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雨课堂|语段综合新题型汇编,很实用!

 老刘tdrhg 2021-01-12

一、(2020·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粘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标示语意转折,与文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A项,标示注释内容。C、D两项,均标示补充说明。

【知识链接】破折号的用法:(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2)标示插入语;(3)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4)标示话题的转换或语意转折;(5)标示声音的延长;(6)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7)标示引出对话;(8)标示事项列举分承;(9)用于副标题之前;(10)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此题要求根据“比喻具有相似性”来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的比喻,回答时要先找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然后分析二者的相似性。画横线句子中,比喻的本体是“(二环路塞车时的)车流”,喻体是“一条黏稠的河”,相似点是路与河的形状相似,车流与水流都是连续不断的。塞车时的车流与黏稠的河水流动都是缓慢的。据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从句式角度看,画波浪线的句子将感受后置,并且将“心满意足”分开来说,起到了强调吃饼感受的作用,强调了一种满足感;而改写句侧重在“一扫而光”上,根据前文的“食欲大振”来看,画波浪线的句子更符合原文的逻辑。从语体风格上看,画波浪线的句子活泼俏皮,更口语化,与所给文段的文风更和谐;而改写句比较普通。此外,以改写句结尾,似乎话未说完;而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文段结尾,语气舒缓,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二、(2020年山东新高考模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 ①  。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  ② 。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4.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运用比拟的手法。“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运用比喻的手法。“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忽然……忽然……忽然……忽然……”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 ①原文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原文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口语化,描写亲切生动。(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题目是鉴赏句子的表达效果,两个句子表意基本相同,但由于句式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原文当中的句子是短句,题干当中的句子是长句。短句短小精悍、节奏短促、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比较强。例如“有的黄,有的灰……”独立成句,且活泼有力。“一层层的”跟后面的“有的黄,有的灰……”节奏感比较强,层次感比较强。短句多用于散文,语段属于文学类文本里的散文,口语化,要符合前后文语体,亲切生动。长句特点用词较多,修饰语(定语、状语)多,并列成分多,或者说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长句特点是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别致,易于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和严密精确的思想。长句多用于公文等实用类文本,相对比较严谨。

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①忽然又温暖一会儿 ②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联系上下文。要补写的句子①处,注意前后文的句式以及前后文的文意衔接。横线前面的句子“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主语为“那阳光”,再结合后文“这个变动并不激烈”,抓住关键词“变动”“不激烈”,然后选择句式“忽然清凉一会儿”仿写,“清凉”反义词“温暖”,可以确定①处的句子为“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语段②处后文“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从文意上理解指的是“山”,所以可以明确前句①处中心一定是指“山”,②处前面“因为颜色的不同”要和②后面的横线在语义上建立因果联系,由于“颜色的不同”导致山的高低明显,所以横线处可填写“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之类的语句。

三、(2020年4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春天本该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或者,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似着深巷里的酒呢。可是,落日时分,吴家坡人却闻到一股血味,红红淋淋,腥浓着,从梁道上飘散下来,紫褐色,一团一团,像一片春日绿林里夹裹着几棵秋季的柿树哩。谁说,你们闻,啥味儿?把夜饭端到村口饭场吃着的人们,便都在半空凝住手中的饭碗,抬起头,吸着鼻子,也就一股脑儿,闻到了那股血味。(①)。静一阵,有人这样说了一句,人们就又开始吃着喝着。谁都知道,明儿是三月底,本月的最后一个集日,屠户家里当然是要杀猪赶集呢。不过,往常的集日,李屠户都是起早宰杀,日出上路,当天到镇上卖售新鲜。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②)。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草呢,也相跟着疯生疯长。要锄地,要施肥,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谁能过多地顾上谁哩。月亮已经升了上来。吴家坡在月光中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能清晰地听见村街上走动的脚步声,踢里踏拉,由西往东,渐次地远了。

(节选自阎连科《黑猪毛白猪毛》)

