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场复养失败原因浅析

 养猪网 2021-01-11

编者按

非瘟疫情自2018年8月份传入我国东北至今已近两年,重创了国内养猪业。由于生猪短缺导致猪价一路高涨,虽然复养猪场前赴后继,新建场陆续投产,但是这条路走得并不是很顺畅,疫情依然频频发生,并不十分理想。刚发生疫情时,按照我国兽医法律法规的要求,发生非洲猪瘟后,只能采取封锁、隔离、扑杀措施。但是,近期农业农村部已经发文,对确定阳性猪及同群猪必须扑杀,对其余猪可采取隔离观察,不再采取扑杀行为,这标志着非瘟常态化基本成为我国养猪业的现状。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尚未研制出可靠的疫苗用于猪场非洲猪瘟的防控,净化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实现,必须做好长期和非瘟战斗的准备,非常时期只能采取特殊策略。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坚持科学防控梳理出复养猪场失败的原因和漏洞,我们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办法最终解决成功复养难题。笔者将猪场常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一、猪场内、外环境洗消不彻底 




猪场在复养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处理措施不当是导致猪场复养失败的一个最主要的内部原因。消毒程序一般要重复多次才能彻底消除病毒,一般流程是:火焰高温消毒清栏冲洗干净干燥喷洒消毒干燥等,必须覆盖到猪场设施的每个角落,工作量非常大,特别是对于栋舍内漏粪地板背面的缝隙、分娩床背面、暗沟管道及四周围墙1.2米以下部分等均要彻底地清洗和消毒。猪舍外部污染的土地除做常规消毒外,建议消毒后铺洒生石灰覆盖污染地表。但是,现实生产中绝大多数规模化猪场对于消毒的理解仅仅是对表面冲洗干净,再用大剂量消毒剂喷洒猪舍内外,其结果并不能彻底杀灭环境中的病毒,因为犄角旮旯和阴暗的角落里面还残存着少量的猪粪、病死猪血液、毛发、体液分泌物等。

 二、对检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消毒完成后不要急于引猪进行复养,应首先对猪场内外环境进行采样检测,待确定内外环境为阴性后,再引入部分哨兵猪作为探路观察群体(不是必需的,但这样做谨慎一些,投入少)。现实中,临床使用哨兵猪没问题,但大规模引种后也有不少发生问题的,这可能与哨兵猪的数量、运动范围和饲养时间有关,建议每栋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放入哨兵猪,并把猪栏门全部打开,让猪在栋猪舍里面自由活动两个潜伏期(40天)以上。在放养观察期内应对哨兵猪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在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且观察期内无临床异常的情况下,再做引种。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猪场只限于环境检测是阴性就开始大批引种,观察时间不足,等饲养一段时间后猪群开始陆续发病。所以必须制定严格的检测方案,建议内外环境监测和哨兵猪检测结果双阴性后再批量复养,将风险降到最低。

 三、对猪场周边疫情掌握不充分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一类烈性传染病的危害,即使对猪场进行了彻底的消毒,但当猪场周边地区的非瘟疫情较为严重时,猪场同样也面临较高的再次感染风险,因为中国式养猪的现状是土地少、密度大、散户众多、谁都能养、随时可养、生物安全防控管理混乱等。例如: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某养殖户从外省违规调入的一批仔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该批仔猪共200头,运输途中就开始陆续死亡,数量高达92头。目前很多地区疫情还在持续扩散中,很多养猪人由于高猪价利益的驱动,在周边地区尚未彻底根除病毒和有效控制传染媒介的情况下开始复产,导致复养成功率较低,并诱发自己的猪场发病,成为了新的传染源。

 四、不慎引入带毒种猪 




在复养过程中,由于要持续分批次地大量引入后备母猪,所以引种生物安全就成为突出的难题,如果把关不严,不幸引来了部分处于潜伏期带毒的后备母猪,就等于引来了定时炸弹,随时有引爆风险。因为非瘟病毒的潜伏期一般是4-19天,仅凭肉眼很难观测到早期临床症状,再加上猪场采样监测的实验室水平不一,对于潜伏期的检出率也是参差不齐。经调查发现,部分复养失败的规模化猪场,就是从其它猪场新引入了潜伏期的已感染后备母猪,因为在这些后备母猪身上检测出了非洲猪瘟病毒,这有可能是种源场的后备猪有问题,但也有可能是引进的后备母猪在运输途中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到场后一直处于应激之中,随后几天就表现出了临床症状。所以,严格筛选种源场和规范运输过程,减少引入带毒后备母猪的风险,也成为复养成功的关键。

