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华州区东大门之称的南关村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1-12

邮箱:3125136050@qq.com


有华州区东大门之称的南关村

南关村位于华州城东12公里处,北邻老西潼公路,南接上安村,西邻构峪河,与丰良村隔河相望,东邻二华(华州、华阴)交界,总面积7.6平方公里。村内花椒、核桃的产业己初据规模。辖内有千年古寺“永庆寺”和龙凤山。坐一山览一水,观三县之美景(渭河,大荔,华阴,华县)。是柳枝镇和华州区的东大门。

南关村牌楼 高振强 摄

南关村辖区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3公里。村庄处于秦岭北麓延伸坡脚的边沿,地势较平坦。村庄以南多为半丘陵或缓坡地形,北部为辽阔的渭河平原。南关村辖桥河、下安、新联、牛王庙、新堡子、南关、王陈、曹家巷8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至2015年底,总人口3200人。为了便于管理,南关村分东、西、中三片。

南关村历史悠久,村名来历可追溯到西周末期。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将郑地(今华州东)封给弟弟郑桓公建立郑国,国都在拾地(今拾村)。拾村端南2公里就是现在的南关村,这里就是古郑国城的南关。

南关村在8个自然村中较大,又处于中心位置,成为本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中心。1961年成立南关大队,1981年改为南关行政村,2015年上安村并入南关村管辖,成为柳枝镇第二大村。

南关村老城有两条东西巷,李、吴是两大家族。西门外的李家祠堂规模很大,历代开设私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改建为南关小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设初中。老城外东南角的关公庙五十年代初为令公区一乡乡公所,后改为大队部,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所在地。

南关村村委会 闫超 摄

底堡子和南关的中间有一条东西巷子叫牛王庙。传说,古时候村里一户人家的牛长得特别大,远近闻名,被人们奉为神牛,就在村口修了座牛王庙。1961年,牛王庙与和平村(底堡子)合称牛和队。1964年,又分为牛一队和牛二队,1981年后,称牛一组和牛二组,和南关(自然村)的三个组统称为南关村中片。

南关村的最西端是桥河村,古村名叫“中镇堡”。中镇堡西邻构峪河,北邻官路,东望新联村,南部是开阔的缓坡滩地。村西北角有座构峪河古石桥——柳枝桥。因此,人们习惯上叫桥河村。

桥河村地势较低,是构峪河古道,历史上,构峪河曾多次在城南决堤,村子周边地下水源丰富,城南不远处有一眼旺泉——“凉水泉”。周围溪水长流,鸭鹅成群。村里村外到处都是一行行的参天白杨,白杨树喜欢多水的沙石土壤,树干修长笔直,高达二三十米,树枝细长紧凑,整个树形好像插在地上的箭矢,当地人多称为“箭杆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构峪河上游修建了水库,这里地下水源不足,再加上气候的巨大变化,这一优良树种现已灭绝。

南关村巷道 闫超 摄

桥河村东一里是新联村,是白家堡和拐巷子的合称。新联村东邻牛王庙,西望桥河村,南接下安村,北邻西潼公路。村内有两条东西巷子,南巷叫白家堡,北巷叫拐巷子。白家堡没有姓白的。村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白家堡原是白家陵,后来改为白家堡。另一说,原是李家陵,清末修路时要挖除陵前柏树,却无意中挖出了一条大白蛇,为了安抚神灵,把村名改成了白家堡。拐巷子的巷道不直,巷中间向北拐了两个九十度硬弯,才能出东门,因此而得名。拐巷子北边从前有个远近闻名的染房堡子,民国时期因避水患四散迁移。改革开放后,原姬公庙正月十三庙会延长到白家堡村东门外,成了有名的灯笼会、小吃会。该村南北两巷为两个村民组,分别称新一组和新二组。

