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县杏林镇:家乡的杏花,家乡的竹林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1-12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家乡的生态园

作者 山野村夫

  我的家乡在秦岭山脉的五龙山下,说它叫五龙山是因为五条山岭就像五条爬着的巨龙,头都朝南尾都朝北,虽然没有名山气概但也留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这里风景秀丽郁郁葱葱,在五条巨龙的头结合处,有唐朝名将郭子仪儿子郭暧的坟墓,山下的许多村子也因为这个原因而起名.山下也就是我的家乡.这里在历史上有十里杏花之称,东边还有大片的竹林,只要进入这儿山上苍松翠柏,山下千亩竹林十里杏园飘荡着清香,真给人有世外桃源的感觉,不仅使人心旷神怡,


   在西边两条巨龙之间的山沟里,上边流下清澈的泉水,一直沿着大沙河流到渭河,汇入黄河之中,沙河两岸的人们就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那时候的水真好啊,它从大山里冲出清澈见底不含任何残渣,就是有人在上边把水搞浑在百步之内仍然是清清的绿水.在沙河的两边还有不少的股股泉眼,形成一个个小的水潭,水潭的周围还有一片一片的芦苇丛,沙河两边的黑土地富饶肥沃,千亩稻田散发着荡漾的香气.河的两边有好多条小河沟,里边有好多种只有现在海里才有的水族,泥鳅能长到快一尺,螃蟹也有长到馒头那么大的,有一年有人捉到一只老鳖竟然有大老碗那么大的个了,随便找一只竹笼在小河里一拉里边小虾啊什么都可能有的,两边的天然湿地导致粮食产量也特别的高,由于水的原因这里的大米比买来南方的大米味香.到了秋天,园里的杏熟了,引来了北乡络绎不绝的人来帮忙采摘,那时候他们不要工资,自己带着干粮无代价的干一天,下午回去的时候主人除了让客人过足吃杏的瘾外,每人都足足的带上一份,算是一天劳动的报酬.儿时的伙伴经常在大沙河两岸嬉耍,抓螃蟹在芦苇丛里掏鸟窝什么坏事可都干过呀,孩童心理根本不知道破坏原生态的恶果.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个历史上的生态园一步一步逐渐消失了.先是来了好多的外来客在稻田里抓青蛙,他们的手法相当高明,不用钓鱼的鱼钩,只用一根棍子一条线绳一天就可以抓几乎一面袋子的青蛙.再就是在铁路南住了一只部队,是在大山里开洞建立国防仓库工兵,那里有好多南方的兵,他们下午来到小河沟,用一根车子辐条就可以拉出大的黄鳝来,就是拉出了一条蛇他们也不怕的.跟着南山跟前建立的单晶硅厂也投产了,把南山水全部截去还不够,在山下打了几口深井把龙脉全部伤了啊,最叫人伤心的还是七十年代有个昏了头的地方父母官搞的北水南调工程,把沙河以西水充足的地方拦腰斩断,修了长长的两条截渗渠,修起两座高高的扬水台,要把北边的水通过抽水扬高供南边缺水的村子浇地,全乡的人民那个也不敢和文革后期的父母官叫板。

  几乎整整三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修成了连一年都没用出来就报废了,没水了拿什么去调啊.两条渠和两条土龙成了历史的见证,他们不仅遭到人民的唾骂,还成了千古的罪人.南山上雨后春笋般的新开了好多家砸石厂,龙的鳞片被一块一块揭掉了,龙的血也逐渐干枯了.紧跟着厄运越来越大,千亩竹林干枯而死,连根都被人刨出来当柴烧了,十里杏花园也一课棵的被砍伐了,北乡修水坝,杏花园的人住在那里,不用问人只要看谁家的门口摆有杏树这家肯定住的杏花园人.山里的泉水没了,大沙河没有利用价值了,被逐渐开垦良田了.山外的小泉也不再冒泡了,小河干涸了,芦苇丛也被开垦成土地了,百鸟没有了住处,也再也没听到百鸟叫声,说来也怪连村子里树上的鸟也越来越少,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村子最多的鸟只有少数的麻雀了,看来真得伤了龙的心了,龙发起怒来,连百鸟也得听它的了啊.


   时过境天,几十年了人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新的生活,新的社会条件也使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无论怎样努力那原始的生态园是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历史上不会再有那鸟语花香的世外桃园了.
   唉,我家乡的杏花,家乡的竹林,家乡的芦苇丛,家乡鸟语花香的生态园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