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武双星护秦家——华县士绅秦俊甫和枪手“歪歪”的传奇故事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1-12

邮箱:3125136050@qq.com


文武双星护秦家
作者 秦获幸

古人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将可挡兵,前提是要有将。土可掩水,还必须要土。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万恶的旧社会,兵匪一家,吏治腐败。基层政权,形同虚设。枪支不禁,人如草芥。为求平安,乡民自保,筑墙修城,苟安一隅。穷乡富社,各有差异。城堡林立,并非良策。于是,不筑城墙,也要存活。
渭河南岸,村落集中的华县秦王张柳和宜家的村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民国以后便有士绅秦俊甫和枪手外号叫“歪歪”的两位文武上将为保一方平安,演绎出有声有色的民间传奇。
华州秦家村远景 雷梅摄
据说秦俊甫早年在旧军队干过。有照片为证一一骑高头大马,一身戎装,马刀手枪,煞是威风。传说是干到连长,反正是属于江湖一类人物。他中年以后返回故里,干的头一件大事就是不积阴德的损事。他要除掉压他一头的一位族叔。这位族叔在当地就属于人前能说话,遇事能摆平的强势人物。
他花钱雇人在王宿街道的一次集会上如愿以偿。那一天当一里开外的东南方向传来清脆的枪声之后,他还从家里跑出来,装模作样的说,哎呀!这谁家过啥事哩,还放炮哩!
初使锋芒的成功,为他日后大展拳脚清除了障碍。
他热心帮助办完丧事,又帮忙把族弟介绍到附近村一家入赘,帮婶子改嫁。从此,族叔一家在秦家村彻底消失,不留一点痕迹。可怜一代人前说话有份量,黑白两道能摆平的能人至死也不知道自已是咋死的。
人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秦俊甫是深谙此道的。他该出手就出手,该防人时需防人。有一次他去华县城办事,走在罗纹河西岸,走着走着,忽然听见有人叫他:“秦先生!”当时河里没水,他循声望去,只见河心里立着一个人。此人头戴礼帽,身穿大衫子。他心想,咱认不得他,人家能认得咱,肯定是逛荡人!不是良善之辈。正常人是不会走到河心里去。一转眼,他马上掏了两块大洋,笑呵呵地说:“兄弟啊,好长时间不见,今格儿碰着先给你放两块大洋抽烟去,以后有机会再谝。”顺手把钱放地上就匆匆离去。
有了一个敢在人前说话的师爷式人物,还要有一个抡枪舞炮的武将。这不,秦家的枪手歪歪横空出世,应运而生。
歪歪,秦家村人,姓秦。大号不详,也不需要知道。只因他头有点偏,人都称他歪歪。一生就以外号歪歪行世。歪歪兄弟三人,他排行居中。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行侠仗义,豪气凛然。
村上有几户小康之家,凑了若干斤棉花,托人在南山根下的驻军里买了一杆枪,请他护村庄保平安。头一次取枪就历经大难。只因消息泄露,他拿到枪以后就被兵痞追赶。当时他年轻利索,甩掉袍子脱离危险,硬是保住了一条命和一杆枪。
有一年晚上华阴名匪带人在秦家村南的南王家打劫一户财东家。由于该户天井有漫天网,门扇内部异常坚固。土匪一时难以得手,准备放火烧房。歪歪闻讯赶来,就在附近打起了麻雀战。东放一枪,西放两枪,四面发威。土匪还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无奈了只好收兵回营。
第二天冯义安派人来到秦家,找到士绅秦俊甫。来人言说是夜晚上路过贵地伤了几个弟兄,还有一个挺命着哩,看这到底是咋一回事。秦土绅早知冯部是想讹人,明明是打抢人还说是路过。他沉着应对,笑说是夜晚上有几个小伙子喝酒发狂哩,放鞭炮把人能聒死,村里人骂了一黑来。也没听说有路过的生人么!他人话不多,鬼话不少,云山雾海,把个土匪来人听了不得要领,又是无功而返。
冯义安只知歪歪其名,还不曾见过本人,就托人捎话请歪歪到冯家庄子来一趟。
歪歪不怕天不怕地,痛快答应。那一天他带足了子弹,单枪赴会。跟冯义安相见无事,就是在晚上回家的路上,老冯给了一个下马威。
当他路过一处墓地时,埋伏在这里的人用子弹迎接。他沉着应战,顺着枪响方向,弹无虚发,在墓堆上炸得尘土飞扬。对方佩服他的枪法,三人跳出来跑到跟前,虚情假意打招呼,鬼话连篇套近乎把歪歪礼送出境。歪歪的枪法精准,很得冯义安欣赏,他就托人说话要跟歪歪联手共事。
