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神奇的瓦岗祭山

 永声树 2021-01-12

神奇的瓦岗祭山

吴华清

摘要】:神奇的祭山神地,独特的祭神活动,传承保护彝族毕摩文化遗产。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和传承传播彝族文化遗产资源,提升瓦岗地区文化旅游品味,全面展示独特的原生态山地文化,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吸引广大游客,逐渐实现保护传承和开放利用的双赢局面。祭山活动目的是祈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与平安。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开放利用打造瓦岗地区的旅游风景,推动瓦岗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康、六畜兴旺、隔离灾害、五谷丰登、幸福生活。

原创:神奇的瓦岗祭山

沙玛峨比阿尼吉守抄经书石桌 摄影 吴华清

关键词】:彝族传统 祭山神 隔离灾害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幸福生活 保护生态 提升旅游 人民安康。

原创:神奇的瓦岗祭山

沙玛峨毕衣吉毕摩正在作吕毕(ꇌꀘ) (吴华清摄)

神奇的祭山神地,独特的祭神活动,传承保护彝族毕摩文化遗产。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和传承传播彝族文化遗产资源,提升瓦岗地区文化旅游品味,全面展示独特的原生态山地文化,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吸引广大游客,逐渐实现保护传承和开放利用的双赢局面。于2017年4月5、6、7日三天在雷波县瓦岗地区雷池乡嘎窝村进行“彝族传统自然灾害隔离仪式” 民俗活动。承办单位:由凉山州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携手古沙文博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一起和雷波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了更好地抢救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承载着诸多彝族文化内涵,蕴含着彝族人民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远意义。具有重要的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神学等研究价值。这次参加祭山神的毕摩有三组:第一组瓦岗沙玛俄比毕摩组。以俄比以吉毕摩为首的,主要负责:“吕毕(ꇌꀘ)”、 “布史则(ꁮꏂꊒ)”(还蛇债)、“鲁洛(ꇐꆦ)”(祭龙神)、“毕色洛(ꀘꌋꆦ)”(祭毕神) 、“木色洛(ꃅꌋꆦ)”(祭山神)。第二组米溪洛马毕摩组。是一个独特的毕摩,他只能坐在上方就可以了,不作毕,是一位马黑彝,以马合和为主的。第三组由金阳县的古鲁比毕摩组。以里清、日达为主的主要负责“征毕(ꎛ)”(驱灾)仪式等。

原创:神奇的瓦岗祭山

祭山神白公牛或骟牛(吴华清摄影)

自古以来与世隔绝,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凉山彝族沙马兹莫文化生态区,这里流传着许多生动的传说,这里自然神灵灵气甚浓,若不祭祀神灵,民众就会受灾,因此,每年都举行各种祭神仪式习俗活动。世居凉山彝族“帕查惹石”之孙子支系和沙马俄比支系为主的彝人族群。从前彝族尔比尔吉里:“曲惹格木散署瓦岗所史觉(ꐎꌺꈩꃅꌒꌠꃪꈜꌕꎹꐥ),曲莫尼木散署甲支以达觉(今峨边县)(ꐎꂾꑌꃅꌒꌠꏦꍝꒉꄿꐥ)” 。也就是说瓦岗地区是白彝最好耍的地方,白彝的人生很自由。因为没有主人,只有沙玛兹莫(土司) 管辖。土司居住在昭觉县古里地区甘朵尔古乡管雷波瓦岗地区,每年一般来一次收取地租税。平时少有来往,因此,瓦岗地区的白彝没有主人管而自由。但是,“曲火(白彝)”的下面还有二个等级,“阿加(安家娃子)” 和 “呷西(锅庄娃子)” ,“阿加”是已经安家,自食其力,他也有“呷西” 锅庄娃子,“呷西” 是没有家,没有人身自由,只能给主人家干活,劳动就干重活,生活不如牛羊。有个彝族民谣:“阿依妞牛啊,在当娃子时,睡时盖火灰,起来时烧火,三年一件衣,穿件羊皮袄,下拉上无遮,上拉下无遮,三月肉汤碗,三天一顿饭,肚皮装萝卜,早晨三捆柴,中午挖三地,下午水三桶,晚上推三石(斗),一天打三次,脑壳当菜板,背面当院子,和猪共喝水,和狗共啃骨……瓦岗地区除了“曲火(白彝)”以外其他都给我们黑彝管辖一样的。我们其他地区都是在黑彝管辖,没有像瓦岗地区兹莫管辖一样自由。但是,没有黑彝的担保、保护、看管那我们白彝难以生存。在凉山的奴隶社会,四川凉山大体上形成了“兹莫(土司)”、“诺合(黑彝)”、 “曲火(白彝)”、 “阿加(安家娃子)”、 “呷西(锅庄娃子)” 五个等级。凉山彝族的奴隶社会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制度。兹莫始称兹敏,也称兹,意为掌权者,汉称“土司”掌官印者。诺合也称诺,有黑色的意思,汉称黑彝,是贵族中较低的等级。曲火,有白色的意思,汉称白彝,是人身隶属于土司或者黑彝的直接生产者,也是必需取得主子的保护民。阿加彝语“阿加阿图” 的简称,意为“主子门里门外的人” ,汉语称“安家娃子” 是低于曲火的被统治阶级。呷西又称为“呷西呷落” ,意为“主子锅庄旁的手足” ,汉称为“锅庄娃子” ,等级地位最低的奴隶。曲火、阿加、呷西是被统治阶级,被剥削阶级,受到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特别是阿加和呷西是受奴隶主的严酷剥削,悲惨的生活。解放前瓦岗县的等级给我们凉山其他地区的等级有所不同,是一个独特的等级关系。

