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叫 驴 笼 子|| 金矿

 一犁_书馆 2021-01-12


作者:金矿


建国初农村土地改革时划阶级成份,这成份观念沿用了二十多年,那是阶级教育的产物。当时划成分的标准是家里没有地,全部租种地主的地为贫农;家里有部分地,再租种地主部分地为下中农,而中农是家中种的地是自己买的地;富农的标准是家里有几十亩地,常年雇佣几个伙计长工;而地主就是靠出租土地自己不种地的农户。地主富农都是农村的剥削阶级。
我家是中农,那是父亲到金家入赘后靠做生意买了十几亩地,耕地只是买了别人家的牛腿,请人代耕,而家里劳力少,但却养了三头驴子,驴子的作用就是赶水车,两台驴车棚,这样十几亩秧田水就要节省好多劳动力,也就不需要请短工了。

我虽然生在新社会,这三头驴子还记得,是驴子入社以后,还交给我们家饲养,一头是叫驴,两头是草驴。所谓叫驴就是公驴,草驴是母驴。叫驴身体健壮,有力气,一头叫驴干活能赶上两头草驴。父亲每每都是叫两头草驴轮流拉水车,上街赶脚都是让叫驴上前。
之所以称叫驴,就是它特别喜欢叫,那叫声不太好听,声音的振幅很粗犷,是一种嘶喊。夜深人静,好远就听到那种穷凶极恶刺耳的嘶喊声。听说叫驴嘶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情,一种就是怕骚扰。所以,一般夜晚我多是跑外去和小伙伴玩,他们是不敢到我家来的,叫驴的那种凶相真够他们害怕的。

不过我这里说的叫驴笼子,却并非是给这种叫驴住的,这里说的叫驴却是另一种叫驴,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两者比例反差很大,体积大概只有那大驴的千分之一以至万分之一,这种叫驴只是和蟋蟀一样大的一点小动物,只所以也称它“叫驴”,因为夏天夜晚它也会在村野里嘶喊地嚎叫。这种叫要比知了那种烦躁的叫要稍微好听一点,声音有点脆,有一点音乐的旋律,我们小时候还很喜欢听。

这种“叫驴”多是栖落在秧苗的茎秆或叶子上,好像不吃秧叶子,听说专门是为人类做好事,它喜欢吃蚊子和小昆虫。童年,我们会跟踪它的声音去捉它,把“叫驴”放到帐子里吃蚊子。早年帐子多是补了又补还是有洞,蚊子还会飞到蚊帐中,再说我们小孩子睡觉特别香,自己不知道,脚一蹲就把帐门掀开了,看样子这叫驴的眼睛也是夜明的,有它在帐子里吃蚊虫我们就可以放心地睡好觉了。
把叫驴捉来,叫驴也会飞,不可把它放在手里,也不好扣它,就要为它建设一个安定的住所,这个住所就称叫驴笼子。在现在想来那种叫驴笼子也还算是一种很精致的手工艺品。既小巧玲珑像个玩具,也可以放在家里算是一个装饰品。

这叫驴笼子的制作材料是一种小麦草心,又称小麦关子,也就是结麦穗的那一节空心草,这种草心可以编草帽辫子,编草帽辫子时要把这种草心捏扁了,而编叫驴笼子不捏扁,就是利用它的空心,有大头和小头之分,就是利用空心一节一节套起来编织。
比较复杂的工序,就是编叫驴笼子的底盘,底盘虽然也是套,但它有四根向四方扩展的茎,从小套到大,进行正方形地逐步向外延伸,到茎的地方转弯折叠编一下,继续延伸,通常编到有二十公分的边长,这底盘就成功了。底盘成功后,就是盘边拦,那是把四边的茎进行套长,一根压一根,盘着转,一层接一层,依次逐步缩小,像一座小宝塔,到最后只剩下宝塔尖子。外来人不知道,还真以为是麦秸秆草编宝塔呢?封顶后,可以用红丝线吊着,悬空地挂在那里。
把叫驴是怎么放进去呢,就是因为那栏上的每一层都是套管,把套管一打开,那笼子就掀开了,放进去后就再套起来。把叫驴捉来后放到里面,晚上睡觉把叫驴放出来到帐子里吃蚊子,早上起来时,再把叫驴捉进笼子。那叫驴生命力很顽强能生活好几天都不死,只是它白天并不叫喊。当时我们一帮小伙伴,经常晚上会聚到一起,进行叫驴笼及叫驴叫声比赛和展览,看谁叫驴笼编的精致,看谁叫驴叫得好听,那么多叫驴到一起,它们就形成一种和声地合唱了。

那叫驴笼子纯粹是一个童话世界,大人们才不管我们小孩子的事情,至今想起来,那还真有点乐趣,还有一种乐趣的艺术。眼下如果把那种叫驴笼子集中起来拿出去展览,那也算是一种精美的手工艺品,我们还可以把叫驴笼子这种草编进行举一反三地创作,把古代或者早先的草编手工制品予以理解地复原,有的编成六角型的,有的编成灯笼型的,都是依靠自己思维创作而成型。成为一种很优秀传统的手工工艺品,我在山东非遗展览馆里就看到许多麦草编织的珍贵小件,都是一种尚已绝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那种精致有点叫常人不予理解,还有很多的老外花大价钱购买,做一种装饰品,不要看那麦秸草不结实,只要不碰它,用玻璃罩起来,照样放上几十年不会毁坏,也照样很有收藏价值。
不过,如果把这展览品外面加上一个标签“叫驴笼子”,城里人及外国朋友,他们会感到很神奇,很难理解这种艺术品原始的用途了。

 

作者简介

金矿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淮安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淮安区首届文化艺术名人,南闸民歌非遗项目省级主要代表人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