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殣相望 人民相食——五代时期的华州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1-12

邮箱:3125136050@qq.com


五代时期的华州
作者 阎广勤 袁埔良

朱全忠,即朱温(史称梁太祖)簒唐建立后梁王朝后,开始了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是唐朝以后出现的一个分裂时代,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北方的五个朝代及南方和河东的十个割据政权,更迭频繁,犬牙交错,社会黑暗,战争频仍。

后梁太祖朱全忠(朱温)

这个时期的华州,先后属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王朝。它的属县,除沿袭唐朝的郑县、华阴(包括潼关)和下邽外,另外还有渭南县和洛南县,共5县,其中渭南县于后周显德三年(956)来隶,洛南县于后周时又割隶商州。五代各王朝按唐制,数州或一州设一军,军设节度使,兼任驻在州的刺史。华州在五代后梁时设感化军节度使,而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仍依唐朝旧名,还称镇国军。

五代时,军阀之间不断进行残酷的兼并战争。华州地区虽已在畿辅之内,但还是军事要地,仍然发生了不少战争。后梁开平三年(909)六月,驻在同州(今陕西大荔)的忠武节度使刘知俊,因梁太祖猜忌心太重,恐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遂以同州叛梁。刘知俊与梁太祖的死敌一一驻在凤翔的岐王李茂贞和驻在太原的晋王李存勖联系,企图内外夹击,颠覆梁王朝。同时在军事上,他引岐王李茂贞的军队占领长安,并派部下袭击华州。华州刺史蔡敬思率部抵御,但终因兵力不支,且自己又受伤而弃城逃走。刘知俊占领了华州及其华州管辖的战略要地潼关。梁太祖闻知刘知俊叛变,削去了刘知俊的所有官职,派大将杨师厚率刘鄩等讨伐平叛。梁军很快攻克潼关,并西进至华州城下,刘知俊在华州的守将聂赏开城投降。刘知俊听说潼关不守,官军继至,就仓皇从同州逃到凤翔,投奔岐王李茂贞,刘知俊之乱平。

后梁贞明六年(920)四月,河中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永济)朱友谦占领了一河之隔的同州,要求后梁末帝任命自己的儿子为忠武节度(治所在同州)留后,但后梁末帝不同意,朱友谦转而投向后梁的敌人晋王李存勖。李存勖为唐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之子,李克用死后,他继承唐朝所封的晋王之号,与后梁王朝对抗。后梁大将朱友谦的归顺,使李存勖大喜,立即任命朱友谦之子为忠武节度使。六月,后梁末帝派大将刘鄩率感化军(华州)节度使尹皓、静胜军(耀州)节度使温昭图等,进军平叛,包围了同州城。朱友谦向晋王李存勖求救,李存勖派李存审等率晋军前往救援。九月,晋军经过河中,渡过黄河进入同州境内。正在围攻同州城的后梁军,见到晋军,大吃一惊,坚守在同州城下的营垒中,不敢轻出。晋军驻扎在朝邑(在今大荔县东)等待战机,另分兵攻打华州,华州外城在战火中被毁。十多天后,晋军进逼同州城下的后梁军营。刘鄩等悉数出城迎战,却大败南逃,渡过渭河,溃入华州境内。晋军追击,斩首2千余级。后梁军在过渭河时,淹死者众多。刘鄩等收集后梁军残兵余众,退保罗文寨(今华县罗纹),坚壁不出。晋军将罗文寨团团围住。十多天后,晋军将领李存审认为,“兽穷则搏”,就在罗文北放开一条路,让后梁军逃出再行追击,直追杀到渭河岸边,除刘鄩、尹皓等单骑获免外,后梁军几乎全军覆没,遗弃兵仗辎重不计其数。晋军解了朱友谦的同州之围,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3年后,晋王李存勖建立了后唐王朝,后梁也随之灭亡。

以上只是发生在华州的两次较大战争而已,五代时,发生在华州的小战、其他地区战争的波及及各种流血、冲突当有很多。这些战乱兵燹给华州百姓造成的灾难,史无记载,但可以想象其惨状。除此以外,其他天灾人祸给华州带来的苦难也是巨大的。

后唐长兴元年(930),为了讨伐位于今四川的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和东川节度使董璋的反叛,征发包括华州在内的关中百姓转运粮草。蜀道艰难,路远道险,许多民夫因饥疲交迫,生命堪忧而逃窜山谷,聚为盗贼。因为粮草不济,执掌朝政的安重诲要亲自去关中督办粮草转运。华州、同州、耀州、凤翔等关中各地藩镇闻知此讯,无不惊恐,立即强迫驱赶大批百姓昼夜往四川运送粮草、钱帛,人畜死于山谷中不可胜记。其中华州百姓死于他乡,命丧蜀道之上的当不在少数。

自然灾害也给华州百姓雪上加霜。后唐清泰元年(934),华州秋冬大旱,百姓流亡。两年后,华州又是夏季大旱。后晋天福二年(937),华州境内的渭河泛滥,淹没大量农田。天福七年(942)四月至次年四月,又发生了特大蝗灾。灾情涉及全国许多地区,华州是重灾区之一。史书记载的灾情是“天下诸州飞蝗害田,食草木叶皆尽”。华州的状况是“蝗旱,道殣相望”,“死者十七八”。当时的华州节度使杨彦询动员百姓捕蝗,并提出捕蝗一斗,给官粮一斗的赏格,可见华州灾情之重。但后晋王朝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却因国用匮乏而在天福八年(943)七月和天福九年(944)四月,两次派人到各地搜刮民粮民财。华州百姓因近十几年的战乱、天灾的频繁发生,已在死亡线上挣扎,官府的压榨吸髓,使华州百姓彻底走向深渊。天福九年(944)四月,华州上奏朝廷,本州民不聊生,饥馑严重,已“人民相食”,这4个字中,内含着华州百姓的多少血泪和苦难,多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人间悲剧!

这种修状,到后周建立时,有所好转。后周的建立者周太祖郭威,是五代十国时难得的皇帝。他知道民间疾苦,即位后就立即革除一些弊政,以纾民困。其中的一项改革措施,就是停止州县贡献珍美食物及特产。广顺元年(951)正月,周太祖在有关诏书中,列举了各地进贡的土特产,要求“今后并不须进奉”。这个各地特产清单中,也包括华州所进奉的物产。这几种特产就是:“麝香、羚羊角、熊胆、獭肝、朱柿、熊白。”朱柿,即红柿。华州自古至今种植较普遍的一种果木,除柿果食用外,柿蒂也可入药。

这些特产,后周太祖要求今后不须进贡,反映了他减轻人民痛苦的愿望,但也由此提供了华州当时的物产信息,透过这个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华州当时一些动植物的分布,并通过古今对比,得知这些生物的历史演变。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华州史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