原创:神奇的瓦岗祭山

马毕毕摩(吴华清摄影)

另外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故事,瓦岗雷池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前后有两个很大的奇石山,前面的奇石山称为“鲁诺阿莫”,汉语意为“神石母”, 背后的奇石山称为“鲁诺阿布”,汉语意为“神石公”。简要的传说:从前这两块奇石山是从狮子山(彝语叫沙玛莫合波)和白草坡(彝语叫阿合瓦拖波)两山中间滚下来的,准备在云南省昭通方向去的,来到瓦岗雷池乡嘎窝村时,公鸡叫了,要天亮了,天亮就不能走了,两块公母奇石山商量后定居在这里。因为,即将天亮时,它俩望了四周,确实好地方,上方有山,狮子山(彝语叫沙玛莫合波)、白草坡(彝语叫阿合瓦拖波)和玛额波,有山能放牧,山腰有森林:有杉树、松树、桧柏、白皮松、侧柏、臭椿、樟树、雪松、银桦、椴树、冷杉、银桦等等,林中有各种野兽:老虎、狮子、狐狸、灰狼、豺狼、獐子和麂子等等,有林就有野兽,有野兽就能打猎。周围有平坝,能有梯田,右方有山坡叫“沙妈母古”,能撒荞燕麦,也有放猪放牛地。左方有平地,能骑马地。下方有河流,有河就有鱼。山下有悬崖,有崖就有蜜蜂。啊!好地方!放羊獐麂跟随来,砍柴杉树跟随来,背水鱼儿跟随来;荞粑羊汤配美味,米饭猪肉配美味,炒面鸡蛋配美味,美酒蜂蜜配美味,公牛能配犁就美,骏马能配鞍就美。因此,定居在这地。后来这两块奇石山被当地的彝族“帕查惹石”,帕查阿省买去,大概是每三年祭石一次,任何人不准破坏,保留此现状。还有一个传说:甘朵阿史三子(幺子)阿史硕巴,从甘朵尔古住地(现昭觉县古里地区甘朵尔古乡)到雷波瓦岗地区沙玛母古去向属民收取地租税回来时,他家的房子和全家都没有了,叫有人说一股大旋风将嘎朵阿史及其家人全部卷向“德布洛莫”去了,他在山腰上看见家人的房子的确不见了,只剩下磨子一个和在瓦岗地区收税的阿史硕巴一人了。于是,他在非常愤怒下,吊死在自家的磨子上,从此以后,瓦岗地区沙玛母古多灾多难,原来是此人变鬼返回到这地区,频繁作祟于这地区的民众,致使这些地区的人民难于生存的地步。在闹鬼不安宁,人心惶惶之际,著名毕摩俄阿尼吉守带其外甥吉碰果果路过瓦岗地区沙玛母古时,遇见帕查孙子家族的一位放牧男人,此放牧人看见阿尼吉守背着毕摩法具和经书,于是,与阿尼吉守聊了起来,他们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他把瓦岗地区闹鬼之事告诉了阿尼吉守,并求阿尼吉守留下镇鬼,此鬼改名叫咪姑尔阿朱,自从咪姑尔阿朱来到这里后,三天两头就莫名其妙地死人,如你能把这鬼镇住,土地美女任你选择,阿尼吉守就此答应了这事。