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县杏林小学百年变迁史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1-12

华县杏林小学百年变迁史

作者 李子华

  华县杏林镇耐村正东约百米处有曾有一座古老的太王庙,该庙在农民起义时被焚。后仍在原址重建,计有山门,有献殿、上殿各三间,东、西两边建有道房。至于庙内所敬何神(或人),县志无记载,但太王庙却闻名全县。

1898年戊戌变法时,辖地马斜人顾丁焌先生,提社款做学款,假太王庙庙址,创立太王庙小学堂。1907年(光绪33年)2月,杨松轩、顾熠山(顾丁焌长子)、郑云章等,以太王庙小学堂为基础设立华州教育研究会两等小学堂。校名更换。是年3月17日举行开学仪式。该学堂初创,由华州教育研究会正会长杨松轩、会员张恩波任管教(即教师),借耐村五社学生30余人,兼收外来学生六人。如我国和世界著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博士幼年曾就学于此。

1908年两等小学堂迁至县城少华书院(今咸中东头)。学堂初迁后,每逢两等小学堂成立纪念日,杨松轩亲率师生前往太王庙瞻仰旧址,缅怀太王庙小学堂奠基新学之功绩,以示不忘。1917年顾丁焌安葬时,杨松轩、郑云章等学派知名人士联合送缎幛曰:“基我会校”,借以缅怀其借太王庙小学堂校址、学生,实施新学之殊功。由此可见,耐村太王庙小学堂乃华县新学之始基地。

1938年下半年至1940年,华县早期共产党员王立仁同志担任太王庙小学校长,任职期间将校名改为富有革命意义的“扶农小学”。为适应抗战的新形势,他根据党的指示精神,首先,聘请中共党员袁光(华县会东坊村人)、民先队员岳绳武(华县马家斜人)等来校任教;对上级派来或路经华县的中共地下党员给予该校聘任名义教师,以学校为据点、联络点,从事党的各项活动。其次,破除迷信,搬神拆庙扩建校舍(盖教室一间),为国家困难时期兴办地方教育创出了一条新路。第三,他利用人、地两熟的有利条件,把当地思想倾向进步,拥护抗日、敢于同乡、保贪官污吏斗争的人,如南王堡的王遂心(后被当地保长王进禄买人砍死),耐村的古应博(后被劣绅井仙蓬枪杀),耐村人杨淑贞,基督教徒李某某(名字不详,李露渔之父),均作为统战对象合作共事。王立仁于1940年10月离开华县奔赴陕北,从此扶农小学校名亦被取消。

民国三十二年(1943)改为桓公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先后又修楼房两排,共14间。前校长李义斋及理事诸人,连年计划,奔走筹措,备极辛劳。经校董会、村长等商决,以太王庙,五龙寺沙地划归,永作基金。龙山坡地租课,亦分得若干,由“基管会”收储,以补助公款之不足。学生170余名,全县各项比赛屡列前茅。曾召集辅导区13单位,举行国语演讲、歌咏、团体操比赛,以资观摩。校长古崇礼曾膺县督学数年。中共华县城关特支副书记古崇礼担任校长。华县和平解放前,华县工委书记王平凡同志经常来校联系和开展工作。

  解放后,改名为“华县第四完全小学”。1958 年曾办园艺班,1968年曾设初中班,名杏林学校。1972年初中升学率居全县前列。1978年曾是渭南地区教育研究所的教学试验点。教师田春侠、高彩琴由于任小学语文、数学课的教学试验,成绩突出,后来被评为华县仅有的两名特级教师。 1981年被命名为“杏林小学”, 1989年率先实施“目标教学”试验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试验取得显著成绩。学生曹欣娥1992年在渭南地区教研所举办的小学高年级“奋飞杯”作文竞赛中获二等奖,辅导教师王爱英亦获得表彰。 1993年学生450名,教师20人。

  在“普九”期间新建校舍5间,维修9间,硬化路面400平方米,美化了校园。教学仪器,电教设备齐全。1997年和1998年两年被评为渭南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优胜学校。1999 年市教委命名为“文明学校”。甘玉芳、刘晓妮、张芝英被评为优秀辅导员。

  历任校长:李亚安、王积让、韩克孝、薛进杰、周天时、井永新、王文彦、杨文哲、张纪周、种宝育、田春侠、王西成。2002年8月甘玉芳继任。

原文来源:华县文史资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