7.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

B.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

C.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

D.吴家坡在月光中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B项,“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似着深巷里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的酒”,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 ①原文每个修饰成分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②原文中“绿绿的”修饰“春天的味道”,化味觉为视觉,强化了春天绿意盎然的感受,而改后的句子用它来修饰酒,仅指酒的颜色,太直接;③原句与上下文的句式结构更相近。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两句虽然语意基本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原句中的定语是单独列出来的,有强调的作用,如“绿绿的”“浓浓的”等定语强调了“春天的味道”的具体性状,此外,“的”字结构使单独成句的修饰部分具备了名词的功能,比较形象,修改后的句子定语直接修饰“酒”表达太直接,缺少韵味。从句式结构上来看,原句是灵活的短句,更符合原文的语言风格。

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①李屠户家里又杀猪了 ②人们都没有去多想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第①处,根据下文“明儿是三月底,本月的最后一个集日,屠户家里当然是要杀猪赶集呢”的提示,再结合上文“闻到了那股血味”的事实和下文“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的疑问,自然就推出此处应填“李屠户家里又杀猪了”的内容。第②处,上文提出“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的疑问,那么文段接下来的内容有两种思路,一是对原因进行解释,二是对这个疑问本身进行评价。根据下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谁能过多地顾上谁哩”的提示,可排除第一种思路,所以括号内要补写的句子应是“人们对原因不予追究”的意思。考虑到本文段朴素明快的语言风格,基本上能推出此处应填“人们都没有去多想”之类的内容。

四、(济宁市2020年5月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草场上几只黑色瘦胫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处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难得这么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几只羊依旧低头啮草,恍惚间我觉得它们嚼的不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又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 ①  。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何尝能尽情描绘造物之奇?至于和风劲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  ② 。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10.下列各句中,全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一组是(  )

①富贵于我如浮云。

②它们嚼的不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③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又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

④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⑤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

⑥半天朱霞,粲然如焚……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①将富贵比作浮云;③将斜排的云比作短诗、小令;④将纸比作天;⑥将晚霞比作野火。②为拟物,⑤为拟人,均不符合题意。

1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 ①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 ②而且云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由上文中的“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和下文中的“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可知,此处可填“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之类的内容。②处,由上文中的“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和下文中的“半天朱霞……野火”可知,此处应填“而且云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之类的内容。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牧羊的孩子已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 ①原句将人物行为置于自然景物中加以描绘,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感,更有画面感、意境和艺术感染力。②原句用“聚拢”“袅升”“隐向”等词语,描绘出一个美好动人的动态景象。③原句在内容和风格上与前文更协调统一,“不知何时”照应了“我”的“痴想”。(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分析原句和改写后的句子可知,两句虽然意思基本相同,但画面感、动态感和语言风格不同。考生作答时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分析原句的优点。

【答题技巧】解答这一类题的关键是把握原句的特点,即原句与改写句相比,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通用思路是从词汇、句式、修辞、表达技巧、表现方式、语句内容、语言风格、语境等角度切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表达效果。

五、(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了它的幽静。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

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上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吗?打打舒身都嫌烦,一头栽到床上,  甲  。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光吗?①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恍惚惚的,②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的鸟叫声,像是嘈杂的竹乐声,像是姑娘们的吵嘴声,又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的乱唱声。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吱”一响,你就醒了。你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你睁开了眼,窗帘后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哐哐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噜的话;稍偏右边,嘚嘚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会躺在床上吗?不,你不会。  乙  ,③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吗?山上那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④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成了它的一部分。

1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描摹出梦境之神奇,突出了梦中情境变幻之快。

B.②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晨山中鸟叫声的热闹,情趣盎然。

C.③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阳光的明媚可爱、朝气蓬勃写得神态毕现,富有表现力。

D.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对山中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真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原文④句“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成了它的一部分”中的“你自己”与迎春花的一部分并无相似点,所以此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边传来石工们在凿石时说话的声音,右边传来一匹马上山的声音。”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 ①原句有生动恰当的描写,更能体现事物的特点,表达效果更好。②原句句式灵活,表达随性,符合入物恬然的心境。③原句表述偏口语化,亲切生动,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从表达效果看,原句中“哐哐”“呜噜的”“嘚嘚的”等修饰词语的运用,使描写生动准确,形象地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点;从句式看,原句长短句结合,表情达意更加随性舒缓,符合人物恬然自适的心境;从语体角度看,原句“靠左边一点”“呜噜”“稍偏右边”,表述偏口语化,更加亲切动人,与上下文的语言风格协调一致。