在属虎日的这天,阿尼吉守和吉普果果俩舅甥在雷池乡所在地叫撮纳格布(ꊿꆏꇱꀮ)吕(勒)赢毕德(ꇌꑴꀘꅉ)地上,由花黄色阉牛一条,插起布阵神图,宴请咪姑尔阿朱鬼,在宴席旁边,挖一地穴,其上覆盖树丫叶(蒿子ꉈꈌꁦꁧ),吉普果果躲的简房叫“波宜或巴宜(ꂁꑳꀋꉬꀑꇬꁿꑳ)”吉普果果持弓箭藏于其中,阿尼吉守交代说,咪姑鲁阿朱来享用酒(碗里有根小草,鲁阿朱在喝酒时小草就转起来的)肉时,立马放箭射之。准备完毕后,阿尼吉守用美语美言招请咪姑尔阿朱来享用宴席时,上空起云,咪姑鲁阿朱在空中云里与阿里吉署对话,它问:“你旁树枝丫下是什么?”阿尼吉守答道:“不是什么东西,是用来赶鸡狗的,请你放心地前来享用吧”不一会儿,摆放的酒肉动了起来,吉普果果立马放箭射之,将正在饮酒的咪姑鲁阿朱鬼射伤了,鬼的朋友把他抬走在马木经过时,鬼边抬边吼叫着,马木的对门有个妇女正在揉耙耙,她手没有洗就跑去看吼叫,被咪姑鲁阿朱看到了,鲁阿朱对他的鬼朋友说:“我吃对门的母猪短缺手就好的。”那个妇女突然死去;从那以后妇女们揉耙耙时没有洗手不能出门。再抬过去时对门又一个妇女在家梳头,梳了半边时,听到了对门吼叫声,她出门去张望时,被咪姑鲁阿朱看到了,鲁阿朱对他的鬼朋友说:“我吃对门的母山羊疤脸就好的。”那个妇女突然死去;从那以后妇女们没有梳完头就不能出门。射咪姑鲁阿朱地是大桥上方“ꊿꆏꇱꀮ(撮纳格布)”,他睡的地方是“ꃪꊞꊰꅉꃪꐬꇬꀀ(瀑布岩洞)” 鲁阿朱休息地叫赫齐哦(ꉆꐔꁧꀏ) 最终咪姑鲁阿朱死去了。听有人说咪姑鲁阿朱的坟墓在“ꅡꀮꇉꂾ(德布洛莫)” 阿尼吉守选了现在的沙玛母古,从此定居在瓦岗的沙玛母古。从此以后,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平安无事,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五谷丰登,畜牧发达。为了纪念镇鬼胜利之日,这里的民众,每隔三年举行一次招神隔离自然灾害仪式习俗。解放以后因各种原因停止了这种活动。

招神隔离自然灾害仪式习俗活动有六种类型,即隔离自然灾害“吕毕(ꇌꀘ)”仪式、 “阿依嫫格(ꀉꑳꃀꈿ)”( 儿童聚会)仪式、“布史则(ꁮꏂꊒ)”(还蛇债)仪式、“鲁洛(ꇐꃅꉼ)”(祭龙神)仪式、“毕色洛(ꀘꌋꆦ)”(祭毕神)“木色洛(ꃅꌋꆦ)”(祭山神)仪式、“征毕(ꎛ)”(驱灾)仪式等。甩绳子地:吉尼布(ꏣꀨꇔꅉ:ꐚꑌꀮ)。

