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思维是语言与思维的统一?

 陈林细谈教育 2021-01-12

今天看到一个观点,说语文是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也就是语言融合了思维之后,就是语文。那么,语文思维,其实就是能够在语言里融合上思维,那些没有思维含量的语言,充其量是一个个毫无意义的符号,而自然的,没有语言,思维肯定处于弥散的状态。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

昨天我们说了,语文思维,是我们为了达成某个表达目的而进行的无限接近这个目的的思维。比如,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讲得能与这件事情的实质接近,或者能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讲得明白,而有的人却做不到。这是不是因为语言和思维存在差距的问题呢?或者说,这个人或许有语言,但因为思维不对,所以无法把事情讲清楚;或者这个人有思维,但却缺少相应的语言的匹配?

这看起来是很有道理的。但我以为,语文思维还不仅仅是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举个例子,有一家大型媒体作了以下一则公益广告:

“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对这样句话,倘若让我们谈谈理解。也许以下的话都有些道理吧:

1.是的,这句话其实没什么毛病,它的意思大概是我们要多帮助那些陌生的弱者。

2.是的,这句话有毛病,因为无论熟人还是陌生人,只要需要帮助了,我们都应该帮助。

3.是的,这句话令我们感到不安,谢谢你,必须要认识吗?不认识就不能谢了?就像现在常常出现的不敢扶跌倒的老人一样?说这句话的人,其实很有功利心的,在他心理,他只能谢谢他所认识的人,倘若有一次谢了陌生人,好像是对陌生人的恩赐一样。

4.作为一家大型媒体,做公益广告一定要严谨。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是,或许谢谢熟悉的人,还会有些好处。今天,我能谢谢你这个陌生人,就算不错了。

以上四种表达,都在说明自己对这句话的看法。他们的语言和思维都是很匹配的。但显然,我们还是能够判断这四句话的优劣。

也就是,虽然表达者可能以为自己的表达已经尽善尽美了,但在评判者看来,语文思维还是有优劣之分。那么,评判优劣之分的是思维和语言统一的程度吗?

显然不是,我以为,这里还有一个认识问题!是的,体现语文思维优劣的,不是语言对于思维的华美,也不是思维与语言的匹配,而是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孔子的语文思维显然要比子贡更胜一筹。这就告诉我们,还有一个更可以决定思维的东西,那就是认识。

认识,虽然跟思维有些关系,但那可能是另一种思维,就是那种属于角度、范畴、或者深度的认识思维,而这可能并不是语文思维,而是一种哲学思维之类的东西。

但,毋庸置疑,上面四种都属于认识,而对这种认识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思维,比如第一种,我们或许还可以这样表达:

是啊,遇到熟人,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但真正能体现一个人对世界热爱的,是那种义无反顾帮助陌生人的行为!

这样说话的人,他也许是这样的思维:我要用“毫不犹豫”“义无反顾”这样的词汇,让听我说话的人觉得:爱,更体现在对陌生人的帮助上!

今天先说到这里吧,觉的研究语文思维真的太有意思了。是不是暂时有一个结论:好的语文思维,是认识、思维和语言的统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