【技法总结】比较鉴赏语句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词语(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的变化;二是注意句式(长短句、整散句)方面的变化;三是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的变化;四是要注意语境氛围与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变化;五是要注意表达方式上的变化等。

15.请在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甲:就昏昏入睡了乙:你跳下床来打开窗子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甲处,联系上下文中的“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吗?打打舒身都嫌烦,一头栽到床上”“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可知此处应填写“就昏昏入睡了”之类的内容;乙处,联系上下文中的“那时你还会躺在床上吗?不,你不会”“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可知此处可填写“你跳下床来打开窗子”之类的内容。

六、(淄博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三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西湖,太湖、洞庭湖、洱海……这些名湖,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有的妩媚,  ① ,有的浓妆,有的淡抹。唯独镜泊湖另具一番情调,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而是充满了古朴的野趣。坐在镜泊湖旁那种有着尖顶、回廊的木头房子里,推窗也可以看到一角的山色湖光。这个遥望不见一座塔、一道拱桥、一个亭台楼阁的巨大湖泊,自有一番“妙趣天然未夺真”的景象,它所具有的是一种粗犷的美、朴素的美。打个比方吧,她是在水乡浣纱时代的西子,而不是宫禁里“云鬓花颜金步摇”的杨妃。

镜泊湖的湖水很清,湖面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船在上面航行,上端是山色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船头冲破了画图,涟漪潋滟,波光摇曳。船腹下的图景又愈合起来。两岸山峦绵亘,比较靠近山崖的时候,似乎有点三峡气派。更奇特的是,这个湖曲折蜿蜒,实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  ② ,所以人们常常能发现惊喜。小船航行着,航行着,看来前头是岸了,谁知转一个弯,又是一面大湖。湖中有一个地方,又是放流木排的场地,巨木成筏,在湖面上载浮载沉。这样的景象,在其它人工修饰很多的名湖,也是难得一见的。

16.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对偶、借代、排比

C.比拟、比喻、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有的妩媚……有的浓妆,有的淡抹”是比拟兼排比;“湖面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是比喻。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船在湖面上航行,上下都是山色云彩,船头前方是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的水面。”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原文两次强调“山色云彩”并单独成句,突出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照应前面的“巨镜”。“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等词语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镜泊湖平静、美丽的特点。(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其实是要有针对性地鉴赏画波浪线的句子,针对的是二者文字表述的不同。“上端是山色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中,“山色云彩”运用两次,有强调作用,比“上下都是山色云彩”更突出水天一色的美丽,同时也比后者更有画面感。“涟漪潋滟,波光摇曳”单独成句,也有突出强调的作用。“船头冲破了画图”运用借代,比“船头前方是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的水面”更富有动感,也与后面的“船腹下的图景又愈合起来”呼应更好,表达更显严谨,更能突出镜泊湖的美丽。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①有的雄奇 ②因为这个原因/因为湖曲折蜿蜒/因为湖形成原因特殊(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①处,根据“有的妩媚”“有的浓妆,有的淡抹”以及后面的“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有的雄奇”。②处,承上启下,前面说“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后面说这个特点的结果“所以人们常常能发现惊喜”,故此处所填内容应将前后连贯起来,由此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因为这个原因”或“因为湖曲折蜿蜒”“因为湖形成原因特殊”之类的内容。

七、(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黄姚这个名字,会让人一下子记住。它远远地在那里,在你的念想里。那或是一种乡间情怀,一种乡愁感念。什么时候,这里都像是(  ) 而幽静的后院,小门里藏着几百岁的老宅院。如果在姚江上看,就会感觉古镇是从水里长上去的,一直长到地老天荒。江边有人划船,有人洗衣,有人戏水,一派天然写意。