一、“阿依蒙格(ꀉꑳꃀꈿ)”(儿童聚会隔离瘟疫) :

原创:神奇的瓦岗祭山

为了整个村庄的儿童孩子的平安,选个好日子(蒙格),我们彝族格言:“ꁦꋠꆏꎸꆳ,ꃆꅿꆏꑲꐷ,ꀉꑳꆏꃀꈿ”。也就是说男子聚会(史诺),妇女要偷嘴,儿童就聚会。首先“儿童阿居果果迪(ꀉꑳꀉꐩꈹꀕꄻ)”(儿童做花脸狐狸),寨子里的儿童们集中在一起,队伍领头者以锅灰涂脸成花脸,其后成群结队的儿童跟上,手持碗或钵逐户转火塘,口唸“驱除你家穷鬼馋鬼”然后收取每户粮食出门,将收来的粮食集中在一起酿制醪糟酒或煮食,以示防御瘟疫。时间一般都在傍晚时刻举行。继着“阿依蒙格(ꀉꑳꃀꈿ)”(儿童聚会隔离瘟疫) :每家父母给儿童制作木质兵器、红缨枪、矛、旗子等。父母带各自童孩从四面八方涌来,在约定的地点集中。由一位寨主面向大家讲话,讲话内容是“在很久以前,纺纱织布‘濮嫫妮依’始,弹毛擀毡‘阿约阿先’始,酿制饮酒‘地莫普尔’始,调解纠纷‘莫克德智’始,召开会议‘兹弥阿几’始,出兵打战‘哈义迪古’始……而今无理无情的是瘟疫鬼,我们大家今天齐心协力出兵打胜此鬼,大家有没有决心和信心呢?在场的人异口同声地高声答道:有!”安排一名男人扮演瘟疫魔鬼,在寨子以北方向选择一处,用草木简单搭建一座鬼屋等候。寨里的大人与儿童们一起成群结队地高举旗子和兵器向鬼方冲去,一路上一阵一阵地齐声高呼“尔哦——尔哦——咦哦!咦哦!”把扮演瘟疫鬼的人赶跑,同时,把鬼房烧毁后,将所带兵器插在被烧毁的瘟疫鬼魔房屋周围,以示打败魔鬼,队伍胜利归来,返回原地坐在一堆。由一毕摩手执一鸡面朝鬼(北)方念诵施咒魔鬼词语,接着手执活鸡围着大家转三圈或九圈后,打鸡抛向北方,以示施咒, 然后,用刀割下鸡头、翅膀、鸡爪、鸡尾毛系在一绳上,挂在向北的路之上,以示拦截或隔离瘟疫,仪式就此完毕。仪式时间安排在2017年4月5日上午9 ——12时许。地点在瓦岗九年一贯制学校背后田野上。

二、 “布史则(ꁮꏂꊒ)”(还蛇神债):

毕摩作毕仪式用具:一只白公鸡,箍树叉(ꉅꐞ) 1个,树丫(ꋖꇦ) 1个, 合呷小木板 (ꉔꇢꌩꁱꏢꈁ) 1个, 不要净草像(ꉼꁱꀋꈁ)。在世界多种文化中,蛇因其神秘、灵性的特点,受人崇拜。包括我们彝族,没有威胁到你的生命时不要轻易打蛇。我们彝族格言:“ (天莫准允,雷莫劈人;天莫准允,蛇莫咬人)” 意思就说雷不会乱打人,蛇也不可能乱咬人的。“布史则(ꁮꏂꊒ)”(还蛇神债)也是保平安、粮食丰收。假如有人打蛇,蛇神就愤怒了,它组织所有的蛇群向植物(庄稼)和动物(人)进攻。这样所有的庄稼栽秧,动物(人)被咬死。经过请彝族毕摩来进行还蛇神债保平安。毕摩需要黄岗树枝,在黄岗树板上画蛇神像,地上插祭神神枝,烧烟火,一只白公鸡,毕摩开始念诵祭蛇神词: (名祖的孙儿,猛蛇的孙儿,名父的儿子,花蛇的儿子,名母的女儿,黑短尾巴女,莫愤莫怒哈,打你骂你人,小孩不懂事,少年思欠缺,驹马莫踩稳;文明的毕摩,拿了白公鸡,祭蛇又祭拜,欠你账还债,欠账要还完,)” 意思就说打你的人是不懂事的小孙,你不要生气,我们要欠账要还债。毕摩以酒肉祭蛇神,以示还蛇神债。时间安排在2017年4月5日中午1 ——3时许。地点在雷池乡背面,叫瓦额席(ꃪꈿꑭ) 山脉叫瓦扎阿莫(ꁧꏡꆹꃪꍈꀋꃀꂓ) 。