歪歪家道平常,但他不求富贵,更不愿跟冯义安那一路人同流合污。他正气凛然,声言自已是护村的狗,死也不离秦家村。
秦家村药王庙 雷梅摄
这一年药王庙七月七古会,冯义安派人来想见歪歪。他知道后来了个三十六计,走为上。顺着渭河岸朝东北方向到东吊庄村里。冯部不见他人,竟然把他大哥作为人质扣了。又有人叫回歪歪,他回到柳家的墩上跟冯部的人对峙。冯的一个神枪手在戏楼背后的马王庙埋伏,只等歪歪露面。歪歪一不小心,刚在瞭望孔一露头就被黑枪打中。半世豪杰终于殒命。事后,冯义安倒是很义气,很大方的给歪歪烧了两麦糠笼不值钱的纸钱。据说老冯回去以后把那神枪手给崩了,理由是我要活人哩,你凭啥给我把人打死咧!这当然是传说而已。
据有人传说冯义安能成其气候,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义字当先。每一次打抢回来跟弟兄们分脏,他总是比别人少,因此很得手下拥护。
冯义安的疯狂和灭亡还有另一个版本,不同于在柳叶河桥打劫了军官,而是在柳枝地盘上抢了时任陕西省主席杨虎城的一个亲戚。这位老太爷给省主席一说,老杨大怒,要求华阴县长三天内提冯义安人头来西安,不然要县长人头。殊不知,老冯能在二华一带成精,主要是因为华阴县长是他的亲戚。多行不义必自毙总算灵验了。具体咋样解决,详情就不得而知了。
冯义安得势时得知跟秦家连畔种地的吴家一财东家有一漂亮姑娘,硬是把那姑娘掠去给他做了姨太太。这吴家姑娘不爱红装爱武装。人们曾见过她骑马挎枪的飒爽英姿。可叹红颜命薄,无辜株连。在老冯殒命失势之后,她也惨遭杀戳,死相恐怖,惨不忍赌。
当年在秦家一带有“事大事小,一壶烧酒就了”的说法。这是秦俊甫老人家办事能力的真实写照。
某年有旧军队到村上为骑兵的马匹征购谷草,闯进柳家村一小康之家。这家里当时男主人不在,只有女主人和两个十几岁的姑娘家。女主人一时鬼迷心窍,用大襟衫子揣着的折腰子手枪掉在天井,那两个兵油子借口说女主人要打他俩,顺势就赖在这家里,要主人说个明白。主人请来了当时的乡长,好说歹说油盐不进,根本不理那一套。无奈了只好托人去请秦团长来说合这事情。这秦团长也不知道是谁封的,反正团长名号出去了就随人叫去吧。秦团长答应这事,就安排来人到王宿街道杂货部买些肉酒回来。秦团长到了柳家当事人家里,有人给兵油子介绍这是秦团长来了。那两个排长级的老兵先从气势上低了半头。坐下以后,女主人就说明在厦房有两个大姑娘不方便见生人等等理由,她不会打枪,更不敢打枪……农村妇女连惊带吓,说话是越来越糊涂。
吃菜喝酒期间,秦团长凭着几十年的江湖阅历,在军队里的过往,这村上的风俗习惯,东拉西扯,天南海北直听得兵油子瞪大双眼,张口结舌,点头称是,诺诺告退,皆大欢喜。
有一年秦家村有两个青年人跟邻村一人闹事,发生了命案。死者家人把尸首从渭河里捞出,直接抬到秦家村西头示威。村上人都没经过这阵势,只有围观的份儿。
有人请来秦俊甫老先生。因为都是附近人,都能认得,老先生就直接问一位死者代表:“XX,我问你懂不懂尸不离寸地这规矩?你从阿达拉来一个尸首放到我秦家村口,这不是欺村压社哩!你是看十里路哈没人家,秦家村里就叫你这样子欺侮哩。命案你报官么,官家就会管。尸首放到我村哩,谁搭死人棚哩?想叫我村人搭,那就把尸首撂到野地喂狗哩。一番话说得闹事者只好把尸首抬回安葬。
村上那两个青年人躲过了官司,流落他乡多年后才回到老家。
秦家村村景 雷梅摄
在旧社会枪支泛滥,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抡枪舞棒者被称为逛荡人。这些逛荡人为了自身利益,少不了互相串联,相互利用。然而,江湖险恶,人心难测,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拴上对头,就有挨黑枪的可能。这一年就有渭北大荔沙里某村有个逛荡青年和新媳妇慕名来到秦家,想投靠歪歪这一帮。住了六天左右回去以后就被一个对头打死了。年轻媳妇只有再来到秦家,住在秦俊甫家,认老先生为干大。
复仇计划正在进行。
老先生跟歪歪一商量,决定先去沙里暗访踩点,把凶手家情况弄得清清楚楚再下手。在一个月黑风高夜,歪歪带了四个帮手潜入凶手家里。最初有两个小伙还不敢往下跳,歪歪胳膊一抡只好下去。
这一晚活该那凶手命尽。他老妈好像听到一点动静,就喊儿子说你今黑来小个心。她儿子说XXX把家具借去咧!这一下正好被他们听到,更放心了。他们几个破窗而入把那人解决在他家的炕上了!
秦俊甫后来把干女儿介绍到拾村一户普通人家。两家人一直当亲戚来往着。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