黎明在风中把黄姚叫醒。一群鸟,聚在一起飞,像开在空中的花。早上看黄姚,觉得黄姚氤氲中会飘起来,各种日常都在缭绕,包括炊烟、豆豉的浓香、草药的异香。进入黄姚,我也会飘起来,气韵爽身,心劲飞扬。背着书包的孩子,从门里出来,阳光将小小的身影打在石板路上。一只白蝴蝶飞走了,土墙上(  )一道翩然痕迹。这一切,让你想到,在黄姚,哪怕一片叶子,都有它的意义。夜晚的黄姚,有点像寓言。月提着一盏青灯,随我上着层层石阶,而后不动声色地跃上屋顶,将古镇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巷子忙碌了一天,在红灯笼的轻摇下,睡得很沉。天的穹庐(  )了四野,一切都在孕育。我相信,任何人(  )经历过黄姚以及黄姚的夜晚,他会变得深涵而宁静。我曾经来过,却总是不能真正领略黄姚的全部。我想以对黄姚的热情邀请更多的热情。我想邀李白来望月,这里的月有家乡的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黄姚似乎并不在意,她就那么纯秀地站在芳香馥郁的田野间,站在桂林山水的旁边,等谁,又不似在等谁。

1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安适留下笼盖  只有

B.安逸留下笼罩  只要

C.安适划出笼盖  只要

D.安逸划出笼罩  只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安适”是指安静而舒适;“安逸”是指安闲舒适。根据下文的“幽静的后院”等语境信息,可知此处强调的是“静”,故此处选“安适”更恰当。第二处,“留下”侧重于静态,“划出”更具有动感,强调了过程,根据语境,此处选“划出”更恰当,更符合语境。第三处,从语境看,“笼盖”和“笼罩”两个词语用在此处皆可。第四处,黄姚和黄姚的夜晚是能使人“变得深涵而宁静”的方法之一,所以应选“只要”。综合以上分析,答案为C。

【难点突破】词语辨析主要使用“语素区分法”。所谓“语素”,就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两个近义词往往含有相同的语素,而这些相近词语的意义差别,往往落在两词相异的语素上。通过比较相异的语素,往往能把握两词的差别。例如“疏离”与“疏远”,两词明显的相异语素是“离”和“远”,这两个语素在原词中均表示“疏”的结果,只是结果不同:“离”表“疏”的状态,并不强调“疏”的程度;而“远”则是“疏”的程度。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月像一盏青灯,照着我上层层石阶,毫无声息地照着屋顶,整个古镇覆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 ①原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月”当成“我”的同伴,更能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友好、平等的关系;②原文“提、随、跃”等动词,以动写静,更好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的灵动性。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要分析表达效果首先可以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原句“月提着一盏青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当成“我”的同伴;改写后的句子“月像一盏青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后无法表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然后从句式和用词上来看,原句中的“提”“随”等动词,生动形象,改写后的句子没有了这些动词,缺少了感染力。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两组恰当的语句。要求:与横线前的句子构成排比,语意完整连贯。

答案我想邀杜甫来住厦,这里从不会风卷三重屋茅;我想邀郦道元来看水,这里才应该是《水经注》的结尾。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内容,要与语境相吻合,应适当体现对古人及其诗文意象的化用,保持语段意思的连贯性与完整性;二是句式要与横线前的句子一致,构成排比。

八、(山东省滨州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菜品味重色黯, ①  。不过寻常百姓家也是不需要什么席面的,所以那些家常菜一直是我们的最爱。

如果不年不节的,平素大家吃得都很简单。由于故乡地处苦寒之地,冬季漫长,寸草不生,  ② 。我们食用的,都是晚秋时储藏在地窖里的菜:土豆、萝卜、白菜、胡萝卜、大头菜、倭瓜,当然还有腌制的酸菜和夏季时晒的干菜,有豆角干,有西葫芦干,有茄子干等。人们喜欢吃炖菜,冬天的菜尤其适合炖。将一大盆连汤带菜的热气腾腾的炖菜捧上桌,寒冷都被赶走了。人们喜欢把主食泡在炖菜中,比如玉米饼和高粱米饭,一经炖菜的浸润,有如酒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滋味格外的醇厚。而到了夏季,炖菜就被蘸酱菜和炒菜代替了。园田中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都适宜生着蘸酱吃;而芹菜、辣椒等则可爆炒。这个季节的主食就不像冬天似的以干的为主了,这时候人们喜欢喝粥,芸豆大碴子粥、高粱米粥以及小米绿豆粥是此时餐桌的主宰。

2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类比排比比拟            B.比喻借代对偶

C.借代类比排比            D.比拟比喻排比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有豆角干,有西葫芦干,有茄子干”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寒冷都被赶走了”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一经炖菜的浸润,有如酒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使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园田中菠菜、黄瓜、青葱、生菜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都适宜生着蘸酱吃”,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