新联村端南不远处就是下安村,古村名叫“泰安堡”,因在老君庵的下方而得名庵下村,后经讹传讹写为下安(庵)村,与南边的上安村遥相对应。下安老城只有一道东西巷,两头各有城门,东门外有座龙王庙,城内只有住户十余家,至2015年底,已发展到40户,170口人,下安与桥河的中一、中二组,新联村的新一、新二组这五个村民组组成南关村西片。

南关村的东北方向约一华里是王陈村,东与华阴市夫水镇左家村一路之隔。王陈村史陈家堡和王寨村的合称。路东陈家堡老城大门朝南,路西王寨村老城大门朝东,曹、陈、王是村中大户,王陈村现已发展成了四条巷子。

南关村巷道 闫超 摄

王陈的西南方是曹家巷,位于南关村东面,相距一华里,东与华阴市左家新村一路之隔,南部是开阔的缓坡山地。

曹家巷古村名叫永宁堡,因城西有座历史悠久的老君庵——永宁庵而得名,民国中期改为曹家巷。曹家巷位于二华交界,古时候匪患严重,民国初年,县政府出资由县财政局张益斋先生督办,对城防进行了全面修整。修复后的城墙基宽4米,高5米,四角设有角楼。城池设东、西、南三座城门,正门朝东,建有三间两层大门楼,城内有东西巷两道,长约150米,住户七八十户。清末民初有著名的“四大家,八小家、二十四户匀和家”的美称。曹、王、李是村中三大姓氏。

古时候,人们把生存和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各种神灵身上,各村都修有神庙,曹家巷也不例外。老城墙外东西两头各有一座瘟神庙,东门外有座观音庙,西北角有老君庵。东北角的关老爷庙,其建筑风格很特别,在方圆几十里,绝无仅有。这座老爷庙为两层楼阁,下面四根砖柱分立村道两边,上面庙宇横跨村道,行人车马南北通行,被人们称为“老爷楼子”。二层楼内恭奉关公神像,前来拜谒的善男信女需爬上楼梯以示虔诚。村西老君庵历史悠久,占地五亩,规模很大,历代设有私塾,民国初期设永宁小学,华阴姚田村甄先生在此任教。五十年代以后扩建为曹家巷小学。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慈溪太后和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沿途所到之处黄土铺路,百姓夹道跪迎。经过曹家巷村北官路(即老西潼公路)时,慈溪太后无意中看见一位须发雪白的老人跪在路边,非常感动,亲手扶起老人,并赐予一串铜钱串成的项圈以示祝福。这位老人就是曹家巷村民杨潼关的祖父。曹家巷分为四个村民组,与王陈祖合称南关村东片。

南关村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近代和当代就有许多风云人物。

杨育坤(1923——)曹家巷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发表史学论文20多篇,编撰教材专著4部。

李增茂(1922——1984)曹家巷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民国后期任华县咸林中学教导主任,曾得到于右任先生接见,书法文才出类拔萃。

王秉才(1931——)曹家巷人,初中时即出版处女作《不当光棍和寡妇》,后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曾任县政协秘书长。

王秉诚(1931——)曹家巷人,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任华县城关学校校长。

王明德(1921——1976)曹家巷人,南关村第一任高级社主任,大队主任,德高望重,督修罗纹、方山、构峪排水站。

李建西(1933——2016)下安村人,毕业于咸阳纺织学校,曾任秦皇岛市市委书记。

曹东亮(1966——)王陈村人,任陕西省公安厅国安处处长。

张醒亚(1962——)白家堡人,西北电管运营公司老干局局长。

李昌(李三全)(1927——)白家堡人,先后担任西安市三区、莲湖区、阿房区团委重要职务,西安市青年路、桃园路、西关等十处街道班主任、党委书记等职。

栗安民(1937——2010)白家堡人,毕业于省水利学校,历任洛南水利局长,洛南县人大常委会常委等职。

李福泰(1930——2004)白家堡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任南京粮食学院教授。

注:

注:此文选自由“华州区民间艺术研究会”整理出版、贾平京先生任主编的《乡愁的味道——华州地名面面观》一书,“华州百姓”经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