原创:神奇的瓦岗祭山

家里征丁(ꎛꄃ)”(吴华清摄影)

三、 “鲁洛(ꇐꃅꉼ)”(祭龙神):

白阉鸡(ꃬꎶꀉꐎ) 一只来祭神免灾,箍房叉丫(ꉅꐞ、ꀋꐞ)15双,箍短节(ꉅꐣ)3双, 箍房短的(ꉅꑳꀁꎴ) 3双,箍短白头(ꉅꋩꀑꐎ)1个,净草像(ꉼꁱ) 2个彝族关于龙山神祇祭祀崇拜:《彝族创世志》记载:“大地是由五条大龙盘曲而形成的”,山脉就是龙脉的化身,故称之为山筋龙脉。彝族人依山建居而栖身,自称是龙的子孙。祭龙节:因地域等原因,各地举行日期不尽相同,但多半在二月初三、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举行。祭龙分大祭和小祭,小祭即杀猪宰鸡,大祭则宰牛,祭礼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被称为'龙头'的老人主持,祭坛设在'龙树下'。各家各户自己置办齐猪、鸡、鸭等祭物,由家中男性前往献祭。祭时停产三日,祭后的第一个午日,各户派一个男性自带酒肉去'龙头'家聚餐,以示谢意。他们穿着手工刺绣的衣服,喝着自家酿造的麦子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欢快的歌舞,他们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充满对英雄的崇拜。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马日,就是尼苏人为纪念英雄阿龙而举行的祭龙节。人们还得靠自然之力和神灵的援手而脱灾免难、重获新生。所以他们不能离弃自然,不能远离神灵。他们还得保持对自然的敬畏,还得保持对神灵的尊崇,这样人类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龙在传说里有多种类型,共同特点是躯长、眼睛突出、嘴边有长须、四只爪子、鳞片大、腥味浓烈、叫声如牛。头上有角,身上有鳞,眼睛突出,嘴巴很大,有胡须,有四足,身很长,尾很短。少数民族祭龙神的有:彝族、壮族、哈尼族、藏族、纳西等。看到龙群不能打,越打越多,没有威胁到它的人身安全时一般不咬人,如果威胁到它的人身安全了,它就阻止龙群向你进攻,先是围到你的房屋周围,一旦生气咬了你,那你就等到死亡,无法挽救。那么,只有请毕摩来祭龙神,选择一处该寨子周围滑坡地边做此仪式,这次祭祀龙神在雷池乡,瓦岗中学背后滑坡地边进行,毕摩由沙玛母古沙玛俄比以吉等七位作毕仪式,要一只白色的公鸡。毕摩在仪式地点地上设置神枝神叉,烧毁气焰,奠龙的祭词各村各寨均有不同,长短不一,念唱有别,不过主旨不外乎乞求上苍保佑,普降甘霖,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户户平安、祈求生育繁衍等。彝族尔比尔吉里:“ (打雁天要怒,打女父母怒,猎狗取绳恕,骏马拉绳怒,公牛鞭打怒,打鼓尼神怒,打龙天要怒)” 。意思就是不要打龙,打龙天要愤怒,那就几天几夜都下暴水,庄稼遭秧了。毕摩就此念诵祭龙神词语,祭祀龙神,仪式就此完毕。时间安排在2017年4月5日下午4 ——6时许。

四、 “征丁(ꎛꄃ)”(毕摩进寨里,逐户驱除馋鬼穷鬼):

