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华州:从“柳子镇”到“柳枝镇”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1-12

邮箱:3125136050@qq.com


从“柳子镇”到“柳枝镇”

作者:闫广勤

华州区古代历史上的“镇”,是指较大的市集,当地人也称“镇店”,如赤水镇、罗纹镇、柳子镇等。柳子镇今写作柳枝镇。而明清两代的华州旧志书,记为柳子镇(今柳枝街)、柳子里(政区)、柳子坡(今柳枝街以北的田野)等。民国时依然写作“柳子”,1950年代初,逐步意转为“柳枝”,大概是因为人们不解“柳子”何意,而改写作意思较好理解的“柳枝”二字。

华州区柳枝镇 闫超 摄

柳子镇的“柳”,指唐朝人柳怀素,“子”,古代尊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为“子”。此地名“柳子”,为后人追念柳怀素为华州城隍庙书写碑文而命名。唐朝末年,唐昭宗封华州城隍神为济安侯,城隍庙因而称济安侯庙。唐昭宗光化二年(899),为济安侯庙立碑。由镇国军节度使、华州刺史韩建的幕僚李巨川撰文,时任右拾遗一职的柳怀素楷书,柳怀素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擅长楷书。

柳枝古镇 闫超 摄

柳子镇历史悠久,明清两代都属将相乡柳子里。因地处官路驿道要津,经济相对繁荣。明朝《华州志》记:“柳子镇,民聚数千家,饶于都城之民,不好耕读,专事锻冶,为刀剑闻于四方。”清朝康熙年间的《续华州志》记华州物产,讲到柳子“善纴作大布”,即善于织布。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华州人王志瀜曾赋诗《柳子店题壁》,其中有“柳林来去愧间关,咫尺衡茅积翠间”句,描写当时的柳子街简陋的茅屋相连,掩映在繁茂的树木之中。民国时的柳子镇属华县的令公乡,令公乡公所驻此。东西二街,商户只二十余家。

春节柳枝镇集市 闫超 摄

1949年5月华县和平解放后,属令公区,同年7月改为柳枝区(一度称二区),区政府驻柳子街。1956年4月在此设柳枝乡,1958年8月并入莲花寺乡。1959年1月为渭南县华州人民公社的柳枝管区。1961年12月为华县的柳枝人民公社,这期间,乡政府、管区管委会、公社管委会革委会都驻柳枝街。1984年,柳枝人民公社改为柳枝镇,完成了从 “柳子镇” 到柳枝镇的转变。2010年12月,原毕家乡并入柳枝镇。现在的华州区柳枝镇面积101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人口3.3万人。原柳子镇,如今的人们习惯称柳枝街,或西街,镇人民政府驻此。市面繁荣,商户众多,是华州区东部的经济文化中心。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文章作者:闫广勤

编 辑:华州文史荟萃

小编语:“华州文史荟萃”是反映华州及其周边历史、人文、美食的非官方自媒体平台,自2018年3月正式运营以来,得到社会各界读者的广泛关注。本平台所采用的历史类稿件,多选自华州地方史志专家所著,但并不局限于此。多篇文章来源于民间投稿。因此造成文章内容五花八门,村史古迹传说虚幻,难免引起喜爱正史的读者质疑。对于此点,多数读者均能分辨传说与正史的文章属性。“华州文史荟萃”将秉承“荟萃”本意,为民间爱好者长期敞开大门,更全面展现华州及周边历史人文风情。请读者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欢迎您积极留言或投稿发表您的高见。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文章作者:闫广勤

编 辑:华州文史荟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