答案 ①原句修饰成分独立成句,强调了菜的品种之多。②原句使用短句,句式活泼,节奏明快。③原句表述口语化,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内容、句式和语体上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从内容上来看,原句先说蔬菜,再分开说蔬菜的名字,起到强调作用;从句式上来看,原句“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用的是短句,更加简洁明快;从语体上来看,原句口语化特点明显,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

【方法总结】赏析语言的表达效果,注意从以下角度思考:一是修辞角度,指出不同修辞手法的不同作用;二是句式角度,重点观察长短句和整散句;三是用词角度,重点思考动词和形容词;四是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五是语体角度,看哪种语体与上下文风格一致。

2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 ①所以真正能上得了席面的很少 ②所以吃不到新鲜的绿色蔬菜(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认真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根据语境来填写。第①处,从横线后的“也是不需要什么席面的”可以看出,所填的句子一定和“席面”有关,再结合横线前的“菜品味重色黯”,此处应填写“所以真正能上得了席面的很少”之类的句子。第②处,从横线前“由于……”和后文列举的蔬菜的类型可以看出,此处应填写“所以吃不到新鲜的绿色蔬菜”之类的句子。

九、(山东新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7题。

眼前这哪里是海呢?只有水,水的天,水的地,水的色彩,水的造型。那如花灿烂的浪,时起时伏的波,星星点点的雨,湿湿软软的雾,一起塞满了这个蓝天覆盖下的穹庐。她们笑着,叫着,舔食着天上的云朵,吞没了岸边的沙滩,狂呼疾走,翻腾飞跃。(1)极目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由地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赶到脚下时便成了一道道齐齐的水墙,像一匹扬鬓跃蹄的野马,呼啸着扑上岸来,“啪”的一声,一头撞在那些圆溜溜的礁石上,顷刻间便化作了点点水珠和星星飞沫。还不等这些水珠从礁石上退下,又是一排水墙,又是一声巨响,一阵赶着一阵,一声接着一声,无休无止,无穷无尽。倒是水雾里的那几只海鸥在悠闲地盘旋着,打着浪尖。我站在礁石上,任海风鼓满襟袖,任浪花打湿鞋袜,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啊,原来是这个样子。

25.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借代排比比喻            B.排比比喻比拟

C.设问比喻比拟            D.反问排比借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眼前这哪里是海呢?”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水的天,水的地,水的色彩,水的造型”“如花灿烂的浪,时起时伏的波,星星点点的雨,湿湿软软的雾”等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她们笑着,叫着,舔食着天上的云朵”等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像一匹扬鬓跃蹄的野马”等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文段中没有使用借代、设问的修辞手法。

26.文中(1)句描写了来自天地的波涛与浪花,请仿照分号后的内容与句式,在横线处再写一个句子,使整段话的内容更丰富,要求前后连贯、意境协调。

答案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浩浩荡荡,一排赶着一排,如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大军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注意三点:一是确定内容,根据题干中“来自天地的波涛与浪花”的提示和后面对地里浪花的描写可知,横线处要写来自天边的波涛;二是确定句式,即“那……的波涛,……(AABB式词语),一……一……,如(像)……”;三是意境协调,结合画线句子前面的“狂呼疾走,翻腾飞跃”可知,此处应体现波涛“野”的一面。

27.请把下面的短句填入文中(2)处,使语句前后衔接,语意连贯。(只填写序号)

①滚滚的波 ②没有一星儿杂虑 ③而那隆隆的浪 ④又激荡起我浑身的热血 ⑤那浪波与礁石搏斗的音乐 ⑥我立即被冲洗得没有一丝愁绪

答案 ⑥②③①⑤④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2)处横线前面的“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产生的结果并没有阐述完,所以(2)处首先应填与“我”的感受有关的内容,即⑥,②与⑥中“没有一丝愁绪”结构一致,联系紧密,②排在⑥后。而③①⑤的顺序暗含分总的结构,⑤中有“波”“浪”,是总说,①说的是“波”,③说的是“浪”,③前面的“而”引起转折,应排在前面。④是③①⑤带给“我”的感受,所以④应紧跟③①⑤。

十、(山东新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30题。

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 ①  ,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花;无香的花中, ②  。海棠,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这四棵海棠,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它们遥遥俯视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看见过幼儿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的涌出的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成了永远的春天!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里无数次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地一放!