选择一户具有当地彝族建筑特色的寨里住户举行此仪式习俗,这次选在咪姑乡,龙丰村罗肥阿散家进行“征丁(ꎛꄃ)”(毕摩进寨里,逐户驱除馋鬼穷鬼),现在只选建筑独特的一家,以前是每家每户都“征丁(ꎛꄃ)” 的,每家的木板鬼画收起来集中在一个地方进行征毕。只需一个小木板和竹刷(ꂷꏋ) 就可以了,毕摩进仪式主人家后,在仪式主人家火塘上方就坐,仪式主人家男人和毕摩一起制作该仪式所需的鬼板、毕摩绘画鬼像、制作象征生活生产用具的有挖锄、锄板、纺轮、纺车等。仪式主人家男人在门外捡来一块石放在火塘里烧仪式主人在火塘里取火至外坝里烧一烟火,接着仪式主人男性手执一瓢水,从火塘里取烧石放在漂里水中,毕摩就此放声念咒驱自然灾害之咒语。毕摩念咒完毕后,将鬼板和象征之物插在仪式主人家的门口上。仪式主人家以烟鞭、布品、粮食等物酬谢毕摩,毕摩走向下一家门口,仪式就此结束。时间安排在2017年4月6日上午8——10时许。

原创:神奇的瓦岗祭山

金阳古鲁比毕摩“征丁(ꎛꄃ)” (吴华清摄影)

五、 “征毕(ꎛꀘ)”(驱除自然灾害魔鬼):

村寨里男人在山上砍来树枝、草到仪式地点(吕毕德),如何将仪式牺牲一只绵羊牵到仪式地点,同时,将村寨里每户“征丁”时插在门口上的鬼板和象征物收集起来,“征丁” 地方集中烧毁。箍(ꉅ)是原封不动的插在那里。这次“征毕(ꎛꀘ)” 地点以前在区电影院地 “放羊山脉(ꑿꆫꈩꋒ)” ,现在在瓦岗中学背后进行,毕摩是金阳县的古鲁比里清、日达等七位。需要一只骟绵羊和很多箍(ꉅ)。毕摩在仪式地上设置神座,并用草编制常害农作物的飞鸟走兽野猪、刺猬、乌鸦等草偶。毕摩念诵招神除害经,以祭牲祭祀自然神灵,祭牲尸祭、祭牲熟祭,毕摩举行隔离自然灾害仪式,分食羊肉。该仪式就此结束。时间安排在2017年4月6日上午11时——下午14时许。

六、 “木色洛(ꃅꌋꆦ)”(祭山神):

毕摩作毕仪式用具:一只白公鸡,箍树叉(ꉅꐞ)4个,树丫(ꋖꇦ)12个, 白劈树(ꉅꐎꁐ) 12个,洁净箍(ꉅ)一架,白绵羊白鸡(ꑿꐎꃬꐎꉼ) 净(现在可用一种),净草像(ꉼꁱ) 1个。村寨里的男人带以上这些和毕摩一道到传统仪式地点在白草坡山腰的一座小山脉,彝语叫“木资克(ꃅꎐꈌ)”,这个山脉上有两块平的石板,传说中从前沙玛俄比阿尼吉守在这里坐起写经书,后来他的儿孙(以迪尔尼) 也接在这里写经书。这天有大毕摩沙玛俄比以吉和毕惹有俄比天以、俄比赤哈、俄比尔体、俄比里博、俄比所拉五位、各地方的记者、领导、群众共三十六人达到了顶峰,民兵十个买了八只鸡在那里烧烤吃,背了五十斤水来喝。各地记者有:2017年4月6日到“木资克”的有36人,其中唯一上海的女研究生吴薇,年纪最大的76岁,西昌市摄影协会尹大兴,中国民族画报社高级记者、编委会副主任列来拉杜、熊古散(西昌)、熊拉铁(昭觉) 、克惹晓夫(西昌) 、老板萨龙(昭觉) 、曲比小龙、熊里伙、吉克阿沙、刘的罗莫、刘昌林、单孝帘、四川摄影协会李小平、瓦朋。西南民族大学蔡富莲教授。阿牛史日(美姑) 、得日尔呷(美姑) 、萨古曲惹(美姑) 。雷波县莫史佐格、杨刚、苏阿体、吴宗勉、马加也、雷波县彝学会卢晓雄常务副会长、苏杰兵副会长、吴华清主任、雷波摄影协会马波。县政府苏七斤。咪姑乡苏金哈等等。路途遥远、山高路陡、爬山涉水、蚂蝗吸血、炎热口干在这艰苦的环境下大家坚持在顶峰。毕摩需要的是村寨里的一男人砍来树枝做招神祭神神座地,烧烟火、毕摩念祭山神经,先说著名毕摩“武阿德布毕、叶阿德舍毕、武阿古候毕、阿苏拉则毕、阿格说祖毕、阿克俄窝毕、叶阿邱尼毕、阿杜鲁普毕、吉木惹所毕、杨古署布毕、勒伍阿则毕、渣毕阿依毕、阿孜布约毕、阿曲拉马毕、木哲阿伍毕、利迪乌和毕、阿尼吉守毕、日图依吉毕”、杀鸡祭祀、祭牲尸祭、祭牲熟祭、烧食鸡肉,仪式就此结束。时间安排在2017年4月6日下午4时——6时许。