 五、引种隔离不当 




很多猪场的隔离舍在猪场生产区内,与其它猪舍的有效距离远小于有效距离300米,无法真正起到隔离舍的作用,所以,我们建议规模化猪场尤其是大型养猪企业采用场外隔离舍隔离措施,防止由于引种不当把带毒猪直接引入自己的核心猪场。如果没有自建场外隔离舍的猪场要抓紧建设,来不及建设的可以暂时租赁猪场附近的生物安全条件好的育肥场来充当自己的场外隔离舍,先把引来的种猪放在距离核心场几公里的场外,隔离舍观察一个月,临床无异样、监测全部是阴性后,第二个月再启运回场内隔离舍,定期对内部隔离舍的猪进行采样监测,经过4周无异样全阴性,就可以按照正常程序混群饲养了。这样做成本虽然有些偏高,但是能大大降低因为引种不当带来的风险,保障了整个核心场的稳定。

 六、出猪环节出现纰漏 




疫情发生后的近两年,有能力的大型养猪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洗消烘干中心,但是还有部分养猪场只重视外部屠宰场拉猪车的消毒,而往往忽视了中转车辆和人员的管理。中转的管理核心是车辆,其次是流动的人,中转车辆不被污染是防控的重点。中转出猪是个复杂的流程,对硬件也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要兼顾流程设计以及人员的执行力。这个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烘干和隔离,隔离期越长越好,至少两个晚上,还需要有技术人员对洗车的质量进行评估,对洗车人员进行培训。此外,淘汰猪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中转车辆进行了一系列处理,但是相对于猪场还是属于脏区,要严格管理卖猪的流程,若能监管到位,会大大降低外源性非瘟入侵风险。

 七、私自使用来路不明的“神秘物质”




很多猪场由于对生物安全防控没有信心,加之吃过大亏,对非瘟产生过度恐惧,所以很多人都在偷偷地走“捷径”。去年此时,除了流行于华南地区的非瘟,还有一种“神秘物质流行于养猪业,可谓风靡一时惊恐万分的养猪人使用各种神通来寻求此物,以得到者为荣。他们会向同行炫耀此物质如何正宗、可靠、是通过非同一般的关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费巨资得来的,而且不能向外透漏此关系,即使失败也是如此,因为是拿不上台面的地下交易,结果是吃亏后又不能声张,因为对方说是“顺”出来的,这属于非正常买卖,所以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不要没灾自己倒腾出病来。

 八、防控非洲猪瘟进入猪场的几个关键点




防控非瘟就是在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猪群三方面下足功夫。对于猪场防控,简单来说就是一进一出的防控,严格入场的消毒,守住大门口;其次就是盯紧中转出猪台、销售出去的猪和流动的人,杜绝交叉和逆行,以免把非瘟病毒从中转出猪台带回猪舍,再传染给健康猪。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想尽一切办法不让非瘟病毒突破我们的生物安全防线,切断传播途径,防控就有了保障。我们梳理出了一些关乎复养成败的生物安全漏洞,并评估出了风险等级,供养猪同行参考(按照一级风险、二级风险、三级风险标识区分风险等级),提升重视程度。

一级风险
销售肥猪、淘汰种猪;

引进仔猪、种猪;

无害化车辆、外界拉猪粪车辆、运输生猪车辆;

引入猪只精液、外来猪肉及制品;

带有猪肉摊子的菜市场;

入场的饲料车;

周围有疫情;

疑似污染的水源。
二级风险
不入场的饲料车;

人员返场;

老鼠、鸟、苍蝇、蚊子等;

疑似污染的饲料。
三级风险
专业批发蔬菜的菜市场;

进场的疫苗、兽药、各种用具等;

饲料原粮;

水源。
养猪有两条生产线,一条是正常的养猪生产线另外一条则是生物安全防线生物安全防线是养猪生产线正常生产的保障最大限度减少病原和猪的接触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一般不被养猪人所重视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建立在优秀的内部管理基础之上的,如果猪场内部管理一塌糊涂,再好的生物安全措施也是摆设,也就给非瘟的暴发创造了条件。非瘟在没有可靠疫苗保护的情况下,防控非瘟必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绝对不是靠单纯的严防死守就能够防控成功的必须制定出科学有效综合性防控方案包含养猪方方面面,点到线线到面汇聚整体,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综合性防控体系

 专家点评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分析了猪场复养的一些误区,包括猪场的消毒和检测、种猪的引入和隔离、猪只转运过程中的操作管理以及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对猪场防控的压力分析;最后作者将关键的生物安全风险点进行了分级,值得大家参考。非洲猪瘟防控,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防控;从小的方面来讲是细节管理,不需要高大上的理论,最重要的就是将科学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逐一落实到位,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借口和遗憾。
     编辑:河北方田冯亚敏      审阅仇华吉       


往期回顾

 第1期“抗非大家谈” 