2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拟人、比喻、反问      B.对偶、比喻、借代

C.对偶、排比、拟人       D.比喻、排比、夸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使用反问、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

2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孩子们从小门里有的挤出来,有的跳出来,有的涌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让人感受到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 ①原文运用问句,更能引起读者注意,读者的浸入感也更强;②“小小的门里”更突出了“小”,与从门中出来的一大群小朋友形成对比,更能表现奔涌之感;③原文节奏急迫,突出了小孩子从小门里出来时的急迫、快乐、活泼;④“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将“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形象化,语言也更简洁;⑤原文运用长句,给人连绵不断、目不暇接的视觉感受,与描述的内容更契合,使表达更有力。(答出三点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揣摩原句与修改后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可从句式、用词、节奏等角度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比如从用词上看,“小小的门”比“小门”更强调门之“小”,与小孩子之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能表现奔涌之感。“挤着的跳出的涌出的使人眼花缭乱的”中间没有标点,语气急促,节奏快,很好地突出了欢快的气氛。

3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①栽后都很后悔 ②我最喜欢海棠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①处,根据横线后面“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可以推知此处应填“栽后都很后悔”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根据分号的提示可知,“无香的花中……”与“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存在对应关系,再根据横线后作者对海棠的赞扬,可以推知此处应填“我最喜欢海棠了”之类的句子。

十一、(山东新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1~33题。

鲁迅确实是语文教材入选率最高的作者,但如果说鲁迅作品对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在教学上有难度,  ①  ,未免有些无理取闹。鲁迅所处的年代白话文运动(  ),一些语言表达方式(  )与当下有一定的差异。应该看到,  ②  ,如胡适的《我的母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背影》,普遍存在一些读起来“不通顺”的地方,然而都(  )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太大阻碍。何况文言文与早期白话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难道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并非坏事?当然,想要读懂鲁迅,得有(  )的意识,要提前对其创作背景、思想感情有整体的把握。讲《荷塘月色》绕不开朱自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学《记念刘和珍君》也要知道为什么“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没有听过教师讲解、没有意识到揣摩种种隐喻重要性的学生,拿什么去理解《西西弗的神话》?又怎么去分析《变形记》?今天我们与其争论要不要在语文教材中保留鲁迅的作品,  ③  ,鲁迅写这些文章是什么用意。

3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如火如荼诚然不可能饱带干粮,晴带雨伞

B.方兴未艾确实不至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C.如火如荼确实不至于饱带干粮,晴带雨伞

D.方兴未艾诚然不可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语境强调的是白话文运动正在兴起、发展,应用“方兴未艾”。诚然:实在;固然(引起下文转折)。确实:真实可靠;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第二空的内容与下文不存在转折关系,应用“确实”。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不可能:不会有可能。“不可能”的表述太绝对,根据语境,应用“不至于”。饱带干粮,晴带雨伞:指虽然吃饱饭出门,还是要带足干粮;虽然是晴天出门,还是要带上雨伞,比喻有备无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队未出发,先准备好了军用物资,比喻提前做好准备。语境说的是学习课文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应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3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何况早期白话文与文言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难道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并非坏事?

B.何况文言文与早期白话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并非坏事。

C.但是文言文与早期白话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学生从有限的教材文本中多一些了解并非坏事。

D.何况早期白话文与文言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并非坏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第一处,语序不当,这段文字强调的是对早期白话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看法,应该是早期白话文与文言文相比较,正确语序是“早期白话文与文言文一样”;第二处,否定失当,“难道……并非坏事”指“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是坏事,不符合事实。综合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项全部修改正确。

3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①应该退出教材 ②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 ③不如多思考一下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①处,根据横线后的“无理取闹”可知,所填写的句子应表达让鲁迅作品退出教材的意思。第②处,根据横线后“如……”所举的例子可知,应填写“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之类的句子。第③处,根据画线句所处的语境以及前面的关联词“与其”的提示可知,应填写“不如多思考一下”之类的句子。