七、“吕毕(ꇌꀘ)”,祭山川神(ꁧꌋꇉꌋꆦ):

地点在雷池乡上方叫阿尼纳鼻(“ꀉꑐꅳꁖ”猫鼻子山)。现又叫巴觉勒孔(木色洛得) ,

以前是用白色的小公绵羊一只,没有剪过羊毛。现在用白公鸡一只。“ꌕꃢꃅꌋꄖ:ꃬꃅꆦ、ꃬꂿꃅꆦ、ꃬꎸꃅꆦ。ꎸꂔꈯꁁꎸꋒꈯꁁꃅꄉꀘ;ꉅꐞꇖꁧ,ꉅꐎꁐꃘꋒ,ꋑꇦꊰꑋꋒ,ꉼꁱꂷꈁ。(三次招山魂:活鸡祭山、鸡尸祭山、鸡肉祭山。半边熟半边生来祭山神;箍树枝叉四个,白树枝劈开六双,树枝丫十二双,洁净草像一个)”。 箍插分三组,都是祭山川神,三组名叫“ꋠꁌꋠꏮ(则普则觉)”毕摩在招山魂念词:“来啊来,神兵神将们 ,骑着神马来,要祭山川神。瓦岗三地喽,骑着岩羊来,要祭山川神。狮子山喽,神兵九谷来,要祭山川神。狐狸山喽,黄云九山来,要祭山川神。谷堆山喽,骑着黑麂来,要祭山川神。龙头山喽,骑着龙公来,要祭山川神。神伊阿莫山喽,神仙们来吧,骑着神马来,穿着神衣来,戴着神帽来,背着神箭来,牵着神狗来,要祭山川神”。 把我们凉山地区著名的山招来一起祭山川神,保佑彝区的人民幸福安康、资莫格尼。

