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镗家的男娃在一年级的时候,语文成绩在班级中一直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 究其原因,是因为娃的幼小衔接没做好,而且年纪偏小,理解力和反应能力都没跟上。 然而,通过一年半的努力,现在上二年级的娃,语文成绩能稳定在班级前列,最近还考了语文第一! @镗感到非常欣慰,这证明了:现在进行的这一套语文学习方法很有效果。 这一过程,可以说是有舍有得吧:让娃放弃了书法课,但是进行了大量阅读输入、还利用看图写话这一题型给娃进行了逻辑思维启蒙.....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镗的经验分享! 昨天娃很开心地跟我讲,5-6单元的语文测试,得了99分,班上第一,实在很难得,某种程度上也让我松了一口气,之前还是有点担心的。 担心的原因是: 一是因为我们是0基础上小学的。 没有进行幼小衔接,也没有识字,拼音我们只在开学前找了两本培训机构的书过了一次。 二是因为我们年纪偏小。 我家娃是8月4号的,生小孩的时候好开心哦,觉得在9月1日之前不影响读书了,结果上小学猛然发现,比班上不少孩子小了10个月,这个年龄的鸿沟无法抹去。 还记得公立教户口报道的那天,校长看到他的年级还说了句,8月这么小啊,我记得我接了一句会有影响吗。 结果开学以后发现,影响没有,但是差距是很大的,年长的小朋友多了10个月的时间,并且已经读了大班的。 一年级一开学好多同学开始看西游记,不带拼音的厚书,当时我就吓了一跳,觉得自己娃的幼儿园是放羊去了。 三是因为小朋友脑子偏笨,反应能力很弱。 记得一年级下学期的的语文期末考试,这道题他是这么解答的,我估计全年级都只有他一个人是这样理解的,看到的时候哭笑不得。 这个题,明显就是考,什么样的小草,什么样的月亮,什么样的燕子。 他给你这样答,不是因为脑子短路,就是因为太笨。 所以在一年级上、下的期末考试中,孩子的语文成绩都是偏下的。 但是,通过这一年半的努力,我们的语文成绩能稳定在前列,让我感到很有底气、也很欣慰,这证明了:我们现在进行的这一套语文学习方案很有效果,可以继续坚持了。 所以,我就来总结一下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些方法 1. 根据娃的时间精力,学习内容有舍有得 首先,根据娃的情况,我们主动放弃了书法课的学习。 全班49人,大概有30-35人上了硬笔书法班,但是我们没有上。 我们只是偶尔会上一下大手牵小手的汉字书法课,所以我们家孩子的写字写得很一般。 他上周回家还跟我说,语文老师说他写的是牙签字,要求去上书法班,但是我拒绝了他。 因为,我对书法的态度是这样的:虽然书法很重要,但是它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最要紧的事。 我们可以暑假、寒假坚持每天练上一篇,但不需要强制孩子去上培训班。 写字,是需要自己去揣摩,去思考,去理解的,只要有心,自然会越写越好。 2. 广泛的课外阅读 每学期班级都有个阅读农场,每周交5本阅读证明就可以贴一棵小树苗,这几次孩子都是第一。 不过说实话,这一年我们还是绘本读得比较多,用绘本去和其他同学的大部头书相比,还是很惭愧的。 2020年全年统计下来,一共读了1152本,感谢小花生,把所有的书目都记录在案了。 这1152本都是老母亲人肉带娃读的,读到天昏地暗,所以我计划今年寒假要让他开始自主阅读,带拼音的若干本小说都已经准备就绪了,到时候就得斗智斗勇了。 爸妈群里都说:大量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是3年级以后语文的分水岭。我感受下来的确如此。 阅读能培养孩子两点重要技能:
比如,我们让孩子去读书里那些悲伤的故事,孩子只有体验并理解这些书中所描写的悲伤和无奈,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 所以,阅读就是让孩子去体验人生百态的最好办法。 像罗尔德·达尔等很多作家的小说,都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幻想世界中“现实的酸甜苦辣”。 在这一年,我对孩子的阅读抓得很紧,见缝插针地就让他读书,目的就是希望他能了解更多人的人生和生活状态,伸直脊背,仰望天空。 3. 用看图写话,让孩子开始进行逻辑思考 可能读的书多了,有些遣词造句潜移默化刻在了娃的脑子里,所以看图写话方面都是让他自由发挥,课堂内外的都没管他。 娃的细节描写、用词都做的不错,除了有两次写话题得了95,其余的20次都得了98分,老师还上传至班级qq群进行表扬。 在今年的最后三个月,我们在家里开始了看图写话的练习,目的是要让他学会自主逻辑思考。 古人做文章,都是有了浓厚的感情,发自肺腑了,才用文字表现出来。文字里藏着的都是他的灵魂,旁人读了才会有共鸣。 所以,我每次给孩子5张图片,讨论图片的画面表达了什么,传递了什么,然后让他动笔写。 图片选择上我会选很多国家地理的、当下时事的、新闻图片、美食美景、宗教文化等等,五花八门,把他思考的面打开。 这是我给他选的《国家地理》的图 写200字就足够了,重点还是要抓住是摄影师在传达什么,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孩子能共鸣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个人体会的能力、欣赏的深浅了,前路漫漫。 4. 学古诗和古文,我们用了这些材料 先来说说古诗学习方面。 我们在2020年的古诗背得偏少了,一上的时候我们认真背完了100首,这一年可能就只背了50来首,速度慢下来了,没坚持好。 不过我们背了一篇长篇:《岳阳楼记》。 刚好二上有一课是《登鹳雀楼》,语文老师在班上问另外有些名楼的诗大家知道吗?站起来背《滕王阁序》的同学有好几位,但是背《岳阳楼记》的就他一个。 国庆前班上文艺演出,娃和另外一个男生背诵的《将进酒》,还有几位同学伴舞,大家玩得很开心。 所以在背古诗方面,孩子找到了小小的成就感,每天早读也就不排斥。 同样,在这一年里,因为基础的75篇+完成了,所以看了不少古诗词的图画书和视频。 喜马拉雅上平哥的《读懂诗人才懂诗》、《盛世大唐》都听完了,上半年还没近视,他就一边搭乐高一边听。 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所以诵读必须要抓紧,能背诵最好。 朗朗上口的古诗就是孩子的语文底子。 再来说说古文学习方面。 从去年一年级,我就开始思考大语文要怎么学,娃的班里有不少同学在专门学国学,大概就是学的千字文、三字经,我们没去,主要的原因是我当时也没想好要怎么学。 不过,我们最近开始读《小红书》第一本了,既有一两句话的《论语》,也有长篇大论的《老子》、《孟子》、《庄子》、《礼记》、《吕氏春秋》和《傅子》。 我们自己解读一页,有时候都要花上不少的时间,先明确文字在讲什么,大致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就开始熟读至背诵了。 这个过程花费的时间不少,但是名篇也值得花上一些时间。 所以大语文,也不是一个大杂烩,选好了材料,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可以了。 5. 利用吃饭时间听音频,开启历史启蒙 早中晚三餐,如果在家吃,我就打开蓝牙让他听音频。 我们听了:
最后,就是要积极配合学校的老师,该读三次的就熟读三次,该背诵就背诵,该强化词语记忆就照老师说的去做。 课堂的内容学扎实,作业认真完成,不超负荷就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