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南作家散文】吴 玲/丰盛古镇

 曾令琪西南文学 2021-01-12

西南作家散文

丰 盛 古 镇

吴 玲(重庆渝北)

第一次听说丰盛古镇,源于偶然间品尝到丰盛古镇的火盆烤豆干。其外酥内嫩,表面渗出滴滴香油,烟熏味浓郁独特,回味悠长,食后令人久久不忘。于是,说走就走,到丰盛古镇去看看,当然希望收获一些新鲜出炉的火盆烤豆干啰!

想象中,但凡古镇一般都喜欢建在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地方。而丰盛古镇其实不然。沿重庆沿江高速下行,在丰盛下道,右拐,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坡道上,离长江岸边越来越远。我不禁疑惑,这人烟稀少、山势陡峭的荒山坡上能有古镇?如此蛮荒之地曾经会商贾云集,鼎盛一时?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沿山道行驶二十几分钟后,丰盛古镇果真现身了,它处在两山之间的怀抱中。

  

丰盛古镇位于重庆巴南区,毗连南川、涪陵,有“一脚踏三地”之说,素有“长江第一旱码头”之美誉。难怪,它是名副其实的“旱码头”。它建立于明末清初,商贸业发达,其独特的巴渝古商业文化气息蕴含于古老的街街巷巷之间

古镇老街的店铺均为2至3层木质穿斗结构建筑,飞檐雕栏,雕花木窗,打上巴渝明清建筑风格的烙印。被岁月磨光的石板街,连着一条条深邃的小巷,连着一座座具有徽派风格的青砖黑瓦四合院。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没有车马的喧嚣,惟余一片清幽宁静。

丰盛古镇最气派的四合院要数十全堂,它历史悠久,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说主人姓刘,是当时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四合院正屋地势最高,两侧的房屋高低错落,四周的走廊形成一个回廊。凭栏凝望,几多遐想。院坝很大,少说也有好几百平米。上几级石阶,就到一个平台,再上几级石阶,又到一个平台。平台上安放着几张古朴的四四方方的木桌,雕刻有花鸟鱼虫,技艺精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四根长板凳宽大厚实,稳若泰山。屋檐台阶下方整整齐齐排列着几口雕花大石缸,水满而不溢,五彩斑斓的鱼儿在睡莲下悠然自得地避暑歇凉。

  

刘家大四合院的一侧,一座稀奇古怪的建筑物映入眼帘。它,正是传说中的“川渝”式碉楼。散落在丰盛古镇民居中现保存完好的碉楼有15座之多,这是最大的一座。一般情况下,碉楼占地面积并不大,不过十平米,如此小的地面积却有四层楼高,给人突兀而起的感觉。碉楼的四周中上部分布着几个小窗作为瞭望口。碉楼表面呈炭灰色,经历了数百年的日晒雨淋,突显出岁月的沧桑。它具有易守难攻的优势,在防御匪患的岁月中,功不可没。

出了刘家豪宅大院,又来到仁寿茶馆。仁寿茶馆是缩小版的天井四合院。其精致小巧,是清代茶馆典型建筑,不仅私密性好,而且采光通风俱佳。这里是旧时袍哥商谈内部及对外事务的场所,也是每年举行三大集会的场所。袍哥会是清末民国时期四川(含重庆)周边(如贵州)盛行的一种民间帮会组织,又称作哥老会。“袍哥”,一说是取《诗经.无衣》:“与子同袍”之义,表示同一袍色之哥弟;另一说是“袍”与“胞”谐音,表示犹如同胞哥弟。重庆方言有一句口头禅是:“袍哥人家绝对不拉稀摆带。”总而言之,袍哥只讲“义气”二字,为朋友搁平捡顺。

丰盛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商贸繁荣,由碉楼和袍哥可见一斑,不可小觑。

  

走出袍哥会,穿行在丰盛古镇大街小巷,一股向往已久的火盆烤豆干的香气扑鼻而来,馋虫出来。丰盛古镇的火盆烤豆干沿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考究,风味独一无二,无与伦比。将豆浆烧开、点卤、拌入椒盐等调料,装箱、榨干、成形、涂油、上炉,再用十多种本地香草柴禾(含糠壳)烘熏四五个钟头后制成。我想,其所选取的香草柴禾应该是熏烤的秘诀吧!

丰盛古镇之行,意外收获,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

吴 玲,《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和网络媒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