“吕毕(ꇌꀘ)”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吕达(ꑛꄉ) 。就是在沙玛土司管辖范围的所有阿智热尔,隔离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第二、吕则(ꑛꊠ)“ꈁꅐꇱ(卡杜格)”把白牛打死后用牛尸来祭山神。第三、吕威(ꑛꊈ) 把白牛打来煮来分给大家吃。用一头白公或骟牛(ꇌꎶ、ꇂꁮꀉꐎꏢ)、白阉鸡(ꃬꎶꀉꐎ) 一只来祭神免灾,箍树叉(ꉅꐞ)4个,树丫(ꋖꇦ)15个, 箍房(ꉅꑳ)90双,则图(ꋠꄲ)3个,金银棒(ꐎꄿꏂꄿ) 各一个,洁净箍(ꉅ)两架,一架净人,从左边进;另一架净牛,从右边进。净草像(ꉼꁱ) 2个彝族祭山川神仪式活动,彝语谓之为博色洛色捞(ꁧꌋꇉꌋꆦ)(祭山川神),凡逢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早上,祖摩(君王)出行祭山,备好礼仪乐队,毕(布)摩(祭师)牲品(祭品)等,首先由毕摩(身披蓑衣和红公鸡羽服,冠饰带公鸡头,戴毕帽、腿绑成凤鳞状,手持切克……)前往祭点,在出行之前,按毕(布)摩原测出城门吉时辰和开祭时辰,届时其他人挥舞出城,随后祭牲品队伍两边数名扛五色制成彩旗,数名彩旗方队守卫两边,祭牲品之后紧跟着的是身着白衣法帽吐布祭师(天师)骑白马,身着黑衣法帽那布(地师)骑黑马;身着法帽合透布(洁净师)及其跟随着肩挑经书的布郎(弟子相当于现在的助理)数名,此队祭师并排及弟子并排,此方队称为祭师队。从前我们四川地区有两个地方用牛来祭山川神,一个是瓦岗地区。一是甘洛县。这里民众自筹资金、物品等筹办该仪式习俗;毕摩选测仪式吉日;仪式主人人群购物、牺牲等仪式物资;准备砍来仪式树枝做神枝神叉;在场的仪式主人或所有仪式帮忙的人或仪式场面所有的用具以及仪式牺牲过清洁仪式;毕摩设置招神布阵、神座等。祭师吟念《献牲经》、《献山经》、《祝福经》等。毕摩念诵仪式词语:“ (山神川神是:贡嘎山、峨眉山、小岭山、螺髻山、泸山、狮子山、龙头山、狐狸嘴山、白草坡、锦屏山、大风顶、德布洛莫山、杰洛杰日山、莫果伙普山……)”招神、祭神、安神仪式。祭毕鸣炮,众人欢歌表演,比射箭、摔跤、格斗等各类技竞,对歌、演犁田、耕地、挖荒、砍树、割草、捞地、烧草栽种等农耕舞。但是,这次瓦岗地区“吕毕(ꇌꀘ)因时间仓促,很多表演节目没有准备未入场,特邀凉山地区出名的“查尔木嘎” 禁毒防艾演唱团,演唱两天,雷波县妇联组织了瓦岗地区妇女服饰表演展示,演唱了雷波彝族民歌,观看人数上千以上。各地记者来自北京、上海、成都、西昌、会东、昭觉、美姑、金阳、雷波等地。毕摩以祭牲祭祀自然神灵,打牲祭祀仪式、尸祭、熟祭、鸡祭、在场的分享祭牲肉食。活动地点在瓦岗中学背后田野上,整个仪式就此结束。时间安排2017年4月7日从上午6时——下午6时许。

彝族社会留存的原始宗教形态是一个含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灵崇拜等多神信仰的复合体。三月三祭祀山神,彝族人通过对山神的祭祀活动,对山神产生敬畏心理,从而形成自觉对神山进行保护的意识,演绎出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对保护自然生态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祭山活动目的是祈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与平安。通过祭祀山神,乞求山神把冰雹、旱涝、虫鼠、火患等自然灾害收去,把瘟疫病症收去,把战争仇杀、窃贼强盗、官司口舌收去,把不祥之兆、邪魔鬼怪统统收去并管理好、处置好,以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年景丰收。保无病无恙,保人丁兴旺,保财产平安。众所周知,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我们彝族祭祀山神活动,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开放利用打造瓦岗地区的旅游风景,推动瓦岗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康、六畜兴旺、隔离灾害、五谷丰登、幸福生活。

吴华清个人简介

吴华清,(彝名:瓦西门尔),男,彝族,共产党员,生于1961年12月25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人。1986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民语系82级彝文班(本科)。1986年分到凉山州雷波县民族中学任教,中学高级教师。州县彝学学会会员。雷波县彝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彝语文先进工作者,凉山州青年骨干教师,雷波县优秀教师。凉山州初中彝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两次荣获一等奖。多篇论文荣获州、省、国家一等奖,国际金奖。先后在《凉山文学》、 《凉山日报》、 《民族》,等刊物彝文版里发表过诗歌、散文、小说100多篇。

原创:神奇的瓦岗祭山

吴华清

今日头条:《彝族人家吉乃》

编辑:吉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