十二、(山东新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36题。

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  ①  。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地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  ②  。在混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美人的臂膊,交互地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是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缠绵着……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34.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比拟、借代、夸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等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是美丽的贝壳一般”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缠绵着”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段中没有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3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在水里摇曳着淡淡的影子。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美人交互地缠着挽着的臂膊。”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 ①“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交互地缠着,挽着”等短语相对独立,起强调作用;②原文表达层次感更加明显,画面感突出;③原文句式长短结合,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原文与上下文语体、节奏保持一致。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分析原句和改动后的句子可知,二者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内容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层次感和画面感不同,句子的长短不同。作答时可从上述三个方面分析原句的优点。

【知识拓展】长句是指结构复杂、修饰语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修饰语较少的句子。长句的表达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语意贯通,气势磅礴。短句的表达效果是短小精悍、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

3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①都是黄而有晕的 ②月色是清的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生动的能力。第①处,从后面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可以推知,横线处所填内容要体现灯光的“黄”和“有晕”,所以此处可填“都是黄而有晕的”之类的内容。第②处,由“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在混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可以推知,横线处应填“月色是清的”之类的内容。

十三、(山东新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39题。

不同的书,会散发不同的馨香。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气吞山河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会让我们的心灵充满生命的热情;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神秘的幻想……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书,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就像石楠花一样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那样的书,不仅侵害了创作者的权益,  ①  。千万不要让这种书进入我们的视野,杜绝那一丝丝臭味腐蚀我们的心灵,从而影响我们美好的心情。

书香默默入心来,  ②  。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我想说,你的气质里藏着那一缕缕书香。每一缕书香,都会遍历你全身的经脉,让你的气质散发着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爱读书的人,举手投足之中透出一种优雅感,身上散发着清淡的书卷味,灵魂里沐浴着浓郁的书墨香。有一种气质,会从书韵中获得升华,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37.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气吞山河的历史书,是……;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气吞山河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等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语段中没有使用夸张、对偶、借代的修辞手法。

【易错点拨】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两个事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个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借代:用相关事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不出现,借用一个事物来代替;本体与借体是密切相关的两个事物,存在着具体与抽象、部分与整体、专名与泛名、特征与本体等关系。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大金牙嘿嘿冷笑了两声”。

3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也有一些错字连篇、粗制滥造的书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就像石楠花一样。”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 ①原文是短句,更符合文章整体灵动的语言风格;②原文中“错字连篇”“粗制滥造”作谓语,而其在改写后的句子中作定语,作谓语时对这类书的否定意义更强烈;③“就像石楠花一样”在原文中被放在“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之前,与上文中的“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结构一致,表达自然流畅。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原文整体更多运用了短句,表现了整体灵动的语言风格,故定语过长的句子放在语境中不合适,而且“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在原文中作谓语,在改写后的句子中作定语,作谓语时对这类书的否定意义更强烈;不需要突出强调“就像石楠花一样”,就没有必要将其单独列出,将其放在“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之前,与上文中“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的结构保持一致,让表达更贯通。

3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①也损害了读者的利益 ②书能提升人的气质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①处前面说的内容是“不仅侵害了创作者的权益”,所以横线处所填内容有可能涉及“读者”,结合后面的“千万不要让这种书进入我们的视野,杜绝那一丝丝臭味腐蚀我们的心灵,从而影响我们美好的心情”,由此确定该处应补写“也损害了读者的利益”之类的内容。第②处前面说的是书香,后面说的是读书与人的气质之间的关系,因此此处应填“书能提升人的气质”之类的内容。

【规律总结】语言表达连贯题做题技巧:(1)要注意话题和陈述角度是否统一。在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时,要围绕一个话题来安排句子,保持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2)要注意前后句式,考虑句子结构是否一致。在叙述或描写时,相同位置上的用语在形式和结构上要保持一致。(3)要注意上下句表达的内容是否相似或相对。(4)要注意上下文的内容是否符合事理。(5)要注意内容的前后照应,考虑语脉是否相承。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表达连贯的重要条件。

十四、(山东新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0~42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了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  ①  ,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

一提到雨,  ②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40.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拟人、比喻、夸张      B.引用、拟人、反问

