原创制作     《国艺副刊》

《国艺副刊》微信平台编辑部

顾问:徐剑星 陈明秋 谭五昌

          郑允钦  张 炜

主编:欧阳滋生

编委: 金镯  念红  静宜

本期作者:讴阳

▼点击阅读原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