【1】仇华吉:非洲猪瘟是一种可管理的疫病

【2】余旭平:非洲猪瘟可防可控,生物安全: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

【3】高远飞:用“铁桶模式”提高抗击非洲猪瘟的可靠性

【4】郭廷俊:防控非洲猪瘟要重视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

【5】樊福好:非洲猪瘟检测瓶颈之核酸提取与纯化

【6】韩春光:防控非洲猪瘟的几点体会和对行业的见解

【7】曹松嵘:临床防控非瘟需注重细节和化繁为简

【8】何启盖:要科学防控非洲猪瘟

【9】王爱勇:防控非洲猪瘟需要系统思维

【10】游启雄:保猪净化,有道可寻

【11】邵国青:非洲猪瘟发生一周年自问自答

【12】范卫彬:操作不规范是非洲猪瘟防控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13】唐红宾:“善待猪,提供生理舒适度、原料清洁度和营养均衡度,降低非瘟感染概率”

【14】刘自逵:疫苗与中草药搭配有利于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

【15】赵普刚:搞定非洲猪瘟要有系统化的防控方案

【16】区伟波:凡病不治疗

第2期“抗非大家谈” 

【1】郭廷俊:养猪实战派:巧妙解决冬季北方猪场保温与通风矛盾!

【2】吴荣杰:认清非洲猪瘟病毒主要特征,抓住关键,务求实效

【3】仇华吉: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猪场如何打赢抗非战争?

【4】陈芳洲:非洲猪瘟精准清除成功案例分析

【5】周海鲁:我们是如何抗非的?

【6】吴家强:把控非洲猪瘟防控关键点,重构猪场生猪安全体系

【7】李金龙:十六字箴言 论非洲猪瘟防控策略之精准清除方案成败

【8】赵宝凯 于学武:御敌于外、截病于初,非洲猪瘟可防可控

【9】陈俭:在云南防非(上)

【10】吴荣杰:非洲猪瘟凭眼观超早期识别与预防性淘汰技术探讨

【11】曹松嵘:用消毒池替代猪舍门口的消毒盆——细节决定成败

【12】邵国青:该抓“牛鼻子”了——猪场复养成功的关键所在

【13】刘从敏:猪场生物安全文化建立之我见

【14】郑全:中药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作用及其效果评估标准探讨

【15】付学平:非洲猪瘟后猪场成功复养之道

【16】苏志鹏:规模化猪场复养关键点剖析



第3期“抗非大家谈” 

【1】杨耀智:从技术角度看集团化养猪企业在非洲猪瘟背景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刘立茂:过去的兽医实践对非洲猪瘟防控的启示

【3】张文火:非洲猪瘟背景下现代化猪舍设备系统的选择

【4】郭廷俊:不太“怕”非洲猪瘟的阳光猪舍养猪模式

【5】王长年 赵俊娜:非瘟防控,岂容“烽火戏诸侯”?——浅谈PCR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监控措施及规范化操作流程

【6】赵宝凯 李洪宇:抗非檄文

【7】潘飞:非洲猪瘟背景下的猪场规划设计

【8】赵宝凯  耿健:非洲猪瘟背景下售猪生物安全管理

【9】余旭平:生物安全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一种意志!再谈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

【10】区伟波:疫情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11】范卫彬:使用酸化剂防控非洲猪瘟存在哪些误区?

【12】王帅彪:非洲猪瘟下猪场的生存哲学——巴西净化非洲猪瘟给我们的启示

【13】付学平:新冠肺炎防控经验对我国净化非洲猪瘟的启示

【14】仇华吉:非洲猪瘟防控之“道”

【15】陈家锃:过度检测,适得其反——检测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科学应用

【16】邵国青: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复养——做决策要考虑哪些深层次因素?



第4期“抗非大家谈” ▼

【1】白挨泉:临床兽医专家对非洲猪瘟的再认识

【2】刘朋昌:猪场常见的非洲猪瘟防控漏洞(上)

【3】张国栋:非瘟背景下的养殖理念

【4】余旭平:非洲猪瘟精准清除与新冠肺炎国内防控方案的对比

【5】唐朝:从非洲猪瘟到新冠病毒,那些不得不说的事(上)

【6】游启雄:非洲猪瘟常态化呼唤系统思维

【7】夏天:非洲猪瘟背景下的猪群健康管理

【8】付学平 王琦:鸡西三德牧业考察报告——被非瘟“遗忘”的角落

【9】刘向东:非洲猪瘟背景下的养猪文化建设与制度保障

【10】孙元:非洲猪瘟背景下的中小规模养猪场生存之道

【11】罗小锋:猪场常见生物安全问题

【12】邵国青:最高水平的管理态度 使猪场立于不败之地

13】解伟涛:浅谈非洲猪瘟防控常见误区

【14】唐朝:从非洲猪瘟到新冠肺炎(中)对抗病毒的策略选择

【15】仇华吉:防控非洲猪瘟要三管齐下

【16】章红兵:一例非瘟病例成功“拔牙”总结

第5期“抗非大家谈” ▼

【1】赵同刚  韩春光:猪场复养失败原因浅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