C.对偶、反问、排比       D.引用、对偶、夸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第二段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等诗句的引用,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说够不够悠闲?”“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等语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使用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故此题选B。

4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时如果下再一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配上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背景,便十分的悠闲。”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 ①原文把冬日乡村图景当成一幅画,并且想象了作画的过程,新奇有趣;②原文使用了反问句,加强了语气,强化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点,原文中“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洒上”“加上”“淡得几不成墨”等内容,把冬日乡村景色当成一幅画来写了,“洒上”“加上”都是动作,是作画的过程,因此比单纯写“下雨”“配上背景”要新颖有趣,且突出冬日乡村风景如画的特点;第二点,改写的句子是陈述句,原文是反问句,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表达效果更好。

【答题技巧】解答本题先对比原句与改写后的句子,找出二者不同的地方,从句式的变化、修辞或艺术手法的使用等角度思考二者的不同之处,最后体会一下二者表达效果差别在哪里。

4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①天垂暮了 ②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一处,根据画线句前后文可知,这几句在以作画的形式描写冬日乡村的景色,根据后面“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可知,此处写的是晚上的情景,因此可补写“天垂暮了”“到了傍晚”等句子。第二处,根据语境可知,第二段开头是个过渡句,上句承接上段写“雨”,下句应该开启后面的内容写“雪”,因此此处可补写“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或“也就会想到雪”之类的内容。

十五、(山东新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3~45题。

在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地质下陷,形成古赣江下游河谷盆地,后来断块上升的“庐山”耸峙盆地之缘,盆地变成泱泱大湖。因湖与鄱阳山相接,湖取山名,  ①  。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冬候鸟越冬天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被誉为“候鸟的王国”。严寒,千百万只、百余类冬候鸟,从西伯利亚,从西太平洋,从北冰洋,飞越千万里,来到鄱阳湖越冬。小天鹅摇着风扇一样的翅膀;斑嘴鹈鹕在湖畔踱步,像一群乡贤,羽扇纶巾……它们在这里筑巢、孵卵,繁衍后代。三月之末,暮春的湖水变得温暖,群鱼逐草,开始孵卵。这个时节,最后一批北迁的冬候鸟和第一批落户的夏候鸟开始“换岗”。冬候鸟和夏候鸟混杂一起,云集湖面,彼此穿梭其间,游水嬉戏,一派和谐景象。

候鸟爱极了鄱阳湖的湖滩和草洲,爱极了鄱阳湖的温暖湿润气候。湖滩有广袤肥厚的淤泥和星罗棋布的洼湖。淤泥里有螺蛳、泥鳅和黄鳝等;  ②  。鱼在洼湖里游得多么畅快,漾起的水波如花纹。水荡声是大地之音,似乎被万里之遥的鸟儿听到了。鸟儿仿佛听见中国的南方在召唤:鄱阳湖多么肥美啊,多么舒适啊,多么宜居啊!

4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借代、排比、比拟       B.比喻、排比、拟人

C.排比、比喻、夸张       D.借代、夸张、比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语段中“从西伯利亚,从西太平洋,从北冰洋……”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小天鹅摇着风扇一样的翅膀”“漾起的水波如花纹”等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最后一批北迁的冬候鸟和第一批落户的夏候鸟开始‘换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段中没有使用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故此题选B。

4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鄱阳湖十分肥美,十分舒适,十分宜居。”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原句为感叹句,比陈述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画波浪线的句子前有“召唤”和冒号,原句更能体现“召唤”的意味,与原文联系更紧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分析原句与改写后的句子之间的差别,可以从句式等角度分析原句表达效果好在哪里,如原文为感叹句,而改写后的句子是陈述句,感叹句情感的表达更为强烈,更能表现对鄱阳湖的赞叹;同时还可以联系画线句前后的内容,从表达准确、与前后文联系等角度来思考分析。

45.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①遂名鄱阳湖②洼湖里有鱼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①处,根据横线前“因湖与鄱阳山相接,湖取山名”和横线后“鄱阳湖……”,可推知此处应填写“遂名鄱阳湖”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根据横线前“湖滩有广袤肥厚的淤泥和星罗棋布的洼湖”“淤泥里有……”和横线后“鱼在洼湖里游得多么畅快”,可推知此处应填写“洼湖里有鱼”之类的句子。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